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温州市浙南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江苏省丹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1、南宋的朱熹说:“饮食,天理也; 山珍海味,人欲也。 夫妻, 天理也; 三妻四妾,人欲也。 ”他要求人们“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明代的王守仁也要求人们“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做到“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他们都( )A、重视社会伦理道德修养 B、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C、强调以自己内心为准则 D、宣传格物致知探究天理
-
2、下列所示为中国古代北部边疆形势图(局部)。按其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的制度,虽大体承袭隋朝,太宗君臣的朝气,却能使旧制度的优点发挥尽致。同时在行政技术上也有不少的改进,有关这方面的重要改革方案,大都颁行于贞观元年至五年(627-631)的几年间。例如隋时对中央最高行政机关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并未能明白厘定其职权以及其相互的关系。到太宗,乃明白规定三省的职权,使其发挥制衡作用,以杜绝偏重的流弊。其后又创立三省首长联合议政的办法,以解决相互间的争执。这类改革,都是前代所没有的。
材料二
摩尼教典籍插图,新疆吐鲁番市高昌故城出土,绘于9世纪。图下部一侧为盛开的花朵和长藤,另一侧书写回鹘文字,上部残存两个俗界人物,用金、银、红、绿等色,绚丽夺目。
景教壁画,新疆吐鲁番市高昌故城壁画。图中为“圣枝节”人们欢迎基督进入耶路撒冷的情景,是研究高昌景教的珍贵资科。——材料一、材料二均摘自傅乐成主编《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
-
4、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的诱降,国际上东方慕尼黑会议的酝酿,国民党五中全会反动方针的制定,国民党反共活动的加紧,使投降分裂倒退成为时局的最大危险。1939年6月7日,中共中央及时地向党内发出关于反对投降危险的指示。……毛泽东指出:“现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既不是一切联合否认斗争,又不是一切斗争否认联合,而是综合联合和斗争两方面的政策”。他将这一政策具体化为十项原则,并相应地制定了共产党关于政权组织、劳动、土地、税收、锄奸、人民权利、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各项具体政策。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从理论上指导了建国准备工作,并用以统一各阶级、各党派、各团体参加建国准备工作的思想认识。8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美中关系白皮书》,毛泽东连续为新华社撰写系列评论,批驳白皮书对中国革命的看法……毛泽东提出“革命形势日益开展,一切民主力量亟宜加强团结,共同奋斗,以期早日消灭中国反动势力”,“为此目的,实有召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们共同协商的必要”。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召开,29日顺利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共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共在这一政策指导下加强“政权组织”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 -
5、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东北是影响中国历程的一个关键地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北地处边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区,又是进入中原的诸多民族的故乡,更重要的,又是多个王朝的“龙兴”之地,因而使得东北地区的历史具有独特性,为其他边疆地区不可比拟。明代的东北,因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明政府实行“乃因其地分设卫所若干,以其酋长统率之,听其种牧、飞放、畋猎,俾各安其生,咸属统内”的政策,又在元代“站赤制度”的基础上,在东北地区广设驿站,增辟水陆交通线,使东北地区的交通线纵横交错,形成为覆盖整个东北地区的交通网络,并与内地密切联系,使东北地区成为明帝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李治亭主编《东北通史》
材料二 17世纪之末,俄军东侵至外兴安岭西麓时,乃为强大清军所遏阻。一战之下,俄军挫败,乃有中俄《____▲____》(公元1689年)之签订。该条约之主款厥为两强以外兴安岭为界,划疆而治。俄人之陆路东侵至此乃告一段落,双方相安无事者凡170年。直至1860年,英法联军攻破北京,俄人乃撕掉条约,进占我东北,强据我海参崴,改名俄属“镇东港”,从此为患北方,至今未已。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1)、指出以东北为“龙兴”之地的三个王朝,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朝加强对东北地区管理的举措和特点。(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对应的条约名称及该条约签订的意义,概述近代俄人对东北地区的侵略史实。 -
6、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下列关于中共二十大的表述,正确的是( )A、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 C、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 D、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
7、下图为1980-2000年中国实际GDP增长率示意图。关于图中两个峰值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两个峰值的形成都得益于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B、第一个峰值的出现得益于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 C、第二个峰值的出现得益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两个峰值的形成说明中国已经完成经济体制改革
-
8、有史学家分析袁世凯和张勋复辟的原因时说:“在袁世凯和张勋的背后,有着新朝的佐命元勋和旧朝的孤臣孽子。而他们后面又有着辛亥革命所没有革去的社会心态……这个过程是难以用个人的品格来解释的。复辟的丑剧既显示了袁世凯和张勋的可鄙和可憎,又显示了旧的社会心态感染下不止乎一二人的晕眩与失迷。”该史学家旨在强调复辟的主要原因是( )A、“新朝的佐命元勋和孤臣孽子” B、“一二人的晕眩与失迷” C、“袁世凯和张勋的可鄙和可憎” D、“辛亥革命所没有革去的社会心态”
-
9、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进入了继西汉、宋朝之后的第三个高峰。除明清之际因战乱一度受到破坏外,这一高峰基本持续到了清朝。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的表现包括( )
①白银大量流入,促进长途贸易发展 ②形成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人集团
③开始出现一批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 ④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核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0、能够识别历史地图中的相关信息,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下图所示为公元262年的政权形势图,图中①处对应的政权是( )A、蜀 B、吴 C、东晋 D、陈
-
11、 《史记》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策)……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该记载可以说明( )A、周武王通过分封扩大统治 B、汉武帝成功削弱王国势力 C、光武帝延续分封裁并郡县 D、晋武帝死后宗室诸王内战
-
12、 “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探索中仍取得伟大成就,具有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建设成就的是( )A、成功爆炸原子弹 B、“神舟一号”成功发射 C、国产航母列装 D、“神威”计算机问世
-
13、 中共中央某文件指出,“中国共产党自从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六十年的光辉战斗历程。为了总结党在建国以来三十二年的经验,有必要简略地回顾一下建国以前二十八年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该文件是(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
14、 “这是中共在11年的时期内第一次召开它的代表大会,大会是以洋溢的自我庆贺和自我批评为其特征的。对1949年的胜利和对1955-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的确有充分的理由来庆贺。”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
15、 位于浙江省衢州城区的杜立特行动纪念馆全面反映了杜立特突袭行动这一史实。该行动由美国杜立特中校率领的陆军航空兵16架B-25轰炸机执行,作为对珍珠港事件的一次反击,美国成功实施了对日本本土的第一次军事轰炸。完成轰炸目标返航时,由于漆黑的夜幕和糟糕的天气,机组成员弄不清机场方位,在燃油耗尽的情况下只能弃机跳伞或迫降,中国军民对参与杜立特行动的飞行员展开大营救。这一行动最有可能发生在( )A、1931年 B、1938年 C、1942年 D、1945年
-
16、 “一种抵抗敌人到底的民族感和决心的浪潮弥漫了全中国。统一战线的口号首先克服了一切中国国内的纠纷。国民党政府监狱中所有的因共产主义或左派活动而被拘禁的人都释放了,其他逃亡到国外的人也回国为民族事业而听从分配。”与这一场景直接相关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皖南事变”
-
17、长征期间红五军团创作了名为《一只破草鞋》的活报剧,辛辣地讽刺了敌人追击千里,只拣到红军丢下的一只破草鞋的狼狈相,满怀激情地歌颂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取得的某次胜利,使红军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这次胜利发生在( )A、① B、② C、③ D、④
-
18、一位美国新闻记者在观察中国近代某次运动发展的情况时说:“在战争结束后来到上海的新时代中,苦力崛起而为这个新时代的最重要的特征”“上海的新兴无产阶级转入行动,急进和爱国的学生找到了最有力的同盟者”。这场运动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国民革命运动 D、一二•九运动
-
19、“道光帝最忿恨的却是天朝体面受损。‘藐兹丑类’的英国打破了‘我朝定鼎二百年来,臣服遍于四海’的局面;开五口通商,便是‘割地求和’,更不可忍的是和约上还要盖御宝,好比‘欠债写负约,卖产者立文契’‘四海属国闻之,谁不轻中国乎?’”。对上文解读恰当的是,道光帝( )A、已经初步具备了近代外交思想 B、认为五口通商严重破坏中国贸易主权 C、对英国已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D、“谁不轻中国乎?”的预判是正确的
-
20、史载,宋代每逢科举考试发榜那天,达官富室之家清晨便出动“择婿车”,去到“金明池上路”,争相选择新科进士做女婿,一日之间“中东床者十八九”。一些富豪“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作为一则案例,它可以反映宋朝( )
①商品经济发展 ②门第观念淡化 ③婚姻观念变化 ④国家控制放松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