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逆水气变换反应:CO2(g)+H2(g)CO(g)+H2O(g)ΔH>0。一定压力下,按CO2H2物质的量之比nCO2:nH2=1:1投料,T1T2温度时反应物摩尔分数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v=kc0.5H2cCO2T1T2温度时反应速率常数k分别为k1,k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k1>k2 B、T1,T2温度下达平衡时反应速率的比值:vT1vT2<k1k2 C、温度不变,仅改变体系初始压力,反应物摩尔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不变 D、T2温度下,改变初始投料比例,可使平衡时各组分摩尔分数与T1温度时相同
  • 2、有机物G是某药物的中间体,G的一种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①同一碳原子上连两个羟基时不稳定,易发生反应:RCH(OH)2RCHO+H2O

    R1CHO+R2CH2COOH/R1CH=CHR2+CO2+H2O

    BBr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2)、B的结构简式为。芳香族化合物H是B的同分异构体,H只有一种官能团且能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气体,H的化学名称为
    (3)、D→E的化学方程式为
    (4)、E→F的反应类型是
    (5)、F→G中试剂R的分子式为
    (6)、有机物K是D的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K有种(不包括立体异构)。

    ①遇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②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

    ③核磁共振氢谱显示4组峰,且峰的面积之比为3:2:2:1。

    (7)、根据上述路线中的相关知识,设计用、乙酸、吡啶、苯胺制备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
  • 3、亚硝酰氯的化学式为NOCl,主要用于合成洗涤剂、触媒,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其熔点-64.5℃,沸点-5.5℃,易水解。某实验小组用以下实验来探究亚硝酰氯的制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献中记载可利用浓盐酸和NaNO2浓溶液反应制取少量的NOCl,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NOCl的晶体类型为

    ②用仪器X代替分液漏斗的优点是

    ③装置B中盛放无水CaCl2的仪器名称为 , 装置C的作用是

    (2)、亚硝酰氯也可以用NO与Cl2混合制取。

    ①实验室用铜和稀硝酸反应来制备NO,标准状况下1.92gCu完全反应理论上可产生LNO。

    ②选用如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用二氧化锰制备一瓶纯净且干燥的氯气,各玻璃导管接口连接顺序为→d→c→g(气流方向从左至右,每组仪器最多使用一次)。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制备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③NO与Cl2制取实验过程中“先通入Cl2 , 待反应装置中充满黄绿色气体时,再将NO缓缓通入”,此操作的目的是

  • 4、镍、铬、铜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从电镀污泥[含有CuOH2NiOH2FeOH3CrOH3SiO2等]中回收制备NiSO4nH2O和其它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萃取”可将金属离子进行富集与分离,原理如下:

    X2+(水相)+2RH(有机相)XR2(有机相)+2H+(水相)

    回答下列问题:

    (1)、与铬同周期的所有元素的基态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与铬原子相同的元素有(填元素符号)。原子核外运动的电子有两种相反的自旋状态,若一种自旋状态用“+12”表示,与之相反的用“12”表示,“±12”即称为电子的自旋磁量子数。对于基态Ni原子,其价电子自旋磁量子数的代数和为
    (2)、已知NiO与MgO的晶体结构相同,其中Mg2+Ni2+的离子半径分别为66pm和69pm。则熔点:NiOMgO(填“>”“<”或“=”),理由是
    (3)、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
    (4)、电解之后加入碳酸钠调节pH的目的是
    (5)、反萃取剂A为
    (6)、“反萃取”得到的NiSO4溶液,在碱性条件下可被NaClO氧化生成NiOOH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7)、资料显示,硫酸镍结晶水合物的形态与温度有如表关系:

    温度

    低于30.8℃

    30.8℃~53.8℃

    53.8℃~280℃

    高于280℃

    晶体形态

    NiSO47H2O

    NiSO46H2O

    多种结晶水合物

    NiSO4

    NiSO4溶液获得NiSO47H2O晶体的操作依次是蒸发浓缩、、过滤、洗涤、干燥。

  • 5、室温下,向亚硫酸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各含硫微粒分布系数(平衡时某微粒的物质的量占各微粒物质的量之和的分数)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Ⅲ为SO32离子随溶液pH的变化 B、NaHSO3能抑制水的电离 C、pH=7时,cNa+<3cSO32 D、H2SO3+2OH2H2O+SO32的平衡常数为1018.8
  • 6、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丙的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消去反应 B、化合物乙的一氯代物有六种 C、反应②除生成化合物丙外,还生成小分子H2O D、若用O18标记甲分子中的O原子,则丙分子中一定含有O18
  • 7、C40H10是一种特别的共轭体系。在高温条件下C40H10可以由C40H10分子经过5步氢提取和闭环脱氢反应生成。其中第一步过程的反应机理和能量变化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过程中有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B、图示历程中的基元反应,速率最慢的是第3步 C、C40H10制备的总反应方程式为:C40H20C40H10+5H2 D、C40H20的结构分析,C40H10结构中五元环和六元环结构的数目分别为6、10
  • 8、铬酸钠(Na2CrO4)主要用于有机合成氧化剂、印染剂等。现以铅蓄电池为电源,用电渗析法分离回收混合物浆液中的Na2CrO4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对分离过程的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铅蓄电池的正极反应为:PbO2(s)+4H++2e+SO42=PbSO4(s)+2H2O B、电解一段时间后,乙池有可能得到含CrO42Cr2O72的混合液 C、电极b连接铅蓄电池负极,甲池中放出的气体为氧气 D、若电路中通过0.2mole , 理论上铅蓄电池负极增重9.6g
  • 9、CaTiO3是某些太阳能薄膜电池的材料。下图所示为CaTiO3的晶胞结构,已知晶胞参数为apm,2号氧原子的分数坐标为12,0,12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号氧原子的分数坐标为12,12,0 B、晶胞中与Ca等距离且最近的O有4个 C、元素T22i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d区 D、Ti和Ca原子间的最短距离为32apm
  • 10、P2O5PCl3PCl5等含磷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中P2O5经常以P4O10的形式存在。P4O10的分子空间结构具有对称性,模型如图所示(其中短线代表单键或双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4O10中含有σ键和π键 B、P4O10是非极性分子 C、PCl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D、PCl5中所有原子都满足8e稳定结构
  • 11、实验室以一种工业废渣(主要成分为MgCO3MgSiO3和少量Fe、Al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重要化工原料MgCO33H2O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滤渣中除不溶性杂质外还有硅酸 B、氧化过程中主要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Fe2++2H+=2Fe3++2H2O C、萃取分液后分液漏斗的液体全部由下口放出到两个不同烧杯中以便分离漏 D、萃取后得到的水溶液可以边搅拌边加入MgO以调节pH
  • 12、实验室用硫化碱法制备Na2S2O3·5H2O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夹持装置略)。可观察到装置②溶液中先析出黄色固体,其量先增多后又减少,当溶液的pH达到7左右时,溶液接近无色,说明反应已完成。下列有关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③的作用是用于检验②中SO2是否被充分吸收 B、为了使SO2在装置②中充分吸收,可以减慢SO2的流速 C、装置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Na2SO3=Na2SO4+SO2↑+H2O D、通过高温蒸发结晶可直接得到产品Na2S2O3·5H2O
  • 1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Na2CO3溶液呈碱性的原因:CO32+2H2OH2CO3+2OH B、在AgI的悬浊液中加入过量的Fe粉:3AgI+Fe=3Ag+Fe3++3I C、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NH4HSO4溶液以体积比1:2混合:Ba2++2OH+2H++SO42=BaSO4+2H2O D、电解饱和MgCl2溶液:2Cl+2H2O__Cl2+H2+2OH
  • 14、W、X、Y、Z、Q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分别占据三个不同的周期。X的一种简单氢化物常用作制冷剂,Y在地壳中含量最高,Z的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ns1 , Q的基态原子轨道中有2个未成对电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Z>Q>W B、第一电离能:X>Y>Z C、Q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是强酸 D、X、Y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X>Y
  • 15、某有机物M的结构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M的说法正确的是

    A、M中含有四种官能团 B、1molM最多可以与3molNa反应 C、M分子中的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D、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M分子中的碳碳双键
  • 16、下列实验操作或做法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或做法

    目的

    A

    向2 mL0.1 mol/LNa2S溶液中滴加0.1 mol/LZnSO4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几滴0.1 mol/LCuSO4溶液,出现黑色沉淀

    验证Ks(ZnS)>Ksp(CuS)

    B

    向各盛有5 mLH2O2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2滴0.1 mol/L的FeCl3溶液和0.1 mol/L的CuSO4溶液

    比较Fe3+与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

    C

    向盛有淀粉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再滴加几滴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证明淀粉已发生水解

    D

    先用稀硝酸酸化待测液,再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A、A B、B C、C D、D
  •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ClO分子的结构式为:H-Cl-O B、NaH的电子式为: C、标准状况下,2.24LCl2溶于足量水,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D、煤的“液化”和“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 18、近年来我国航天航空事业飞速发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过程中火箭点火产生动力的原理源于氧化还原反应 B、返回舱降落过程中使用了芳纶纤维制作的降落伞绳,降落伞绳是高强度的合金钢 C、太阳电池翼所使用的“碳纤维”(由聚丙烯腈经碳化而成)与金刚石互为同位素 D、“天问一号”实验舱所使用的铝合金熔点高于其各组分金属
  • 19、索拉非尼在临床上是一种新型的,多靶向性的治疗肿瘤的口服药,是多种激酶的抑制剂,它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抗血管生成作用。它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①R-NCO+R'-NH2   

    ②R-NO2Fe/H+R-NH2

    ③DMF、THF、BuOH、CH2Cl2都是反应中的溶剂

    ④碳氟键在酸碱性环境中不易水解

    请回答:

    (1)、化合物E的官能团名称是
    (2)、化合物C的结构简式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F→索拉非尼的反应为取代反应 B、化合物D与苯甲醇互为同系物 C、索拉非尼的分子式是C21H16ClF3N4O3 D、A物质既能溶于酸也能溶于碱
    (4)、写出索拉非尼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5)、设计以D为原料合成E的路线(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
    (6)、写出3种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合物C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含有   环

    1H-NMR谱和IR谱检测表明:分子中共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③该物质和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条件下反应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 20、氢化亚铜为红棕色固体,不稳定,60℃时分解为金属铜和氢气,难溶于水。某研究小组实验室条件下制备CuH,流程如下:

    已知:①H3PO3在空气中易氧化成H3PO4 , Cu3(PO4)2溶于强酸。

    ②CuH + HCl = CuCl + H2

    步骤Ⅳ实验装置图如下:

    (1)、反应温度控制在40℃-50℃的原因
    (2)、写出仪器A的名称
    (3)、写出流程中步骤Ⅳ的离子方程式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步骤Ⅰ中,加入80℃水是为了加快CuSO4· 5H2O的溶解速率 B、步骤Ⅳ中,反应可用水浴加热 C、步骤Ⅴ中多步操作为:过滤、洗涤、烘干 D、实验得到的棕色悬浊液底部可能会有紫红色固体
    (5)、产品纯度分析:称取氢化亚铜粗品10g,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假设杂质与盐酸不反应),收集生成的氢气。

    ①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以下列装置测定生成氢气的体积(其他操作正确,最终液面如下图),测得气体体积偏大是(填甲、乙或丙)

    ②若按规范操作收集生成的氢气为VmL(已经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则产品纯度为

上一页 67 68 69 70 7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