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温州市浙南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江苏省丹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1、《十二铜表法》规定,债务人若不能按期还债,债权人有权将其交付法庭判决,直到给其戴上手铐、甚至将其杀害或卖为奴隶为止。近代西方的法律规定,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对选举权也长期有财产上的限制。由此可知( )A、英国法律与罗马法一脉相承 B、西方法律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两者都体现了公平正义原则 D、罗马法至今仍普遍实行
-
2、《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是要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这些内容出现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B、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下表说明,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针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着力于( )
时间
文件名称
1987年
《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
1997年
《社会力量办学条例》
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200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A、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B、强化宪法的权威性 C、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D、探索民主管理机制 -
4、右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成就简图。下列选项中,对该图解读错误的是 ( )A、这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成就 B、直接得益于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C、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D、得益于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决策
-
5、右图是画家丁聪在1946年为《民主》杂志绘制的漫画《太多的自由》,该漫画反映了( )
《太多的自由》A、平等自由原则的落实 B、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C、国民政府一党专政的本质 D、“宪政”外衣下的专制独裁 -
6、近代某份文件中写道:“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中共尝试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B、中共进行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 C、中共努力巩固新兴人民政权 D、中共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
7、1898年,康有为在《请奏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中称,“巍科进士,翰苑清才,而竟不知司马迁、范仲淹为何代人,汉祖、唐宗为何朝帝者,若问以亚非之舆地、欧美之政学,张口瞪目,不知何语矣。”由此可见,作者认为科举制( )A、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B、已失去文人广泛的支持 C、已被学堂选官制所取代 D、失去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
8、清朝对程朱理学大肆推崇,“以讲学明理为先务”,竭力宣扬理学中的“忠”、“孝”思想。顺治二年(1645年),清朝在征服战争之始,即匆忙开科取士。科举所用八股文之内容、形式较明朝限制更严,一切均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准。这一系列措施的根本目的在于( )A、缓和抗拒心理以巩固统治 B、巩固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C、为政府选拔更多政治人才 D、促进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
-
9、下图为明朝疆域(局部)。下列明朝在①、②、③、④四地实施的举措,正确的是( )A、①地:敕封“王”“法王” B、②地:设置九边军镇 C、③地: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④地:派驻办事大臣
-
10、在一节历史课后,某同学整理了关于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笔记,写道:“不仅恢复了唐朝由广州出发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路,又开辟了____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上文“____”指的是( )A、广州 B、泉州 C、明州 D、杭州
-
11、唐朝规定,一个官吏必须有地方行政官的经历,才能到中央担任监察官吏。宋朝规定,凡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为御史。这些规定表明监察官员( )A、权责范围的拓展 B、地位的不断提高 C、实际能力要求高 D、权力得到了保障
-
12、《唐律疏议》规定,“闻父母丧,匿不举哀,流;告祖父母、父母者绞,从者流;祝诅祖父母、父母者,流”。下列选项中,与其内涵相似的是( )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B、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C、准五服以制罪 D、“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
13、经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经济有了明显的恢复和发展。然而,统治集团的腐败之风日益蔓延。河间王元琛饲养10余匹骏马,皆以银做马槽,以金做锁环。土地兼并严重,胡汉贵族竞相占夺耕田,如汉族大族李显甫率宗族数千家在殷州垦占方圆五六十里地区。上述现象说明这次改革( )A、仍存在严重的阶级矛盾 B、维护了鲜卑贵族的利益 C、加快了北方民族的交融 D、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
-
14、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剧烈变化,郡县制代替了分封采邑制,建立征兵制和常备兵,形成了一系列官僚制度,主要有俸禄制、符玺制和上计制。这( )A、有利于各国国君的和睦相处 B、源于周王室权威的丧失 C、表明中央集权政治初步形成 D、有利于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
15、据《尚书吕刑》所记,周代的刑罚,有墨(脸上刺字涂青)、劓(割鼻)、刖(断足)、宫(男去势,女禁锢)、大辟(斩首)五刑。法网严密,远远超过了前代。由此可见,西周( )A、国家治理走向科学 B、成文法已正式形成 C、法治思想已经成熟 D、法律体系持续发展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8年,德意志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战争,欧洲各国纷纷卷入其中。战争开始时,德意志人口有3000万,战争结束时,只剩下1200万。三分之二的个人财产被破坏。很多曾经繁荣的大城市被削弱到只剩下躯壳,到处都是农民茅舍和贵族宫殿被烧焦的废墟,三十年战争给德意志留下的创伤几乎难以形容。……但是战争确立了新教与天主教的平等地位,各教派之间剑拔弩张的局面得到了缓解。
——(美)迈尔斯《世界通史(下)》
材料二 20世纪以前,一般认为国家拥有诉诸战争的权利。进入20世纪以后,国际社会开始通过法律形式限制战争权。主要相关条款如下
《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第十二条 第1款:“倘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议,势将决裂者,当将此事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审查。联盟会员国并约定无论如何,非俟仲裁员裁决或法庭判决或行政院报告后三个月届满以前,不得从事战争。"
《非战公约》(1928年)第一条 “缔约各方以它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它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第二条 “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联合国宪章》(1945年)第二条 第4款:“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第四十二条 “安全理事会……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
第五十一条 “会员国受武力攻击时,……本宪章不得认为禁止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之自然权利。”
——节选自世界知识出版社《国际条约集》
(1)、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德意志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战争带来的影响。(2)、参考材料二,运用20世纪的相关史实,围绕国际法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秦前,乃封建责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故就宋代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 莫不有变。
——钱穆《理学与艺术》
材料二 容闲是中国最早毕业于美国著名大学的留学生,被称为“中国留学第一人”。由于容闳一生的追求和主要成就是促成一百二十名幼童赴美留学,因此又有“近代中国留学生之父”的美誉。“幼童留学计划”开创了近代中国留学的先河,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特开新纪元”的创举。
——波《论容闳西学东渐的价值理念及实践》
材料三 要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建设的各项制度,切实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和监督。要坚持和健全重大问题民主科学决策制度、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制度。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条例》,建立健全企业领导人员的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监督、培训、交 流、回避等一整套管理制度。要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理顺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对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加强宏观管理。
——摘自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考核建设工作的通知》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钱穆所说“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从官员选拔的角度阐释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阐述清政府进行选官制度变革的原因与表现,并概括上述选官制度的作用。(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国有企业干部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特征形成的历史背景。 -
18、法律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着眼于防范和惩处;教化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治理的工具,着眼于教育和引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法结合、出礼入刑构成中华法系的基本精神和中华法文化的最主要特征,其形成是以古代法律的儒家化运动为背景,通过引礼入法的方式实现。引礼入法的历史过程对中华法系自身性格的塑造具有决定性影响,故不乏积极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值得强调的是,儒、法两家在追求和维系等级政治乃至纲常伦理秩序方面并无本质的差异。儒、法之争主要体现在手段和策略不同而已,及至“德主刑辅”、礼法并用思想被奉为一尊,两家即和衷共济了。
——选自《引礼入法奠定中华法系基石》
材料二 中世纪完全是从野蛮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一扫而光……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
——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初,大庆工人吃大苦,耐大劳,坚持“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和“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面貌,出色地完成石油会战,摘到了中国贫油帽子。
——《中外历史纲要上》
(1)、 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华法系的特点。以唐朝的律法为例,说说这一特点的体现。(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基督教在中古时期的欧洲发挥了什么样的影响?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有何突破?(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说那个年代的时代精神,并简析其形成的原因。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
19、“色目人”的定义历史上有不同说法。宋人《南部新书》:“大中(唐宣宗年号)以来,礼部放榜,岁取二三人姓氏稀辟者,谓之色目人。”《元典章》记载:山东宣慰司询问中书省“未审何等为色目人”,中书省回复“除汉儿、高丽、蛮子人外,俱系色目人”。后又有济宁路询问“女真人张不花是否是色目人”,中书省答复“合与汉儿一体刺字”。对上述内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是佐证元朝施政随意的第一手史料 B、不同史料导致了历史真相趋向多元多样 C、历史事实应随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 D、同一历史概念在不同时期内涵可能不同
-
20、如图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关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学习笔记。其学习主题应是( )A、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B、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 C、社区组织形成与发展 D、民主化与法制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