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温州市浙南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江苏省丹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1、观察右侧某朝代水运交通图。下列选项中,对图解读正确的是( )A、长途海运航线的开辟具有创造性 B、表明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向南转移 C、运河首次贯通南北,沟通五大水系 D、水运交通缩小了南北经济的差距
-
2、宋真宗时期宰相李沆自评“居重位实无补万分,惟四方言利事者未尝一施行,聊以此报国尔。朝廷防制,纤悉备具,或徇所陈请,妄有更张,即所伤多矣”。这最能说明北宋( )A、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B、政治风气因循守旧 C、官僚队伍不断膨胀 D、财政危机日益严重
-
3、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如匈奴、羯、氐、羌、鲜卑,不断向内地迁徙,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下列“深刻影响”的表述,有误的是( )A、各民族在长期混战中差异缩小,隔阂也完全消除 B、“十六国”政权大部分是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的 C、内迁民族推动北民南迁,进而促进江南地区开发 D、统一全国的隋王朝实际是由鲜卑政权更迭而来的
-
4、“汉代的管理制度基本上是秦朝的延续,但是,在实际运用上,汉代将过去不是很制度化的人才选拔方式,落实为定期由地方官选择当地优秀的人才送到中央,在中央实习种种政务后再派到各处去工作,这样一个制度,使得中央和地方一直不断有人力资源的流转。”上述材料论述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
-
5、春秋战国时期某位著名的思想家,出身贫贱,生活俭朴,“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他主张任人唯贤,选拔贤人来治国,所谓贤人,是不分贫富、贵贱、远近、亲疏,即使是农夫与工匠,如果有才能,也可以举荐。该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还有( )A、“为政以德” B、“有教无类” C、“相生相胜” D、“兼爱”“非攻”
-
6、黑陶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著名的有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和龙山遗址出土的“蛋壳陶”。这两款典型器物出土的空间位置分别位于右图中的( )A、①② B、③④ C、③① D、④②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均出现了农业危机。1875—1880年间,英国恶劣的天气直接打击了种植业,导致农民歉收,谷物质量低劣。 19世纪 70年代后,印度、美国、加拿大等成为世界农产品供给的新来源地,在廉价农产品冲击下,许多英国农民因破产而离开土地去城镇或者海外发展。在英国国内,各种税收使农民不堪重负。 1854 年通过的《铁路与运河关税法》使得美国至伦敦的运货税额比从利物浦到伦敦还低。 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英格兰和威尔士的耕地面积减少了近四分之一,1925—1934年农业在英国国民净收入的比重降到了3.19%。 19世纪70 年代后期,英国进口的小麦占国内消费量的50%,19世纪 80年代中期为64%,到 1910年,已经达到79.66%。
——摘编自任艳、常伟《工业化进程中英国农业的兴衰及其启示》
材料二
——摘编自常伟、王馨艺《中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人口问题拟定论题并予以阐述。 (要求:观点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8、西方政治制度的演进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发展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波利比阿说:“如果人们只注意执政官的权力,那罗马国家就完全是君主制政体;如果人们只注意元老院的权力,它又完全是贵族政体;如果只注意民众的权力,它显然又是民主政体。”元老院在共和国的政治体制中居于重要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力和威望,但元老院不能调查叛国罪和处以死刑。涉及元老们自身利益、荣誉和权力的提案,要由公民大会表决。 元老院开会的时候代表平民利益的保民官就坐在门口,如果保民官认为元老院的决定侵害了民众的利益,那么他可以随时加以否决。
——据陈继华《管理思想史》等整理
材料二 在14世纪(尤其是爱德华三世统治时期),议会作为一种正式制度形成了,从此成为王国政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爱德华三世两次颁布法律规定每年至少应当召开一届议会。 1376年,由于国王已经两年没有召开议会,同时政府的无能和腐败引起广泛不满,下院请愿要求每年召开一届议会以纠正王国存在的弊病。 “百年战争”的爆发使南方重新成为王国的政治中心,此后一段时间,议会一直在威斯敏斯特召开。 从14世纪中期开始,议会一般在星期一开幕。 开幕式一般由大法官致辞。 开幕式之后,上下两院便分开举行会议,讨论各自的议题。 一般来说,在所有请愿都得到答复之后,国王才能解散议会。 国王一般都会莅临议会。
——摘编自刘鹏《十四、十五世纪英国议会的发展》
材料三 1689年5 月 24 日通过的《宽容法案》是革命解决在宗教领域的重大成就。 该法案授予除天主教和一位论派外所有非国教教派信仰自由,妥善解决了此前长期困扰英国的基于宗教因素的社会对抗。 经过 1688—1689年革命解决,辉格党成为新体制最大的支持者,辉格和托利两党开始以“真、正的、重要的而又不是基本的分歧来划分界限”,两党互相间反体制性或互相毁灭的意愿得以根除,才终实现政治制度与政党制度间的彻底协调。
——摘编自丁浩原《近代英国政党政府的形成:1689—1762 年》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罗马共和国政体的特点,结合史实,概括说明罗马共和国“显然又是民主政体”。(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14世纪英国议会制度化的原因,并概述其表现。(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1688—1689年革命解决”中的重大事件,说明其对英国政治的影响。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明时期)中央王朝的治藏方针往往通过西藏地方政权来贯彻,由于缺乏有效监督,极易导致中央政府的方针政策得不到贯彻或达不到预期效果。 1717 年准噶尔部突袭拉萨,虽然最终被清军击败,但其势力始终威胁西藏。 西藏地方政权内部也勾心斗角,争权夺利。 雍正皇帝因此决定向西藏派遣驻藏大臣,办理前后藏一切事务。 1791年廓尔喀入侵西藏,驻藏大臣一方面向清廷奏呈战争情况,另一方面协调西藏地方与进剿清军的关系,督办粮饷。 战争结束后,驻藏大臣又协助制定《藏内善后章程》(经清王朝批准后颁布实施),并劝导西藏地方政权减免赋税,请求中央王朝赈恤。 当西藏发生疫情时,驻藏大臣又下令建房安置,捐款购买药品等安抚民众。 此外,驻藏大臣还协同达赖喇嘛等处理一般事务,并经常协调西藏地方各种势力之间的关系,化解各种矛盾。
——摘编自陈柏萍《清代驻藏大臣的设置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二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十七条协议”,西藏实现和平解放……1959年9月,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先后作出《关于废除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决议》《西藏地区减租减息实施细则》《关于西藏地区土地改革的实施办法》等重大决议部署。 百万农奴和奴隶从封建农奴制度的枷锁中被解放出来,获得人身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获得现代意义上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基本公民权利。 1965年9月 1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召开,宣告西藏自治区成立。
——摘编自余志坤《伟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的背景及其职责,并分析其影响。(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藏自治区成立的政治前提,并分析西藏自治区成立的意义。(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新中国治理西藏的相似之处,以及政府进行地方治理时应考虑的因素。 -
10、《三国志》的作者是以魏晋为正统的,把曹操作为正面形象来描写。 而自从罗贯中《三国演义》持拥刘反曹的思想,把曹操当作奸雄来描写后,曹操的形象一落千丈,尤其是在明清时期,曹操奸雄形象已成定论。针对这种现象,毛泽东指出,曹操结束东汉末年豪强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的西晋统一铺平了道路。又说曹操统一北方,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发展生产,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是值得肯定的,是了不起的。 由此可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A、应搜集证据尽量避免定论 B、要以正统价值观为评价标准 C、应尝试价值标准的多元化 D、受评价人的立场影响
-
11、21世纪的现代战争使军事家们认识到,过去单纯以计算有多少装甲师、航空舰队、航母战斗群来衡量军事能力的做法已经过时,一些无形的力量,如计算机能力、通信容量和可靠性、实时侦察能力等,也应该被计算在内。“军事家们”认识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战争的灾难性后果 B、现代科技决定战争的成败 C、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
12、史学家评论某一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起了振聋发聩的精神解放作用,而且为法国大革命进行了必要的思想准备,可以说,在精神上直接孕育了法国大革命”。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在法国的代表人物是( )
①伏尔泰 ②孟德斯鸠 ③休谟 ④康德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1797年,西班牙的美利奴绵羊被带入澳大利亚。 由于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欧洲羊毛供应短缺,英国开始大量接受来自澳大利亚的羊毛,到 19 世纪 50 年代,澳大利亚已成为英国最大的羊毛供应地。这反映了( )A、澳大利亚日益成为英国经济的附庸 B、战争促进了不同文化交融 C、羊毛贸易促成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圈地运动推动大洋洲开发
-
14、下表为 1888—1894年中国铁路建设简况。 这一时期的铁路建设( )
路名
起讫段
建成年
里程(千米)
唐津铁路
唐山—天津
1888
130
台湾铁路
基隆—新竹
1893
99
关东铁路
唐山—中后所(辽宁)
1894
218
A、促进了近代化的发展 B、是日本强化殖民侵略的手段 C、触发了辛亥革命运动 D、是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的结果 -
15、西晋灭吴之战与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两次著名的“南北战争”。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
①西晋灭吴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
②淝水之战缓和了民族矛盾
③两次战争主要发生在长江沿岸
④两次战争都是北方政权攻灭了南方政权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16、下表为1976—1989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增长率变化表。
时间
1976—1980 年
1981—1985 年
1986—1989 年
增长率
4.3%
3.2%
2.7%
由此可推知,当时苏联( )
A、经济改革陷入困境 B、民众生活得不到改善 C、国民经济持续衰退 D、军备竞赛拖垮了经济 -
17、1802—1803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受救济人口共104.1万,其中有工作能力的成人和他们的孩子为 87.4万,占84%,济贫税支出从 1748—1750 年的年均 69万镑飚升到 1813 年的 665.6 万镑。 这说明,工业革命( )A、加剧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 B、大幅提升了政府财政收入 C、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D、导致社会运作效率的降低
-
18、下图为法国大革命前的漫画,画中贵族和神职人员像猴子一样被驱赶到树上。 由此可知,该漫画( )A、突出了启蒙运动的局限性 B、反映了大革命的彻底性 C、体现了革命基础的广泛性 D、揭示了革命的反封建性
-
19、“黑三角贸易”大约经历了4个世纪。 除奥地利、波兰和俄国等少数国家外,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以及美国都先后参与了这一罪恶活动,直至 1890 年 7月布鲁塞尔会议做出废除非洲奴隶贸易的决议后才,算正式终止。 “黑三角贸易”主要发生在(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
20、在古埃及,哈皮神被人们尊为尼罗河神,他的基本职能是司掌尼罗河。 每年尼罗河泛滥时,上自法老,下至普通民众都会对哈皮进行祭祀,祈求有一个好的收成。这表明当时( )A、法老借助宗教活动神化王权 B、农业的产生依赖大河流域 C、农业经济是文明产生的基础 D、古人对自然力的畏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