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4年8月22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4A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如图所示。在火箭升空瞬间,其下方的水池中会产生巨大的白色“气团”。水池液面附近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填两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火箭在运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通常在火箭上涂一种特殊的固体材料,它能在高温下迅速熔化和升华,这两种物态变化均需要 , 从而避免烧坏火箭。

  • 2、声呐,是利用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和反射来进行导航和测距的技术设备。声呐利用的就是声可以传递 , 在某次出海捕鱼中,超声波侧位仪向海底鱼群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经过2s后收到鱼群反射回来的回波,若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为1500m/s,则鱼群离船的距离为m。

  • 3、小郡所在的班级举办了小型音乐会,同学们制作了不同的乐器进行演奏,如图甲,向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同一水瓶琴时力度越大听到的声音越大。吹图乙的哨子时,向上推活塞,发出声音的音调变

  • 4、如下图所示,图甲中木块长度为cm。图乙中温度计读数为℃。

  • 5、关于声现象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古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是通过音色来辨别出玉笛的声音 B、噪声检测装置可以有效的减弱噪声 C、医生用的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使听到的声音的音调变高 D、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响度大
  • 6、刚学完物态变化的小郡,观察厨房中的物态变化相关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灶台上锅子里正在沸腾的水,温度在不断上升 B、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加快了积水表面空气流动,从而加快蒸发 C、从冰箱里拿出冻肉,不一会儿冻肉外面结了一层霜,这是凝华现象 D、夏天为了喝到冰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几块冰,其利用的是冰熔化时吸收热量
  • 7、2024年3月20日,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发射升空过程中,我们说鹊桥二号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发射塔架 B、地面 C、长征八号 D、火箭发射指挥中心
  • 8、在学校运动会上,小郡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最终以12.5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郡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郡在前50m一定用了6.25s B、小郡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小郡的平均速度是8m/s D、小郡在百米赛跑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
  • 9、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针对各种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图:工业上钢水浇筑成一定形状的钢件是凝固,需要放热 B、乙图:冰激凌冒“白气”是外界热空气遇冷汽化形成的 C、丙图:深冬,窗户上的冰花形成在玻璃外侧,属于凝华 D、丁图:初春,万物复苏、冰雪消融,此现象会放出热量
  • 10、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部分路段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悠扬的交响乐一定不是噪声 C、小郡练习钢琴时为不打扰邻居,关闭窗户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航空母舰的起飞引导员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 11、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声的利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倒车雷达 B、B超检查 C、蝙蝠觅食 D、超声波清洗眼镜
  • 12、编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历史悠久,1978年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曾侯乙编钟,气势恢宏,体现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和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极高水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同一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编钟时,编钟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编钟,所用的力越大,编钟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C、编钟发出的声音和其他乐器的不同,是因为声音的音调不同 D、编钟所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一定为340m/s
  • 13、某实验小组在使用下列实验仪器时,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 14、热映电影《只此青绿》以古琴音作为主导乐音,既清古又超逸。关于《只此青绿》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古琴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振动产生的 B、现场观众听到的古琴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 C、弹古琴时,手在同一位置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弦,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 D、调节古琴琴弦的松紧程度,主要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 15、下列数据是某同学对身边的一些物理量的估计,其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步行速度约为1.1m/s B、中学生的正常体温约为40℃ C、教室中课桌的高度约为80dm D、中学生的脉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0s
  •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最佳空燃比

    进入发动机的空气与燃料的质量比例称为空燃比,若吸入发动机的空气所含氧气与燃料恰好完全反应就达到最佳空燃比。为了达到最佳空燃比,在尾气管上安装了如图甲的氧传感器,工作原理(如图乙)是:氧化锆内外表面各有一层金属组成铂电极,氧化锆的外侧与高温尾气接触,内侧连通外界大气,电加热器通电后加热附近大气,使其达到最佳工作温度350℃,在这个温度下氧分子O2会电离成氧离子O2 , 高温电离后的氧离子会通过氧化锆从氧浓度高的位置移到氧浓度低的位置,氧离子O2浓度差越大,铂电极A和B会聚集越多异种电荷,铂电极间的电压越高。

    当燃料较多时,空燃比小于最佳空燃比,尾气中含氧量为0,两电极间的电压达到恒定最大值;当空燃比大于最佳空燃比时,随着尾气中氧含量变大,两电极板间电压急剧变小。发动机控制模块通过检测铂电极两端的电压,控制喷油量,使发动机接近最佳空燃比。

    (1)、电加热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能;氧化锆内的电流方向是:铂电极(选填“A到B”或“B到A”)。
    (2)、为使质量为1×106kg、温度为-10℃的大气在0.02秒内达到其最佳工作温度,大气需吸收J的热量。(大气比热容取1000J/kg , 不计热量损失)
    (3)、发动机控制模块检测铂电极两端的电压与空燃比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若发动机控制模块检测铂电极两端的电压接近为零,说明尾气中的氧气含量较(选填“高”或“低”),需要(选填“加大”或“减少”)喷油嘴的喷油量;由图丙可知最佳空燃比为
    (4)、一辆小汽车在1s内匀速行驶20m , 其四缸发动机(如图丁所示)全程转速为40r/s , 发动机以最佳空燃比工作,每次进入单个汽缸的空气质量均为0.294g , 发动机的效率为40%,汽油热值取5×107J/kg , 则汽车的牵引力为N。
  •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教室护眼灯

    教室护眼灯的外观图如图甲所示,它工作时光线柔和,基本无可视频闪,也就是在相同时间内闪烁的次数比较多,人眼几乎感觉不到,且不会产生刺眼的眩光,能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常见的眩光类型有直接眩光、反射眩光和光幕眩光,直接眩光由灯具产生,反射眩光和光幕眩光主要由高反射物体表面产生。

    教室护眼灯采用双侧发光的方式,光源放在灯具的两条长边上,发出的光由两侧的导光板向中央传播,在没有导光点的导光板上,光不能从导光板表面射出,起不到照明作用。当遇到导光板底部的导光点时,改变了光线的传播方向,由导光板正面射出,如图乙所示。最后通过扩散膜、微晶防眩板均匀射出。

    教室护眼灯工作时也会产生热量,研究表明护眼灯灯珠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图丙是温度为T1时护眼灯灯珠工作时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像。当电路中加载一定的电压或工作电压超过某一特定值时,微小的电压变化会造成电流的急剧变化,进而导致护眼灯过度发热而损坏,因此要给护眼灯配制合理的电源进行供电。

    (1)护眼灯与白炽灯在发光时相比不会产生眩光,白炽灯产生的眩光属于眩光;

    (2)导光板材料主要利用了下列哪种物理属性

    A.导电性  B.导热性  C.磁性  D.透明度

    (3)当光由两侧的导光板向中央传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导光点时,只反射;遇到导光点时,只折射

    B.没有导光点时,只折射;遇到导光点时,只反射

    C.没有导光点时,只反射;遇到导光点时,既反射又折射

    D.没有导光点时,只折射;遇到导光点时,既反射又折射

    (4)当护眼灯灯珠的温度由T1升高到T2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像应在丙图像中的(填“左侧”“右侧”或“原处”);

    (5)下列四种不同电源输出的电流或电压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最符合护眼灯灯珠工作特性要求的供电方案是

    A.B.

    C.D.

  • 1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的阻值为15Ω。开关S1、S2闭合,电流表A1的示数为0.2A,电流表A2的示数为0.3A。求:

    (1)、电源电压。
    (2)、电阻R2的阻值。
    (3)、电路的总电流。
  • 19、用图甲电路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器材有:两节新干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电压表和电流表各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图甲中,电表1应为表(选填“电压”或“电流”);
    (2)、为了保护电路,实验开始时,图甲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动到最(选填“左”或“右”)端;
    (3)、小明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正确操作并检查电路无误后,依次得到A到E点的数据,并绘制I-U图像如图乙,根据图像可得出结论:导体电阻一定时, , 测量5组数据中,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是图像中的点;

    实验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4)、由丁图可知,小明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电压表的读数为 , 小明将5Ω的电阻更换为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拆下5Ω电阻后,发现电压表、电流表指针偏转如图丙所示,则不规范的操作可能是
    (5)、小明用测量数据绘制I-R图像如图丁,为了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选取的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至少为Ω
  • 20、为探究“导体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小花同学利用同种合金材料制成的a、b、c三条电阻丝(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进行实验,A、C长度相同,B、C粗细相同,如图所示。连接电路,分别接入电阻丝A、B、C。

    (1)、如图所示电路,实验前最好在导线a、b间连接(选填“导线”或“电阻”),目的是为了;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同导体,闭合开关,通过观察来比较导体电阻大小;
    (2)、物理实验中,把难于测量的物理量通过转换变成能够测量的物理量,或者把某些不易显示的物理现象转换为易于显示的现象的方法,称之转换法。下列实验利用了转换法的是_____。
    A、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B、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用酒精灯加热时间的长短反映物质吸收热量多少 C、探究电阻与横截面积是否有关时,选用长度和材料相同的不同电阻丝进行实验 D、利用真空罩中的闹铃,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上一页 1673 1674 1675 1676 167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