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1,已知是的直径,弦于点 , 点是延长线上的点,连结交于点 , 连结 .(1)、求证: .(2)、已知 ,
①若点是弧的中点,求的长.
②如图2,与交于点 , 设 , 求关于的函数表达式.
-
2、已知二次函数(为常数).(1)、若该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 , 且过点 , 求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若该函数图象的顶点在轴上,求证: .(3)、在(1)的条件下,若点在该二次函数图象上,且在第三象限,若点的纵坐标大于 , 求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
3、甲、乙两车从M地到480千米的N地,甲车比乙车晚出发2小时,乙车途中因故停车检修,图中线段DE、折线OABC分别表示甲、乙两车所行路程y(千米)与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请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解决如下问题:(1)、求两车在途中第二次相遇时,它们距目的地的路程;(2)、甲车出发多长时间,两车在途中第一次相遇?
-
4、某高速公路建设中,需要确定隧道AB的长度.已知在离地面1800m高度C处的飞机上,测量人员测得正前方A,B两点处的俯角分别为60°和45°(即∠DCA=60°,∠DCB=45°).求隧道AB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
5、解方程:(1)、(2)、
-
6、计算:(1)、(2)、
-
7、如图是一个钟表表盘,若连接整点2时与整点10时的B、D两点并延长,交过整点8时的切线于点P,若切线长 , 表盘的半径长为 .
-
8、因式分解: .
-
9、如图,已知是等边三角形,为边上一点,且 , 作点关于的对称点 , 连结、与交于点,则的值为( )A、 B、9 C、 D、10
-
10、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 ,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若 , 则 B、若 , 则 C、若 , 则 D、若 , 则
-
11、如图, , 两点在边上, , 两点在边上,并且 , , 则( )A、 B、 C、 D、
-
12、如图,绕着点旋转,得到 , 与相交于点 , 若 , 则的度数为( )A、 B、 C、 D、
-
13、已知关于 x 的方程有两个同号的实数根,则 k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
14、计算的结果等于( )A、 B、3 C、 D、7
-
15、如图,正方形 ABCD 中,已知 , 对角线 AC与 BD交于点 O,点 E为射线 O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 B重合),点 M为线段 ED的中点.现将线段 OM绕点 M顺时针旋转 得到线段 MF,连结 AE,EF,AF,OF.(1)、 若点 M 在线段 OD上且 , 求线段 OF及 EF 的长.(2)、 当点 E在 线段 OB上运动时,请判断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 在点 E的运动过程中,当 时,求线段 BE的长.
-
16、 根据以下素材,探索完成任务.
智能农业种植基地设计
背景
随着科技的日益更新,利用智能化设备和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种植的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的质量.
素材1
如图,某智能农业种植基地计划搭建一座矩形温室大棚用于高效种植作物.已知大棚的种植面积为1200平方米,且矩形的长 AD比宽AB多10米.
素材2
基地想在矩形中心引入智能光照控制系统P(视为一个点),当系统P到矩形内任意一点(包括边上)的距离不超过28米时视为达标,以确保光照均匀覆盖;否则视为不达标并需要重新改进系统.
素材3
为了更智能地对农作物浇水,在基地内部安装了一个矩形智能灌注设备,要求设备四周预留相同宽度的空间,已知该矩形灌注设备的面积为24平方米.
⑴任务1
设矩形大棚的宽为x米,则长为 ▲ 米,根据素材1的信息可列方程:▲.
⑵任务2
根据素材2的要求,请问:该设计是否达标?如果达标,请给出改进方案.
⑶任务3
设素材3中灌注设备四周预留的宽度为a米,求a的值.
-
17、 如图,已知点 A 为反比例函数 图象上的一点,过点 A 作 轴交 y 轴于点 B 且 , 连结 OA.(1)、 求点 A 的坐标.(2)、 将 沿 x 轴正方向平移得到 , 记线段 A' O' 的中点为 C,若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恰好经过点 B' 和点 C,求 k 的值.
-
18、 浙江新能源汽车数量不断上升,据相关信息,2025年全省将建成公共充电桩超230万个. 某小区为优化公共充电桩管理,随机记录了某日50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情况.
时间段
6点—10点
10点—14点
14点—18点
18点—22点
22点—6点
数量(辆)
4
20
a
10
12
价格(元/度)
1.15
0.60
1.20
0.90
0.55
(1)、 填空:=.(2)、 本次调查的50辆新能源汽车用电价格的众数为元/度,中位数为元/度.(3)、 若该地区每天需要充电的新能源汽车数量约为10万辆,请估计在6点至10点时间段内进行充电的新能源汽车数量. -
19、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过点A作交BD于点E,过点C作交BD于点F.(1)、 证明:.(2)、 若 , , , 求EF的长.
-
20、解方程:(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