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用浓溴水来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 B、可以用饱和NaOH溶液来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 C、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都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的乙烯 D、只用新制氢氧化铜(可加热)可以区分乙醇、乙醛、乙酸
  • 2、关于乙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原子的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 , 违反了泡利原理 B、基态碳原子核外有3种能量不同的电子 C、乙炔分子中的C原子间采用sp杂化轨道形成了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 D、乙炔分子内含极性键、非极性键,是非极性分子
  • 3、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SO3的VSEPR模型: B、的系统命名为:2,2,3-三甲基丁烷 C、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C2H4O2 D、KCl的形成过程:
  • 4、

    回答下列问题:

    Ⅰ.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也可作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可以合成甲醇,涉及的反应如下:

    反应i:CO2g+3H2g=CH3OHg+H2Og ΔH1=-49.9 kJmol1

    反应ii:CO2g+H2g=COg+H2Og ΔH2=+41.6 kJmol1

    (1)反应i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的反应历程如下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TS为过渡态。

    在有催化剂下,该反应历程中决速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 , 催化剂使该步骤的活化能降低eV。

    (2)现将6molCO2和8molH2充入2L的恒温刚性密闭容器中,若只发生反应i , 测得的氢气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

    ①该反应在下能自发进行(填“高温”或“低温”)。

    ②下列说法能表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选项字母)。

    A.混合气体中c(CO2):c(H2):c(CH3OH)=1:3:1

    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压强保持不变

    D.3vCO2=vH2

    ③a点正反应速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点逆反应速率,前4min内,用CH3OH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L1min1(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④仅改变某一实验条件再进行实验,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的是

    ⑤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不同温度下测定的CO2转化率如图乙所示。温度高于710K时,随温度的升高CO2转化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3)将一定量的CO2gH2g充入密闭容器中并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只发生反应ii和iii.一定条件下,测得CO2的平衡转化率、CH3OHg的选择性nCH3OHnCH3OH+nCO×100%和CO的选择性nCOnCH3OH+nCO×100%随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图中表示CH3OH的选择性曲线是。有利于提高甲醇选择性的条件是

    A.低温高压       B.低温低压       C.高温高压       D.高温低压

    Ⅱ.自然界中的固氮反应是将N2转化为含氮氧化物。在100kPa时,反应中N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如图2,反应2NO2g=N2O4gN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如图3.

    (4)图2中A、B、C三点表示不同温度、压强下2NOg+O2g=2NO2g达到平衡时NO的转化率,则点对应的压强最大。

    (5)100kPa、25℃时,2NO2g=N2O4g平衡体系中,列式计算平衡常数Kp=(Kp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 5、

    育才中学的部分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分成两个兴趣小组,进行化学实验探究。

    Ⅰ.第一组:以过氧化氢(H2O2)为对象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纯过氧化氢(H2O2)是淡蓝色的黏稠液体,可与水以任意比混合,为无色透明液体。

    (1)该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后发现H2O2为二元弱酸,Ka1=2.0×1012Ka2=1.0×1025

    ①写出H2O2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②如果常温下H2O2溶液pH=7,H2O2的酸式酸根离子与H2O2的浓度比为

    (2)测定某瓶过氧化氢溶液中H2O2的含量

    ①取20.00mL试样置于锥形瓶中,用装有0.1000mol·L-1的酸性KMnO4标准溶液的棕色式滴定管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为 , 记录数据。重复滴定两次,每次消耗的酸性KMnO4标准溶液体积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体积

    16.10

    16.05

    16.15

    则试样中过氧化氢的浓度为molL1。(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下同)

    ③若实验测得的浓度比该瓶试剂标签上的数据低,下列哪些是造成偏低的可能原因:

    A.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读数

    B.滴定管水洗后直接倒入KMnO4溶液进行滴定

    C.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

    D.滴定时有几滴KMnO4溶液溅落在锥形瓶外

    Ⅱ.第二组:已知NaNO2溶液和NH4Cl溶液可发生反应:NaNO2+NH4Cl=N2+NaCl+2H2O。为探究反应速率与cNaNO2的关系,该组同学设计下表进行四组实验,排水法收集N2.用秒表测量收集1.0mLN2所需的时间。每组实验过程中,其他反应物浓度变化很细心奥,忽略其对反应速率测定的影响。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V/mL

    t/s

    NaNO2溶液

    NH4Cl溶液

    醋酸

    1

    4.0

    V1

    4.0

    8.0

    334

    2

    V2

    4.0

    4.0

    V3

    150

    3

    8.0

    4.0

    4.0

    4.0

    83

    4

    12.0

    4.0

    4.0

    0.0

    38

    (3)①V1=V3=

    ②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v=kcmNaNO2cNH4ClcH+ , k为反应速率常数。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得m=(填整数)。

  • 6、25℃时,醋酸、次氯酸、碳酸和亚硫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所示:

    化学式

    CH3COOH

    HClO

    H2CO3

    电离平衡常数

    K=1.8×105

    K=4.0×108

    Ka1=4.5×107

    Ka2=4.7×1011

    (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O3溶液可以去油污的原因:
    (2)、同浓度的CH3COO、ClO-HCO3-CO32-在溶液中结合H+的能力最强的是
    (3)、下列能使醋酸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程度增大,而电离平衡常数不变的操作是

    A.升高温度       B.加水稀释       C.加少量的CH3COONa固体

    D.加少量冰醋酸       E.加氢氧化钠固体

    (4)、判断CO2通入次氯酸钠溶液是否发生反应,如果不能说出理由,如果能发生反应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5)、取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盐酸两溶液,分别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中和,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大小关系为:V(醋酸)V(盐酸)(填“>”、“<”或“=”)。
    (6)、在新制氯水中加入少量的NaCl固体,水的电离平衡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
    (7)、已知:H+(aq)+OH-(aq)═H2O(l)△H1=-57.3kJ/mol,每mol醋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吸收0.3kJ热量。则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8)、HCO3在水溶液中会发生自偶电离:HCO3+HCO3H2CO3+CO32(H2CO3K1=4.5×107K2=4.7×101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是(用K1、K2表示)。
  • 7、25℃时,pH=3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各1mL分别加水稀释,溶液导电能力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Ⅰ代表盐酸的稀释过程 B、分别将a、b点溶液与镁条反应,a点溶液的起始速率与b点相等 C、b点溶液中和氢氧化钠的能力强于a点溶液 D、将a、b两点所示溶液加热至30℃,c(Cl-)c(CH3COO-)的值变小
  • 8、根据实验目的,实验方法、操作或现象均正确的是

    实验

    实验方法、操作或现象

    A

    探究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

    取5mL0.1mol/LKI溶液,加入1mL0.1mol/LFeCl3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5滴15%KSCN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B

    取20.00mL盐酸

    在25mL酸式滴定管中(经盐酸润洗后)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数为5.00mL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

    C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往烧杯中缓慢加入NaOH溶液,用温度传感器采集烧杯内溶液的温度的变化

    D

    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试管中加入2mL0.5mol/L的CuCl2溶液,加热试管,观察到溶液从黄色变成蓝色

    A、A B、B C、C D、D
  • 9、K2Cr2O7在水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H2O2CrO42(黄)+2H+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B、加入适量NaHSO4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C、加入浓NaOH溶液,溶液呈橙色 D、向体系中加入适量水,平衡不移动
  •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活化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 B、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使容器容积减小,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因而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可使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因而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D、加入适宜的催化剂,可使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因而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 11、下列叙述中能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的是
    A、白醋中滴入石蕊试液后呈红色 B、10 mL 1 mol·L-1的醋酸溶液恰好与10 mL 1 mol·L-1NaOH溶液完全反应 C、室温下,将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醋酸钠溶液混合,若混合溶液pH<7,证明醋酸是弱酸 D、用玻璃棒沾0.1mol·L-1的醋酸钠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约为8.6
  • 12、盐类水解与生活密切联系,下列做法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实验室配制FeCl3溶液时,应先将其溶解在盐酸中,而后加水稀释 B、除去MgCl2中的Fe3+ , 可以加入NaOH固体 C、用浓NaHCO3溶液与浓Al2(SO4)3溶液混合作灭火剂 D、加热蒸干AlCl3溶液得到Al(OH)3固体
  • 1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1mol·L-1HClO4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0.1NA B、浓度均为0.1mol·L-1的磷酸钠溶液和磷酸,当体积为1L时,磷酸根离子数均为0.1NA C、25℃时1L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离子数为0.1NA D、0.1molN2和0.3molH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分子总数为0.2NA
  • 14、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pH=7的溶液 B、c(H+)=c(OH-)=10-6mol·L-1溶液 C、使石蕊试液呈紫色的溶液 D、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的溶液
  • 15、将一定质量的Mg和Al混合物投入400mL稀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并产生气体。待反应完全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1)、原混合物中Mg和Al的质量之比为
    (2)、加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3)、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16、元素周期律反映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1)、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取决于元素的原子结构。磷、硫、氯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填化学式)。
    (2)、碱金属元素中,6Li7Li之间的关系是互为。金属钾的氧化物有多种,写出K2O2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壳体为含钛、铝等元素的钛合金材料,该合金材料的熔点比其成分金属的(填“高”或“低”)。下列方法可以比较钠和铝金属性强弱的是(填字母)。

    a.比较两种金属单质的硬度和熔点

    b.用钠置换氯化铝溶液中的铝

    c.比较等物质的量的两种金属单质与足量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

    d.比较等物质的量的两种金属单质分别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4)、为了清理路面积雪,人们常使用一种融雪剂,主要成分的化学式XY2 , X、Y均为元素周期表前20号元素,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1mol XY2含有54mol电子。该融雪剂的电子式是
  • 17、铁常见的化合价有0、+2、+3,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并检验产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E三个装置中应先点燃处的酒精(喷)灯,反应结束时,应先熄灭处的酒精(喷)灯。
    (2)、装置C的作用是
    (3)、E处的装置可以用(填“甲”或“乙”)代替;实验时应先将螺旋状铜丝加热,变黑后再趁热迅速伸入该装置中。
    (4)、B装置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反应结束后,取B装置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用足量稀盐酸溶解得溶液X,向溶液X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请解释原因
    (6)、碱性环境下Fe3+与强氧化剂作用可以生成FeO42 , 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Fe3++_______ClO+_______(_______)=_______FeO42+_______Cl+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下列给定的物质中:①NaCl晶体:②CH3COOH;③镁条;④氨气;⑤液态的HCl。属于非电解质的是(填编号)。
    (2)、写出金属铝投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比较稳定性:PH3NH3(填“>”、“<”、“=”)。
  •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l2Br2I2由气态到固态,是因为共价键越来越强 B、HI溶于水能电离出H+I , 所以HI是离子化合物 C、H2O的性质很稳定,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有关 D、化合物NaN3中含有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
  • 20、Se、Br两种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Br>Se>P B、还原性:S2->Se2->Br- C、Se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ⅥA族 D、Se、Br位于同一主族
上一页 107 108 109 110 11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