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温州市浙南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江苏省丹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1、 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以下不是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稳定运转的基本条件的是( )A、世界各国黄金储备充足,可以维持对黄金的充分兑换 B、黄金价格维持在官价水平之上 C、美国黄金储备充分,以确保美元对黄金的有限兑换 D、美国经济实力雄厚,美元对外价值稳定
-
2、 德国于1863年颁布《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到20世纪初建立起较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据此分析,正确的结论是( )A、德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终确立 B、德国建成的福利国家加重了财政负担 C、国家统一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前提 D、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由政府主导、立法保障
-
3、《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写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材料主要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沿袭了古代的民族政策 B、符合我国具体国情 C、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 D、推动西部地区发展
-
4、人口的多少,人口和土地的比例关系,生产人口和非生产人口的结构等,是古代思想家在考察人口现象时主要关心的问题。对“口”中人口上升的原因解释正确是( )
①白银法定地位的确立 ②乡里制度的施行
③北美高产作物的传人 ④摊丁人亩的推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阅读下图(“—”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分别指( )A、英法美 B、英美苏 C、中苏美 D、美中苏
-
6、列宁曾说:“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资产阶级立宪国家的历史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明,更换部长的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支队伍被资产阶级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摆脱不了这种空气,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不能不是老样子的。”上述言论旨在说明西方文官制度( )A、容易滋生官僚习气,产生僵化现象 B、有利于保持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C、致使营私舞弊、卖官鬻爵乱象频发 D、相对完整且实现了政治与管理的分离
-
7、世界近代民主运动中,英国采用和平的、改良的、渐进的方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法国以革命、战争和政变的方式最终形成“两院制加总统制”的政权组织形式;美国则以其独特的条件建立起总统治民主共和制政体。这表明,西方代议制中( )A、革命是实现民主的基本方式 B、民主实现形式的多样性 C、美国民主制度优于其他国家 D、总统共和制是时代主流
-
8、在古代雅典,“尽管共同体的概念根深蒂固,但它却从未包含平等主义或是对此的追求。至多,一些城邦曾采取措施以保障其公民出任公职并行使政治权利的同等机会,或在非常时期采取措施保护弱势群体……但财产、生活方式的不平均却被普遍地看作是‘自然的”’。这表明古代雅典追求( )A、经济平等 B、政治平等 C、主权平等 D、生存平等
-
9、 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99亿人、2.17亿人、2.68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超过13亿人,覆盖94.6%的人口。这有利于:( )A、减轻人们的后顾之忧,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B、减弱政府对老百姓的人身束缚,实现生产的自由 C、一定程度上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稳定国际金融 D、调节个人收入,实现社会稳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
10、现行宪法自1982年公布实施后,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五次修改,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当时的历史阶段特征,下表中对于宪法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大法”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C.“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D.将“依法治国”重要思想写入宪法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A、A B、B C、C D、D -
11、1927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决定采取单方面宣告关税自主的政策,并陆续公布若干法令,大幅度提高了现行税率。但是,英、日等国一致反对新税,甚至表示将不惜武力对付中方。8月29日,外交部照会各国驻华公使,宣布上述法令暂缓实行,唯宣称自9月1日起实行关税自主政策仍然维持有效,上述博弈( )A、引发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B、体现国民政府独裁统治的实质 C、使中国收回了关税自主权 D、推动国民政府实施“改订新约”
-
12、如图是明代的一种地方管理制度,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
各村村民每十家编为一牌,每一户人家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职业及家庭财产等情况—一罗列在专门制作的粉牌之上。“十家轮日收掌,每日酉牌时分,持牌到各家照粉牌查审……若事有可疑,即行报官,如或隐蔽,事发,十家同罪。”
A、由王守仁在江西推出 B、体现保甲制与乡里制合一 C、注重民众的自我管理 D、有利于净化社会治安环境 -
13、古代赋税制度的改革对农耕经济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隋朝曾有“民有五十,免役收庸”的规定。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租庸调制。唐朝的庸不再有年龄限制,下图为唐岭南道广州怀集县的庸调银饼,此文物可以说明( )A、该地区在国家赋税征收中的地位 B、该地区农民的生产时间无法保证 C、实物地租已经被货币地租所取代 D、该地区农民可用绢或布替代徭役
-
14、下图是战国和秦汉北部地区农牧界限分布图,该线以北是游牧区,以南是农耕区。引发农牧界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B、政府边疆政策的影响 C、北方气候条件的恶化 D、文化融合趋势的加强
-
15、 郑国的子产发明了“铸刑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他否定了“刑不可知,成不可测”的秘密法。下列观点与子产的观点吻合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C、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D、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
16、中华民族是 56 个民族结成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多元一体大家庭, 是唯一代表中国现代民族 的共同体名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最初的“中国”只指周王所在的丰和镐及其周围地区。青铜铭文:“唯武王既克大邑商, 则廷 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于中国,自之辟民”……到周成王时, ……周公扩建洛邑……位于“天下之中”的交通枢纽, 也被称为“中国”。古代中国的范围是我们几千年来历史发展所自然形成的。 一般认为, 清朝完成统一以后,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前的清朝版图作为历史时期的中国的范围。 所有在这范围之内活动的民族,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他们所建立的政权,都是历史上中国的 一部分。
——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 材料二
清朝是我国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的时期。国家统一,加上交通事业的发达以及大规 模的人口流动,使不少汉族人口迁移到少数民族地区,也使很多少数民族人口迁移到汉族地区。 国内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清王朝由少数民族建立,其对于少数民族和边疆管 理的重视, 往往要超出一般的汉族王朝。而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 又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姜义华主编《中国通史教程》
材料三
各个历史时期党的宪法性文件和法律文本中对于民族平等团结、多民族国家统一性的强调, 都在以制度化的规范形式型塑与强化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共同团 结奋斗、共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摘编自刘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完善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百年回溯》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范围的演进历程,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2)、根据材料二, 概括清朝“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清朝 对蒙古地区的管理措施。(3)、根据材料三,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重点,并指出我国社 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思想基础和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坚持的民族工作主题。 -
17、古往今来,维护社会稳定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从商鞅以来, 在法家“明法”思想的指导下,秦律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严厉惩罚政 治犯罪。凡是反对君主“为乱”“为逆”的行为, 最少是死刑, 多是“灭其宗”“夷三族”。甚至宣 读诏令时不起立致敬,也属犯罪。二是保护公私财产的合法所有,惩治盗窃行为。如私自侵犯别 人田界,“赎耐”;“盗采人桑叶”,罚 30 天徭役;五人以上集体偷盗抢劫,处以“斩左趾”刑。三 是对于一般的斗殴伤害、奸淫伤害也给以惩治。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过去在法学理论界,讲到法律制度的划分,好多都用大陆法系、英美法系来划分一个国家的 法律制度。从阶级属性讲,西方国家的大陆法系、英美法系都属于资本主义法系。对于资本主义 法系, 恩格斯曾经指出,“法律是资产者本身的创造物, 是经过他的同意并且是为了保护他和他的 利益而颁布的”,这种法律对于广大民众而言是“资产者给他准备的鞭子”。
——栗战书《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材料三
一百年来, 中国共产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宪法发展道路。 1840 年以后, 封建的中国逐渐变 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人民为了改变国家命运,尝试了多种宪法制度,都未能改变山 河破碎、积贫积弱的状况,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没有找到自己的领导力量。直到 1921 年,中国共产 党的成立改变了这一切,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宪法制度的 新纪元。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宪法与时俱进,不断回应人民对宪法的期 待。
——韩大元《增强宪法自信筑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宪法根基》
(1)、 据材料一,概括秦律的主要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律的影响。(2)、 根据材料二, 结合所学, 指出西方法律制度的局限性,并阐述法律对于广大民众而言是“资产者给他准备的鞭子”的实质。(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新中国成立后“宪法与时俱进”的史实。 -
18、2023 年 3 月 28 日, 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从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 入选“2022 年度全国十 大考古新发现”。朔门古港遗址包括码头、航船、航线、航标塔、城市、窑业等, 是海上丝绸之路相关遗迹中要素完备的港口遗址。它的发现,填补了海上丝绸之路港口类遗产的空白,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增添了一个典型样本。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遗址直接证实了温州是宋朝对外交往的主要港口的事实 B、遗址考古价值需要得到历史文献的佐证才能被恰当阐释 C、海上丝绸之路须借由考古实物才能组成证据链加以验证 D、遗址发现是一种证据,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历史注脚
-
19、意大利人贝卡里亚认为:“在法官判决之前, 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 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据此可知,近代西方法律制度( )
①体现立法与司法独立 ②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③坚持无罪推定原则 ④强调遵循先例的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20、战后世界货币体系, 英国提出了“凯恩斯计划”,贬低黄金的作用;美国公布了“怀特计划”, 主张建立国际货币稳定基金机构。在 1943 年 9 月举行的华盛顿会议上,双方意见发生僵持,英国最终被迫接受了“怀特计划”。由此可知( )A、英美战时同盟己破裂 B、金融秩序构建体现国家实力 C、美元确立了霸权地位 D、二战导致世界经济中心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