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铬盐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印染等领域。通过闭环生产工艺将铬铁矿转化为重铬酸钾同时回收利用钾资源,可实现绿色化学的目标。过程如下:

    已知:铬铁矿主要成分是Fe(CrO2)2Mg(CrO2)2Al2O3SiO2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铬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
    (2)、煅烧工序中Fe(CrO2)2反应生成K2CrO4的化学方程式:
    (3)、浸取工序中滤渣Ⅰ的主要成分:Fe2O3H2SiO3(填化学式)。
    (4)、酸化工序中需加压的原因:
    (5)、滤液Ⅱ的主要成分:(填化学式)。
    (6)、补全还原、分离工序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O)5+_____+_____=Cr(OH)3+_____+_____+_____CO

    (7)、滤渣Ⅱ可返回工序。(填工序名称)
  • 2、 氢碘酸常用于合成碘化物。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等略)制备氢碘酸。

    步骤如下:

    ⅰ.在A中加入150mLH2O127gI2 , 快速搅拌,打开K1通入H2S , 反应完成后,关闭K1 , 静置、过滤得滤液;

    ⅱ.将滤液转移至B中,打开K2通入N2 , 接通冷凝水,加热保持微沸,直至H2S除尽;

    ⅲ.继续加热蒸馏,C中收集沸点为125~127间的馏分,得到117mL氢碘酸(密度为1.7gmL1 , HI质量分数为57%)。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 , 通入H2S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步骤ⅰ中快速搅拌的目的:(填序号)

    a.便于产物分离    b.防止暴沸    c.防止固体产物包覆碘

    (3)、步骤ⅰ中随着反应的进行,促进碘溶解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步骤ⅱ中的尾气常用(填化学式)溶液吸收。
    (5)、步骤ⅱ实验开始时的操作顺序:先通入N2 , 再加热;步骤ⅲ实验结束时相对应的操作顺序:
    (6)、列出本实验产率的计算表达式:
    (7)、氢碘酸见光易分解,易被空气氧化,应保存在
  • 3、 已知Cu2+L3结合形成两种配离子[CuL][CuL2]4常温下,0.100molL1H3L0.002molL1CuSO4混合溶液中,HL2L3的浓度对数lgc(实线)、含铜微粒的分布系数δ(虚线)[例如δCu2+=c(Cu2+)c(Cu2+)+c([CuL])+c([CuL2]4)]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u2++L3[CuL],K=109.4 B、HL2H++L3,K=1011.6 C、图中a点对应的pH=4.2 D、pH=6.4时,体系中c(HL2)>c([CuL2]4)>c([CuL])>c(L3)
  • 4、 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盛有NO2N2O4的恒压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体积的N2 , 最终气体颜色变浅

    化学平衡向NO2减少的方向移动

    B

    K2CrO4为指示剂,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Cl ,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Ksp(AgCl)<Ksp(Ag2CrO4)

    C

    向盛有2mL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静置,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几滴氯水,溶液变红

    Fe2+具有还原性

    D

    向盛有2mL饱和Na2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鸡蛋清溶液,振荡,有沉淀析出;加蒸馏水稀释,再振荡,沉淀溶解

    蛋白质沉淀后活性改变

    A、A B、B C、C D、D
  • 5、 氮化镓(GaN)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光电信息材料等领域,可利用反应Ga2O3(s)+2NH3(g)2GaN(s)+3H2O(g)制备。反应历程(TS代表过渡态)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ⅰ是吸热过程 B、反应ⅱ中H2O(g)脱去步骤的活化能为2.69eV C、反应ⅲ包含2个基元反应 D、总反应的速控步包含在反应ⅱ中
  • 6、 SmCok(k>1)是一种具有优异磁性能的稀土永磁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领域中获得重要应用。SmCok的六方晶胞示意图如下,晶胞参数a=500pmc=400pm , M、N原子的分数坐标分别为(56,16,12)(16,56,12)。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物质的化学式为SmCo5 B、体心原子的分数坐标为(12,12,12) C、晶体的密度为89033NA×1022gcm3 D、原子Q到体心的距离为10041pm
  • 7、 科研工作者设计了一种用于废弃电极材料LixCoO2(x<1)再锂化的电化学装置,其示意图如下:

    已知:参比电极的作用是确定LixCoO2再锂化为LiCoO2的最优条件,不干扰电极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ixCoO2电极上发生的反应:LixCoO2+xe+xLi+=LiCoO2 B、产生标准状况下5.6LO2时,理论上可转化11xmolLixCoO2 C、再锂化过程中,SO42LixCoO2电极迁移 D、电解过程中,阳极附近溶液pH升高
  • 8、 W、X、Y、Z为四种短周期非金属元素,W原子中电子排布已充满的能级数与最高能级中的电子数相等,X与W同族,Y与X相邻且Y原子比X原子多一个未成对电子,Z位于W的对角线位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第二电离能:X<Y B、原子半径:Z<W C、单质沸点:Y<Z D、电负性:W<X
  • 9、 化学研究应当注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下列宏观现象与微观解释不符的是(   )

    选项

    宏观现象

    微观解释

    A

    氮气稳定存在于自然界中

    氮分子中存在氮氮三键,断开该共价键需要较多的能量

    B

    苯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苯分子中碳原子形成了稳定的大π

    C

    天然水晶呈现多面体外形

    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有序排列

    D

    氯化钠晶体熔点高于氯化铝晶体

    离子晶体中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少,离子半径越大,离子晶体熔点越低

    A、A B、B C、C D、D
  • 10、 如图所示装置(加热、除杂和尾气处理装置任选)不能完成相应气体的制备和检验的是(   )

    A、电石与饱和NaCl溶液 B、Na2SO3固体与70%的浓H2SO4 C、大理石与稀HCl D、Al2S3固体与水
  • 11、 丁香挥发油中含丁香色原酮(K)、香草酸(M),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中含手性碳原子 B、M中碳原子都是sp2杂化 C、K、M均能与NaHCO3反应 D、K、M共有四种含氧官能团
  • 12、 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2的氖核素:1222Ne B、氯化镁的电子式: C、甲醛分子的球棍模型: D、CO32的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 13、 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8gH2O晶体内氢键的数目为2NA B、1L1molL1的NaF溶液中阳离子总数为NA C、28g环己烷和戊烯的混合物中碳原子的数目为2NA D、铅酸蓄电池负极增重96g,理论上转移电子数为2NA
  • 14、 高分子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S高韧性工程塑料用于制造汽车零配 B、聚氯乙烯微孔薄膜用于制造饮用水分离膜 C、聚苯乙烯泡沫用于制造建筑工程保温材料 D、热固性酚醛树脂用于制造集成电路的底板
  • 15、 下列不符合实验安全要求的是(   )
    A、酸、碱废液分别收集后直接排放 B、进行化学实验时需要佩戴护目镜 C、加热操作时选择合适的工具避免烫伤 D、乙醇应存放在阴凉通风处,远离火种
  • 16、 河北省古建筑数量大,历史跨度长,种类齐全,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下列古建筑组件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的是(   )

    A.基石

    B.斗拱

    C.青瓦

    D.琉璃

    A、A B、B C、C D、D
  • 17、不饱和酯类化合物在药物、涂料等领域应用广泛。一种由烯烃直接制备不饱和酯的新方法如下:

    (1)、化合物I的分子式为 , 化合物Ⅳ的名称为
    (2)、化合物Ⅱ中的官能团名称是。化合物Ⅱ的某种同分异构体含有苯环,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上只有4组峰,其结构简式为(写一种)。
    (3)、根据化合物Ⅲ的结构特征,分析预测其可能的化学性质,完成下表。

    序号

    反应试剂、条件

    反应形成的新物质

    反应类型

    a

    b

    取代反应

    (4)、关于上述合成路线图中相关物质及转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化合物I~V5种物质中所有碳原子均可共平面 B、化合物I可表示为:I+a=Ⅱ+b , 则化合物b为乙酸 C、化合物Ⅱ的沸点比Ⅲ低,因为Ⅲ存在分子间氢键 D、化合物的转化中,存在CO原子杂化方式的转变
    (5)、以化合物Ⅱ为原料,用两步原子利用率为100%的反应制备 , 第一步试剂为极性分子(填分子式,下同),第二步试剂为非极性分子
    (6)、参考上述流程,用溴乙烷为唯一有机原料合成聚合物涂料的单体,基于你设计的合成路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有CO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用注明反应条件)。

    ②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写一个即可,注明反应条件)。

  • 18、

    Ⅰ.二氧化碳的高效转化与利用是当前研究热点,以下是某研究团队设计的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工艺过程。

    反应1:CO2(g)+3H2(g)CH3OH(g)+H2O(g)       ΔH1

    反应2:CO2(g)+H2(g)CO(g)+H2O(g)       ΔH2=+41.2kJmol1

    (1)已知:CO(g)+2H2(g)CH3OH(g)ΔH3=90.5kJmol1 , 则ΔH1=________kJmol1

    (2)一定温度下,3.0molH21.0molCO2在恒压的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1和反应2,测得平衡时CO2的转化率、CH3OH和CO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物质A的选择性= AnCO2 nCO2

    ①图中曲线a表示________。

    ②某温度下,反应10min后测得容器中CH3OH的体积分数为12.5% , 则0~10minvCH3OH=________molmin1

    ③试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曲线b的变化趋势________。

    (3)关于上述反应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 升高温度,反应1速率增大,反应2速率减小
    B. 增大压强,既能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又能提高CH3OH的选择性
    C.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降低反应1的活化能,提高CH3OH的平衡产率
    D. 恒温恒压下通入惰性气体,平衡时CH3OH的物质的量减少

    Ⅱ.CO2在空气和溶液之间存在如下平衡关系:

    反应3:CO2(g)CO2(aq)K=cCO2(aq)/c0pCO2(g)/p0c0代表标准浓度,为1.0molL1;p0代表标准压强,为100kPa.)

    反应4:CO2(aq)+H2O(l)H2CO3(aq)

    (4)将含有Ca2+Ag+的溶液敞口放在空气中,始终保持空气中CO2分压不变,通过调节溶液pH使Ca2+Ag+形成碳酸盐沉淀,体系中pH与-lgc关系如图所示c代表HCO3CO32Ca2+Ag+的浓度,单位为molL1)。

    ①随pH增大,溶液中cH2CO3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结合图中数据计算:KspCaCO3=________。

  • 19、漂浮阳极泥是电解精炼铜过程中产生的含砷(As)、锑(Sb)、铋(Bi)较高的金银物料,具有较大的回收价值。一种从漂浮阳极泥中富集金银并回收SbBi的工艺如下。

    已知:①浸取液中AsSbBi的主要存在形式为AsO43,Sb3+,Sb5+,Bi3+;其中,Sb3+Bi3+易浸出,而正五价的锑大多以难溶物形式存在,温度较高时逐步溶解。

    ②pH不同时,SbCl3水解固体产物可能有SbOCl,Sb4O5Cl2,Sb(OH)3Sb2O3

    KalH3AsO4=102.21,Ka2H3AsO4=106.60,Ka3H3AsO4=1011.59

    (1)、提高“浸取”率的方法是 , “浸取”过程中,需控制温度约为80°C , 其原因是
    (2)、“还原”时,Sb将Sb5+还原为Sb3+ , 该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①“Sb水解”过程中,初始锑浓度为0.5mol/L , 氯离子浓度为5mol/L , 溶液中游离氯离子浓度随pH变化图像如图所示,维持pH=1的状态下,水解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Sb水解”过程中,溶液中AsO43与水解液中的Sb3+Bi3+形成复杂的砷酸盐沉淀,调节pH不小于(保留小数点后1位),可使溶液中cH3AsO4<cAsO43

    (4)、“转化”过程中存在多步反应,其中由SbNH343+生成Sb2O3的离子方程式为
    (5)、Bi2O3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O占据部分Bi的四面体空隙),已知晶胞边长为anm,A点坐标为(0,0),C点坐标为14,34,34 , 则B点到C点的距离为nm,晶胞密度为gcm3Bi2O3的摩尔质量为Mg/mol)。

  • 20、某化学实验小组探究镁与醋酸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把两个形状和大小相同、质量均为1.3g(过量)的光亮镁条分别放入80mLpH=2.25的乙酸溶液和pH=2.12的盐酸中,测定上述2个反应体系的pH和生成气体的体积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镁与醋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①3000s后盐酸体系的pH发生突跃是由于镁和盐酸反应结束,体系中又生成了(填化学式)。

    ②该小组同学认为在反应的起始阶段,导致两反应体系气体生成速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溶液中的H+浓度不同,你认为该说法是否成立(填“是”或“否”),理由是

    (3)、进一步探究该反应体系中镁与乙酸的反应速率大于盐酸的原因。

    查阅资料:镁与水反应生成Mg(OH)2附着在镁条表面会阻碍反应进一步进行;

    25°CKspMg(OH)2=5.6×1012KaCH3COOH=1.8×105

    研究小组提出两个如下假设,通过实验验证和计算分析得出假设均成立。

    ①假设1:CH3COOH分子能直接与Mg反应

    实验方案及现象: , 假设1成立。

    ②假设2:乙酸分子可以破坏镁表面的Mg(OH)2

    常温下反应:Mg(OH)2+2CH3COOHMg2++2CH3COO+2H2O的平衡常数K= , 假设2成立。

    (4)、基于上述结论。该小组同学猜想乙酸溶液与镁反应的主要微粒是乙酸分子,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二】取与实验一完全相同的镁条,分别放入80mL如下两组溶液进行实验,生成气体的起始速率记录如下:

    组别

    第1组

    第2组

    试剂

    0.1mol/LCH3COOH溶液

    ______mol/LCH3COOH溶液和一定浓度的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

    起始速率

    amL/min

    bmL/min

    补充数据及得出结论:第2组实验中的乙酸浓度为mol/L , 若 , 则猜想成立。

    (5)、如图为1.3g光亮镁条与80mL0.1mol/LCH3COOH反应的温度-时间图像,根据上述实验探究,请在图中绘制相同的镁条与80mL0.2mol/LCH3COOH溶液反应的温度变化曲线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