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甲酸在金属-有机胺催化剂作用下分解制氢的反应为HCOOH(l)=CO2(g)+H2(g) , 可能的反应机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催化剂中的Pd带部分正电荷 B、步骤I有配位键形成 C、步骤III中每生成1mol H2 , 转移电子的数目约为2×6.02×1023 D、若以DCOOH代替HCOOH,则生成HD
  •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科学家经历了用水、乙醇、乙醚提取青蒿素的过程,最终选用乙醚冷浸法提取青蒿素,并确定了其结构如下图左所示。进一步研究发现,将青蒿素选择性地还原成双氢青蒿素(结构如下图右),极大提高了治疗疟疾的效果。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H2O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B、乙醇与乙醚互为同系物 C、青蒿素中C原子轨道杂化类型均为sp3 D、双氢青蒿素比青蒿素多1个手性碳原子
    (2)、下列有关研究青蒿素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萃取法可获得含青蒿素的提取液 B、通过元素分析仪可确定青蒿素的元素组成 C、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可确定青蒿素的分子式 D、通过X射线衍射可确定青蒿素的分子结构
    (3)、NaBH4可将青蒿素还原成双氢青蒿素。下列有关物质结构,性质或转化的推测不正确
    A、青蒿素中的-O-O-对热不稳定 B、双氢青蒿素能使淀粉KI溶液变监 C、双氢青蒿素的水溶性优于青蒿素 D、可用H2代替NaBH4实现上述转化
  • 3、石油加工时获得副产物H2S , 催化热解H2S可同时回收S8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经分馏、催化裂化和裂解加工时,均主要发生化学变化 B、H2S的形成可用电子式表示为 C、S8(结构为)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固态时为共价晶体 D、H2σ键的形成可用电子云轮廓图表示为)
  • 4、实验室在如下图所示装置中制备乙酸乙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试管a中先加入浓硫酸,再加入乙醇和乙酸 B、试管b中的试剂为饱和NaOH溶液 C、试管b中的导管应伸入溶液液面以下 D、若改为酒精灯直接加热,则产物的纯度下降
  • 5、反应SO2+2CO=S+2CO2可用于燃煤烟气脱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的VSEPR模型为V形 B、CO2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 C、第一电离能:I1(C)>I1(O) D、上述反应中SO2作还原剂
  • 6、下列实验选用的实验药品正确的是
    A、稀硫酸:去除锅炉内水垢 B、浓硝酸:进行苯的硝化反应 C、浓硫酸:进行蔗糖的水解实验 D、稀盐酸:清洗残留MnO2的试管
  • 7、1981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核糖核酸。下列物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核酸 B、磷酸 C、核糖 D、脱氧核糖
  • 8、化合物G是一种治疗哮喘的药物,某研究小组按以下路线合成该化合物(反应条件及试剂已简化):

    请回答:

    (1)、化合物A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从整个过程看,A→B的目的是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化合物A的水溶性比化合物B的大 B、C→D的反应中有H,产生 C、化合物 B和 C分子中sp2杂化碳原子的数目相同 D、化合物G分子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
    (3)、E→F的化学方程式
    (4)、生成G的同时还生成了HCI,则X的结构简式是
    (5)、D→E过程中有副产物生成,写出一种可能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其分子式为C26 H34O6N2且含有苯环)。
    (6)、以为有机原料,设计化合物(D指12H)的合成路线(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
  • 9、配合物二草酸合铜([I)酸钾K2[Cu(C2O4)2](M=318g/mol),是制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一种前驱体。某研究小组开展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I:80℃下,100mL水中依次加入0.024mol H2C2O4·2H2O、0. 016molK2CO3充分反应后,得到混合溶液M;

    步骤II:混合溶液M中加入0.008molCuO充分反应,趁热过滤得滤液N;

    步骤III:

    步骤IV:200℃加热脱水,化合物P、化合物Q均转化为K2[Cu(C2O4)2]

    已知:

    i.25℃时,H,CO的K=5.6X10-2、K=5.4×10-5;H,CO,的K=4.5X10-7、Ka2=4.7X10-”。

    i.K2[Cu(C2O4)2]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在约250℃时分解。

    请回答:

    (1)、K2[Cu(C2O4)2]·4H2O中,与Cu2+形成配位键的配位原子是(填元素符号)。
    (2)、步骤I所得的混合溶液M,在25℃C时其pH最接近于____。
    A、2 B、3 C、4 D、5
    (3)、步骤I,过滤去除杂质需趁热进行的原因是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步骤I,制备混合溶液M时,K2CO3应一次性快速加入,以确保反应完全 B、步骤I,应用水浴控制温度,以避免K2[Cu(C2O4)2]分解 C、热重分析法测得K2[Cu(C2O4)2]·xH2O样品完全脱水后质量降低10.17%,则x=4 D、粉末形态的化合物P和化合物Q,可通过X射线行射法进行区分
    (5)、室温下,化合物P在空气中会转化为化合物Q。下列选项中,通过计算能得到混合样品中化合物P和化合物Q物质的量分数的是____。
    A、样品质量、钾的物质的量 B、钾的物质的量、铜的物质的量 C、铜的物质的量、草酸根的物质的量 D、草酸根的物质的量、水的物质的量
    (6)、有同学认为:根据现有探究实验结果可知,化合物P、化合物Q结晶形状不同是由降温速率不同引起的。请判断该同学观点正误,并说明理由
  • 10、氧气、二氧化氯常用于漂白、杀菌,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请回答:

    (1)、下列措施中能提高新制饱和氣水中HClO浓度的是____。
    A、加 NaCI固体 B、加水 C、加 CaCO3粉末 D、加足量Ca(OH)2溶液
    (2)、氯气常用于自来水消毒。稀氯水中存在如下反应(不考虑其他反应):

    Ⅰ.Cl2(aq)+ H2O(I)=H+ (aq)+CI- (aq)+ HClO(aq)

    Ⅱ.2HClO(aq)=Cl2O(aq)+H2O(D)   K=10-2.0

    Ⅲ.HClO(aq)=H+(aq)+ ClO-(aq)

    T1℃时,在不同pH下,约2mg/L氯水中部分含氯微粒的平衡浓度对数值(lgc)如图1所示(溶液体积保持不变)。

    ①Cl2O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②在pH=4~9之间,ClO-浓度增加,其最大来源是(填含氣微粒符号)。

    ③该氣水中氯元素质量守恒表达式:c(CI-)=c(HClO)+

    ④在图中画出pH=4~9之间,1gc(Cl2O)随pH的变化曲线

    (3)、某研究小组提出,商用ClO2(常含杂质Cl2)在水中易发生如下反应,影响自来水消毒效果。

    Ⅳ.2ClO2(aq)+ H2O(I) = ClO3-(aq)+ClO2-(aq)+2H+ (aq)

    Ⅴ.2ClO2(aq)+ ClO-(aq)+ H2O(I) - 2ClO3-(aq) + 2H+(aq) + CI- (aq)

    ClO,中Cl,含量对ClO,反应初始速率[u(ClO2)]的影响如图2所示。实验条件:

    T2℃,ClO2初始浓度相同。

    ①Cl2的存在主要加快了反应(填“IV”或“V”)。

    ②指出改变υ初始(ClO2)的影响因素,并解释原因

  • 11、铜在自然界大多以硫化物形式成矿。

    请回答:

    (1)、有关铜和硫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基态硫原子有7对成对电子 B、铜焰色试验呈绿色,与铜原子核外电子跃迁释放能量有关 C、基态铜原子失去2个电子,3d轨道形成全充满结构 D、配位键强度:[Cu(NH3)]2+>[Cu(NH3)]+
    (2)、一种铜化合物的晶胞如图1,写出由配离子表示的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3)、化合物A[化学式:(H2N)3PS]和B[化学式:(H2N)3PO]具有相似的结构,如图2。

    ①化合物B给出H+趋势相对更大,请从结构角度分析原因

    ②将化合物A与足量稀硫酸混合,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得到气体C和含H3PO4的溶液,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设计实验检验气体C(要求利用气体C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4)、有同学以Cu3FeS4为原料,设计如下转化方案:

    ①步骤I的化学方程式

    ②步骤I中,溶液E中铜元素全部转化为难溶性CuBr。气体X为(要求不引入其他新的元素);溶液F中除K+、H+、Br外,浓度最高的两种离子(按浓度由高到低顺序)。

  • 12、NaOH中常含Na2CO3。为配制不含Na2CO3的NaOH溶液,并用苯甲酸标定其浓度,实验方案如下:

    步骤I——除杂:称取NaOH配制成饱和溶液,静置,析出Na2CO3

    步骤I——配制:量取一定体积的上层清液,稀释配制成NaOH溶液;

    步骤Ш——标定:准确称量苯甲酸固体,加水溶解,加指示剂,用步骤I所配制的NaOH溶液滴定。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I中Na2CO3析出的主要原因是:c(OH-)很大,抑制CO32-水解 B、步骤I中可用量筒量取上层清液 C、步骤Ⅲ中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D、步骤I、Ⅲ中所需的蒸馏水都须煮沸后使用,目的是除去溶解的氧气
  • 13、已知:AgCl(s)Ag+(aq)+Cl- (aq)       Kap= 1.8×10-10

    Ag+ (aq)+ 2CI- (aq)[AgCl2]- (aq)     K=1.1×105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量AgCI在1.0mol/LNaCl溶液中,c(Ag+)=1.8X10-10mol/L B、过量AgCI在水中所得的饱和溶液中滴加0.0010mol/LAgNO3溶液,有AgCl生成 C、过量AgCl在水中溶解的质量大于在相同体积3.0mol/LNaCI溶液中溶解的质量 D、0.010molAgCI在1L10mol/L的盐酸中不能完全溶解
  • 14、传统方法中,制备化合物c常用到NaCN。某课题组提出了一种避免使用NaCN的方法,机理如图所示(L表示配体,0、I、I、Ⅲ表示价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合物 b是NaCN 的替代品 B、是该过程产生的副产物 C、M 可能是 R3SiBr 和 H+ D、整个过程中,含镍化合物发生了2次氧化反应
  • 15、能代表化合物(N2H42Zn(SO4)2的结构片段如图(氢原子未画出),下列有关该化合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球①代表原子团NH2 B、该化合物易溶于水 C、作还原剂时,该化合物释放H+ D、氮原子上没有孤电子对,晶体中不存在氢键
  • 16、通过电化学方法制备Br,进而由Br,与反应合成为提高电流利用效率,某小组设计电化学合成示意图如下,已知氧化性:H2O2>Br。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极A与电源正极相连 B、电极B的电极反应式为:O2+ 2H++ 2e2-=H2O2 C、电解液中 H2SO4可以用氢溴酸代替 D、原料足量的情况下,理论上电路中转移0.2mole可得到0.1mol
  • 17、下列反应均能自发进行,相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H2SO4(l) + Fe(OH)2(s) = FeSO4(s) + 2H,O(I)     △H1

    H2SO4(l)+ 2NaOH(s)= Na2SO4(s)+ 2H2O(I)     △H2

    H2SO4(l)+ Na2O(s) = Na2SO4(s) + H2O(I)      △H3

    SO3(g) + Na2O(s) = Na2SO4(s)               △H4

    SO3(g) + H2O(I)= H2SO4(I)                  △H5

    A、△H1-△H2>0 B、△H2-△H3>0 C、△H3-△H4<O D、△H4 , -△H5<0
  • 18、下列含铁化合物的制备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目标产物

    制备方案

    A

    FeCl3·6H2O

    FeCl2溶液通足量Cl2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B

    Fe2O3

    红热的铁粉与水蒸气反应

    C

    FeCl2

    FeCl2·4H2O在干燥的HCI气流中脱水

    D

    Fe(OH)2

    FeCl2溶液中滴加煮沸过的NaOH溶液,在空气中过滤

    A、A B、B C、C D、D
  • 19、科学家通过对水杨酸进行分子结构修饰,得到药物美沙拉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1产物中是否含有残留的水杨酸,无法用FeCl3溶液检验 B、反应1中,需控制反应条件,防止水杨酸被氧化 C、反应2可通过还原反应生成美沙拉嗪 D、在盐酸中溶解性:水杨酸>美沙拉嗪
  • 20、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铁制镀件上镀铜

    B.实验室快速制备氨气

    C.实验室蒸馏分离CCl4和 CH2Cl2

    D.检验乙醇脱水生成乙烯

    A、A B、B C、C D、D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