• 1、夏季大雨前,经常是电闪雷鸣,在一次闪电过后约3s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发生处离你约m。(可将看见闪电的时间当作闪电发生的时间,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m/s);利用声呐系统(发射超声波,遇障碍物反射后又对其进行接收),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某海域海水深3000m,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则经过s后才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
  • 2、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是作(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m/s。

  • 3、图中小木块的长度是cm。

  • 4、在一次百米短跑训练中,小明比小华早1.5s到达终点,小明到达终点时,小华离终点还有10m。若他们改用以下进行训练(假设他们每次训练的平均速度都和原来一样),则对结果的预测中,正确的有(  )
    A、他们从同一起点起跑,若小华提前1.5s出发,小华将率先到达终点 B、他们从同一起点起跑,若小明推迟1.5s出发,他们将同时到达终点 C、他们同时起跑,若小华将起点前移10m,则小华将率先到达终点 D、他们同时起跑,若小明将起点后移10m,他们将同时到达终点
  • 5、涪江河畔景色宜人,每天都有大量市民到河边散步,卓同初二年级甲、乙两名同学周末在河边绿道上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他们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全程相遇4次 B、在6.5s时,v<v C、在8~19s内,甲相对于乙向西运动 D、19s~30s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 6、观察图中房屋上的炊烟和甲、乙两车上小旗的飘动方向,判断两小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相对于房子一定向右运动 B、甲车相对于乙车一定向右运动 C、乙车相对于房子可能向右运动 D、乙车相对于甲车可能静止
  • 7、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171.2mm B、1.712dm C、1.712×10-4km D、1712m
  • 8、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空中落下濛濛细雨 B、炒菜时满屋飘香 C、扫地时灰尘四起 D、农舍上空炊烟缭绕
  • 9、如果我们用被拉长的皮卷尺去测量某一物体,测量结果会(       )
    A、偏大 B、偏小 C、无影响 D、都可能
  • 10、下列有关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根据v=st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路程的变大而变大 B、根据s=vt可知,速度一定时,用的时间越多,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由运动时间决定 D、汽车沿平直公路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均为1000米,则汽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 11、速度的国际单位是(  )
    A、m/s B、km/h C、m/h D、km/s
  • 12、如图a所示电路,当闭合开关后,灯泡L1和L2都发光,这时两只电压表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指针位置均为图b所示。求:

    (1)L1和L2两端的电压;

    (2)若将L1和L2改接为图c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后灯泡L1和L2都发光,此时电流表A1的示数为0.5A,电流表A2的示数为1.2A,求此时通过L1的电流和L2两端的电压。

  • 1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流表A1示数为0.5A,电流表A2示数为0.3A。求:通过小灯泡L2的电流。

  • 14、图甲、乙、丙中为完全相同的装置,烧杯内液体的初温和质量相同。

    (1)、为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应选择两图进行实验。在此实验中通过比较(选填“加热时间”或“升高的温度”)来比较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2)、利用不同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比较它们的比热容。加热相同时间,比较温度变化的大小,温度变化(选填“大”或“小”)的比热容大;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加热时间,加热时间长的比热容(选填“大”或“小”)。
    (3)、分析图像数据,要在a和b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液体作冷却液,你认为选择(选填“a”或“b”)液体较为合理。
  • 15、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甲和乙,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迅速接触验电器甲,使甲带电,乙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甲和乙连接起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中的两金属箔张开一定的角度,是因为两金属箔带有异种电荷 B、甲中的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乙,甲、乙带上异种电荷 C、乙中的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甲,甲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D、金属棒接触两验电器的瞬间,电流的方向从甲流向乙
  • 16、图甲与图乙是四冲程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中的两个冲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图为做功冲程,其能量转化情况与图丙中压活塞引燃硝化棉过程相同 B、乙图为压缩冲程,其能量转化情况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甲图为压缩冲程,其能量转化情况与图丁中向瓶内打气最终瓶塞弹起的过程相同 D、乙图为做功冲程,其能量转化情况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 17、小明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琴弦振动时,猜想: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音调的高低还可能与弦的横截面积、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编号

    琴弦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琴弦振动快慢/Hz

    A

    40

    0.5

    200

    B

    尼龙丝

    40

    0.5.

    180

    C

    尼龙丝

    30

    0.5

    320

    D

    20

    0.3

    400

    E

    20

    0.7

    380

    (1)如果想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他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 (只填写字母代号)的弦,由表中数据可知,其他条件一定时,音调越 (选填“高”或“低”);

    (2)想探究琴弦的音调与琴弦的长度的关系应选编号为 , 本探究实验所采用的方法叫做

    (3)选用编号为A、C两根琴弦 (选填“能”或“不能”)探究琴弦的音调与琴弦的长度的关系,理由是:

    (4)小明提出本实验需要多次实验,其目的是

  • 18、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悬吊的乒乓球慢慢移近并接触发声的音叉,会看到乒乓球不断被弹开,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我们如果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叉,此时将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将乒乓球弹开,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如果把图乙实验移到月球上进行,敲击右边的音叉,挂在左边音叉旁边的乒乓球 (选填“会”或“不会”)弹起,说明

    (3)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将实验现象放大,这种实验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或“转换”)法;

    (4)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通过听振动发出的声音,发现钢尺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发生变化。

  • 19、(1)在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的刻度尺的量程是 , 读数正确的是(填“A”或“B”),所测物体的长度为cm;

    (2)如图2所示,用量筒进行排水法测固体体积,测得物体的体积是cm3 , 如果实验过程中先测量v2再测v1 , 则测量结果会(偏大/偏小);

    (3)如图3所示,读出秒表的示数为s;

    (4)把一段导线在一支铅笔上紧密地单层缠绕40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导线圈的长度,则导线的直径为mm。(结果保留1位小数)

  • 20、王伟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几次测出水笔的长度分别是15.81cm、15.80cm、15.28cm、15.79cm、15.82cm。

    上面测量数据中有一个是明显错误的:

    (1)请你找出来并剔除;

    (2)求出平均值(写出计算过程)。

上一页 1850 1851 1852 1853 185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