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温州市浙南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江苏省丹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1、1955年,中共中央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成立,之后,卫生部成立血吸虫病防治局,各地成立血防所、血防站等机构,一场消灭血吸虫病的“人民战争”就此打响。 至 1958年,12 个省市消灭钉螺(血吸虫的宿主)15亿多平方米。 由此可见,当时我国( )A、医疗技术发展实现突破 B、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 C、国民经济恢复成效显著 D、社会制度的优势明显
-
2、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出台的相关法规,这些法规( )
时间
法律
规定内容
1949 年
《关于劳资关系暂行处理办法》
凡男女职工有同等技术、做同等工作、效力相同者,应得同等之报酬
1953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保护生育期女性的合法权利
1956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女工保护条例》
禁止使女性从事有害女性生理机能的工作
①旨在废除传统婚姻习俗
②促进自由平等新风尚的形成
③彰显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④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群众》周刊是中共在武汉创办的机关理论刊物。 1938 年 3 月,该周刊发文指出:孙中山“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够把全国的一切力量都团结在一起,来从事于解放中华民族的革命”。这一报道意在( )A、强化国共两党合作基础 B、凸显三民主义的指导作用 C、稳固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D、肯定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
4、中央红军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奔袭云南,于5月上旬渡过金沙江。 至此,中央红军摆脱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川滇黔边的计划。此后,中央红军( )
①四渡赤水 ②强渡大渡河 ③飞夺泸定桥 ④过湘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5、《瀛寰志略》对城市商业、工业、学校、客栈、城郭及市政设施等有较详细的记载。 这说明( )A、近代中国城市化初步实现 B、士大夫抵制文化侵略 C、先进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 D、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
-
6、王夫之认为秦朝“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宋朝杯酒释兵权,崇文抑武,最终惨败于女真和蒙古,“生民以来未有之祸,秦开之而宋成之也”。王夫之意在( )A、批判君主专制的弊端 B、强调宋朝对秦制度的继承 C、宣扬经世致用的主张 D、探讨地方行政制度的优劣
-
7、元朝时江浙行省每岁税粮 4 494 783 石,位居诸省之首,约占全国岁入粮数的 37.1%。 其中平江地区南宋时岁粮仅28 万石,元朝时则高达 88万石。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租庸调制的实施 B、高产作物的传播 C、农业经济的发展 D、商品经济的繁荣
-
8、王安石推行青苗法,按户等放贷取息,户等越高可借贷越多,取息二分,一年两次,实际上某些地区取息高达四分。 由此可推知,青苗法的推行( )
①执行过程出现偏差 ②完善了户籍制度 ③导致两税法的瓦解 ④缓解了财政压力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
9、东汉河东太守史弼主持察举公道,不理宦官侯览“书命”,遭侯览诬陷入狱,侯览欲置之死地,后经人行贿,史弼才“减死一等,论输左校”。 由此可知,当时( )A、宦官威胁中央集权 B、监察体系腐朽堕落 C、选官制度遭到破坏 D、法律制度有待完善
-
10、东周初年秦国受封诸侯后,逐渐从“夷狄之国”到被中原列国接受,但在国家体制上并没有完全接受周的分封制度。 其保留了集权制度,军事贵族在统治集团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这一现象说明( )A、商鞅变法对秦国影响深远 B、本地文化影响体制选择 C、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D、秦人对周文化的认同弱
-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罗马帝国前期是罗马法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帝国社会中,庞杂的法令需要加以编纂整理,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生活日趋复杂化,也要求从财产关系方面确切地规定权利和义务,因此法学家的活动十分活跃……从公元3世纪开始,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持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此后几个世纪,陆续颁布了《格里戈里安法典》、《赫尔摩格尼安法典》、《提奥多西法典》等等。后来,在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时,则在前述基础上编成了集罗马法大成的《国法大全》(即《罗马民法大全》)。
—摘编自吴子廑、齐世荣主编《对西方个人本位法律传统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纵观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西方法律思想,其具体制度设计上颇具差异,但无一例外的彰显了对个人本位个人价值的强调……保护个人自由和权利的观念仍然是西方社会法治的价值基础。
—李盼盼《对西方个人本位法律传统的几点思考》
材料三:尽管在雅尔塔已经埋下不和的种子,人们仍普遍地对雅尔塔会议表示欢迎,认为它是同盟国合作的顶峰。同盟国的合作还表现在联合国(UN)的成立上……同其前身国际联盟一样,联合国的建立也是为了完成两大任务: 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和妥善处理国际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同国际联盟一样,联合国也是作为各主权国家的联盟而建立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法典编纂工作得到发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法大全》在法制史上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思想来源以及基本特征。(3)、 根据材料三,指出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主要责任。结合所学,概述《联合国宪章》在集体安全体制上的规定并说明国际法在二战后发展的原因。 -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 1 战国铁犁铧
图 2 “废井田,开阡陌”
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度,既有“以德取人”的因素,也有“以能取人”“以文取人”的因素。士人习经术文法于家,在具备了基本知识技能,并获得舆论对其人品的好评之后,然后仕郡县为佐吏掾属;由之获得基层吏务经验之后,才能以功次才能得到察举。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三:汉王朝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敦煌郡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长官,其职责主要是维护当地秩序,保障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的安全和畅通。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有汉一代,更是大规模实行屯田戍守、徙民实边的政策。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融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内地居民迁入边地,对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商鞅变法在经济层面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察举制举荐人才的依据。结合所学,概括察举制的地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汉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并结合所学说明其历史意义。 -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政党制度建立初期,在选举中获胜的执政党都把政府的官职作为战利品,酬劳对该党有功和对选举胜利作出贡献的人,而对其政治经济文化水平、工作能力等考虑不多,甚至根本不加考虑,公开地进行“肥缺分赃”。
早在16、17世纪,一些传教士和旅行家就对中国的科举制度有所著述,到19世纪上半叶,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都认为其“是值得推崇并效仿的”。
——改编自古燕《西方政治的稳定器》
材料二:近年来的“国考热”延续至今,根据国家公务员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报名开启前四天,2024 年国考报名系统有 637108 人提交申请,一举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再创新高。在招录条件方面,2024 年国考继续向基层和应届毕业生倾斜,且力度加大,对学历要求继续提高。
——摘自《中国新闻网》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肥缺分赃”的弊端并简析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并阐述其推行与改善的意义 -
14、1648年某协议中提出,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候,其“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并且条约确认了新教和天主教的平等地位。关于这一协议,说法错误的是( )A、这一协议开创的体系具有全球性 B、加强了欧洲国家的王权和主权意识 C、开创了用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D、确认了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进行集体制裁原则
-
15、东突厥灭亡后,唐朝在东突厥故地设置定襄和云中两都督府,分别委任突厥贵族为都督。同时,对迁徙到中原的突厥上层分子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由此可知,唐朝( )A、内地与边疆治理一体化发展 B、对少数民族上层分子较开明 C、边疆地区的发展程度显著提高 D、实现了对边疆地区的分而治之
-
16、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开皇三年(583年),兵部尚书杨尚希上书隋文帝,提到当时“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的情况,建议改革地方行政制度。隋文帝随即采纳建议,废除了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这一举措( )A、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B、开创了郡县制度的先河 C、杜绝了地方的分权倾向 D、加剧了地方的混乱状态
-
17、周天子之下总揽政务大权的是太宰,下面大致分为两个职官系统,一为民事,负责军政事务;二为神事,负责宗教祭祀等事务。民事系统中设有“三事大夫”,管理官吏的选任、司法及其他民事。神事系统中设有太史、作册、内史、史等职,各司其职。据此可知西周( )A、分封制之下,等级分明 B、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C、中央机构重叠,效率低下 D、国家机构较为复杂,职权较为分明
-
18、周陵,相传为西周文王、武王陵墓。陵前分别有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所立“周文王陵”“周武王陵”墓碑一通。201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咸阳市考古研究所联合勘探后,发现此二陵有类似早期秦王陵园的兆沟,园内采集的瓦当、板瓦等标本也为战国时期产物,据此推断该两墓为战国晚期秦王陵墓。由此可见( )A、考古是还原史事的重要手段 B、古史传说均不具备史料价值 C、距离史事越近的史籍越可信 D、史事的考证离不开考古发掘
-
19、1883年,根据《文官制度法》规定,美国文官的任何官阶将是一个没有任何禁律的向任何人“开放”的文官结构。并且,美国联邦政府建立了主管文官考试与管理的新机构——文官制度委员会。由此可知,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为( )A、职务常任,论功晋升 B、政治中立,工作隐名 C、公开考试,择优录取 D、程序公正,无罪推定
-
20、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亲政后,立即宣布僧侣会议必须听命于国王,各大臣非经国王同意不得发布任何政令。1664年,国王委派官员到各省整治地方官吏,训诫他们效命中央政府。翌年,路易十四取消各地的终审法庭,并宣布巴黎高等法院和地方高等法院不得再就国王的敕令进行讨论和表决,必须先行登记。这些举措( )A、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治理 B、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D、揭露了教会的黑暗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