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常温下物质R在水溶液中存在以下电离平衡:R+H2ORH++OH-。Zn2+可与多种配体形成多样的配离子,Zn2+R-(RH)2SO4溶液体系中存在以下多种反应:

    I.Zn2+(aq)+2OH-(aq)Zn(OH)2(s)  ΔH1

    Ⅱ.Zn2+(aq)+4OH-(aq)Zn(OH)42-(aq)  ΔH2

    Ⅲ.Zn2+(aq)+4R(aq)ZnR42+(aq)  ΔH3

    (1)、R、OH-Zn2+配位存在多个竞争反应,其中有ZnR42+(aq)+4OH-(aq)Zn(OH)42-(aq)+4R(aq) , 该反应ΔH=
    (2)、写出反应I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1=。常温下,往含Zn2+R-(RH)2SO4的溶液体系中加入NaOH固体,反应I的平衡常数(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关于含Zn2+R-(RH)2SO4溶液体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当溶液中c(R)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B、平衡体系中仅加入ZnCl2(s) , 新平衡时Zn2+的转化率增大 C、RH+在水溶液中能水解 D、当平衡体系中cZnR42+=cZn2+时,c(R)=1K4(K表示反应Ⅲ的平衡常数)
    (4)、某种含Zn矿物的主要成分是难溶于水的ZnSiO3。常温下,利用R-(RH)2SO4溶液体系将Zn元素浸出,调节不同的总R浓度和pH后,浸出液中Zn元素的总浓度变化如下图[总R浓度为c(R)+cRH+]。

    ①总R浓度不为0时:pH在6~10之间,随着pH的增大,总R浓度逐渐增大,Zn元素浸出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pH在10~12.5之间,随着pH增大,浸出液中Zn元素总浓度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

    ②任意总R浓度下:pH在12.5~14之间,浸出液中Zn元素总浓度均随pH增大逐渐上升,pH=14时,浸出液中锌元素主要存在形式的化学式是

    ③总R浓度为5 mol·L-1、pH=10时,浸出液Zn元素总浓度为0.07 mol·L-1且几乎都以ZnR42+的形式存在。已知常温下,R的电离平衡常数Kb=1.8×10-5 , 此时溶液中cRH+=mol·L-1 (写出计算过程)。

  • 2、NiSn应用于电镀、机械、航空等众多工业领域。从一种NiSnFe合金废料生产工业硫酸镍和锡酸钠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①“酸浸”后滤液中的主要金属阳离子为Ni2+Sn4+Sn2+Fe2+

    ②“一次除铁”后溶液中仍有少量Fe3+。“萃取除铁、反萃取、制NaHX2和制NiHX22”的原理是:yMx++xNHX2y(有机相)xNy++yMHX2x(有机相),Mx+Ny+代表金属阳离子或H+。金属阳离子和HX2的结合能力:Fe3+>Fe2+>Ni2+>Na+

    ③常温下,KspSnOH2=1×1028KspSnOH4=1×1056Ka1H2CO3=4×107Ka2H2CO3=6×1011

    (1)、“酸浸”时,Ni与硝酸反应的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碱熔”时,Sn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沉锡”时,常温下Sn2+恰好完全沉淀为SnOH2cSn2+=1.0×105mol/LcHCO3cH2CO3(填“>”“<”或“=”)。
    (4)、“一次除铁”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5)、“反萃取”时,萃余液的溶质含FeCl3 , 试剂1是
    (6)、“制NiHX22”时,溶液1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
    (7)、某镍和砷形成的晶体,晶胞结构如图1,沿z轴方向的投影为图2。

    ①该晶体中As周围最近的Ni有个。

    ②该晶体的密度为ρg/cm3 , 晶胞参数为apm,bpm,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NA=(用含a、b、ρ的代数式表示)。

  • 3、某实验小组探究盐溶液对弱电解质电离及难溶电解质溶解的影响。

    文献:向弱电解质或难溶电解质中加入具有不同离子的可溶性强电解质溶液,会使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或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增大,这种现象可称为“盐效应”。

    (1)、配制400mL0.05mol/LFe2(SO4)3溶液

    ①计算需要Fe2(SO4)3∙7H2O固体的质量:(已知:M(Fe2(SO4)3∙7H2O=a g/mol)

    ②配制溶液过程中,下列仪器中一定不需要的是(填名称)。

    (2)、对弱电解质FeSCN3的电离的影响。

    资料:ⅰ.等浓度的MgSO4与FeSO4的盐效应相当;等浓度的KClKSCN的盐效应相当.

    ⅱ.Fe2++2SCNFe(SCN)2(无色);Mg2+SCN不反应。

    ①加入0.5mLH2O的目的是

    ②对比a、b中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③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中红色比b浅的原因:

    (3)、对难溶电解质FeCO3的溶解性的影响。

    对比实验ⅰ、ⅱ,对于ⅱ中溶液为红色,提出假设:

    假设A.KSCN溶液的盐效应促进FeCO3的溶解。

    假设B.___________

    设计对比实验,证实假设B是主要原因。

    ①假设B是

    ②对比实验ⅲ的步骤和现象:

    (4)、通过以上实验,说明该实验条件下盐溶液通过可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及难溶电解质的溶解。
  • 4、以柏林绿FeFeCN6为代表的新型可充电钠离子电池的放电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充电时,Na+通过交换膜从左室移向右室 B、充电时,Mo箔外接电源的正极 C、放电时,外电路中通过0.2mol电子时,负极区电解质质量增加了2.4g D、放电时,Mo箔上发生反应为FeFe(CN)6+2e+2Na+=Na2FeFe(CN)6
  • 5、反应X(g)Y(g)的能量变化与反应历程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曲线①和②分别为无催化剂和有催化剂M时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稳定性:X>Y B、升高温度,达到新平衡时减n(X)n(Y) C、达到平衡后充入He,体系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增大,K增大 D、使用催化剂后,反应历程中的决速步为XM=YM
  • 6、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制备e的路线是b→d→e B、实现e→d的转化一定要添加还原剂 C、c→d的转化中一定有颜色变化 D、a和e的浓溶液相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白烟
  • 7、下列陈述I和陈述Ⅱ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

    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B

    硫酸工业中使用催化剂调控反应

    催化剂能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

    C

    通过煤的干馏可获得苯、甲苯等化工原料

    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

    D

    Na2S除去废水中的Cu2+、Hg2+

    Na2S具有还原性

    A、A B、B C、C D、D
  • 8、如图所示的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X、Y、Z、W、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Z、E同族,基态Y原子的核外有3个未成对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Z3和EZ2的空间结构均为平面三角形 B、W和Z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只有离子键 C、第一电离能:Z>Y>E D、简单氢化物的沸点:W>Z>Y>E
  • 9、利用活性石墨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进行如图所示实验,M为直流电源。闭合K1 , 一段时间后a处布条褪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处布条褪色,说明Cl2具有漂白性 B、b处溶液变蓝色,主要发生的反应是ClO-+2I-+ 2H+= Cl-+ I2+ H2O C、c处可以使用浸有饱和NaCl溶液的棉花吸收尾气 D、一段时间后断开K1 , 立刻闭合K2 , 电流表发生偏转
  • 10、耗资近500亿的深中通道于2024年6月30日正式开通。这个工程中使用的钢壳沉管,进行了两种防腐处理,第一种是在表面形成一层特殊的防腐漆,第二种是在沉管的外表面铺设锌块,以利用电化学原理延缓其被腐蚀;进而实现“百年不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钢壳为正极 B、镶嵌的锌块可以永久使用 C、第一种处理方法属于表面电镀法 D、锌发生的反应:Zn2++2e=Zn
  • 11、实验室制备SO2时,下列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生成SO2 B、干燥SO2 C、收集SO2 D、吸收SO2尾气
  • 12、化合物M是一种新型抗生素关键中间体的类似物,其合成路线如下(略去部分试剂和反应条件)。已知化合物K虚线圈内所有原子共平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Q的化学名称为2-甲基-1-丙醇 B、在酸性条件下,M可发生水解 C、K中氮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 D、形成M时,氮原子与L中碳原子a成键
  • 13、对下列现象进行的相关阐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

    相关阐述

    A

    放电影时,放映机到银幕间有一条光柱

    光的散射形成丁达尔效应

    B

    豆浆中加入熟石膏得到豆腐脑

    豆浆发生了胶体的聚沉

    C

    黑色CuO溶解在稀硫酸中可以得到蓝色的溶液

    溶解过程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D

    向苯酚稀溶液中滴加浓溴水,出现白色沉淀

    苯酚发生了氧化反应

    A、A B、B C、C D、D
  • 14、2024年11月30号,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硬铝合金作航天飞船材料的原因是硬铝合金密度小,硬度大 B、煤油和液氧作火箭的发射推进剂,液氧的电子式是 C、航天飞船的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是Si D、酚醛树脂作飞船返回舱外壳烧蚀材料,酚醛树脂是有机高分子
  • 15、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文物筑牢文明之基,国务院设立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家文物局将今年的活动主题定为“保护文物传承文明”。下列文物的材质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铜奔马

    B.汉竹简

    C.莲花形玻璃托盏

    D.垂鳞纹秦公铜鼎

    A、A B、B C、C D、D
  • 16、化合物E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光固化产品的光引发剂,可采用A为原料,按如下图路线合成:

    (1)、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 , 名称为(系统命名法)。
    (2)、化合物C中官能团的名称是。化合物C的某同分异构体含有苯环且核磁共振氢谱图上有4组峰,峰面积之比为6:3:2:1 , 能与新制Cu(OH)2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其结构简式为(写一种)。
    (3)、关于上述合成路线中的相关物质及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
    A、化合物D和E不能通过红外光谱鉴别 B、C→D的转化为取代反应,试剂X为HBr C、化合物C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2sp3杂化 D、化合物E可溶于水是因为其分子中的含氧官能团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4)、对化合物E,分析预测其含氧官能团可能的化学性质,完成下表。

    序号

    反应试剂、条件

    反应形成的新物质

    反应类型

    消去反应

    (5)、已知:烯醇不稳定,很快会转化为醛,即RCH=CHOHRCH2CHO。在一定条件下,以原子利用率100%的反应制备HOCH2CH2CHO。该反应中

    ①若反应物之一为V形分子,则另一反应物可能为(写出一种结构简式)。

    ②若反应物之一为平面三角形分子,则另一反应物为(写结构简式)。

    (6)、以乙炔为唯一有机原料,通过四步合成可降解高分子聚乳酸()。基于设计的合成路线,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RCNΔH2O,H+RCOOH

    ①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

    ②最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油气开采、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行业废气普遍含有H2S , 需要回收处理并加以利用。
    (1)、根据文献,对H2S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

    ①克劳斯工艺。该工艺经过两步反应使H2S转化为S2

    反应I:2H2S(g)+3O2(g)=2SO2(g)+2H2O(g)   ΔH1=1036kJmol1

    反应II:4H2S(g)+2SO2(g)=3S2(g)+4H2O(g)   ΔH2=+94kJmol1

    写出该工艺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分解法。反应III:2H2S(g)=S2(g)+2H2(g)ΔH3=+170kJmol1 , 该反应能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③相比克劳斯工艺,分解法处理H2S的优点是

    (2)、消除天然气中H2S是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CuFe2O4表面吸附H2S时,研究表明有两种机理途径,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

    A、H2S*=HS*+H*的速率:途径1>途径2 B、途径2历程中最大能垒为135.5kJmol1 C、CuFe2O4在吸附过程中提供了O原子 D、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水分子解吸出来时放出能量
    (3)、科研人员把铁的配合物Fe3+L(L为配体)溶于弱碱性的海水中,制成吸收液,将气体H2S转化为单质硫。该工艺包含两个阶段:①H2S的吸收氧化;②Fe3+L的再生。反应原理如下:

    i.H2S(g)+2Fe3+L(aq)+2OH(aq)=S(s)+2Fe2+L(aq)+2H2O(l)

    ii.4Fe2+L(aq)+O2(g)+2H2O(l)=4Fe3+L(aq)+4OH(aq)

    ①25℃时,H2S溶液中H2SHSS2在含硫粒子总浓度中所占分数δ随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下图,由图计算,H2SKa1=1.0×107Ka2= , 则HS的电离程度比水解程度(填“大”或“小”)。

    ②再生反应在常温下进行,Fe2+L解离出的Fe2+易与溶液中的S2形成沉淀。若溶液中的c(Fe2+)=1.0×105molL1c(H2S)=6.0×109molL1 , 为避免有FeS沉淀生成,应控制溶液pH不大于(写出计算过程。已知25℃时,Ksp(FeS)=6.0×1018)。

  • 18、五氧化二钒是接触法制取硫酸的催化剂,具有强氧化性。从废钒催化剂(主要成分为:V2O5VOSO4K2SO4SiO2Fe2O3等)中回收V2O5的一种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5价钒在溶液中主要以VO2+VO3的形式存在,两者转化关系为VO2++H2OVO3+2H+

    (1)、写出基态钒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
    (2)、“废渣I”的主要成分为。“还原”后的溶液中含有阳离子VO2+Fe2+K+H+ , “还原”过程中V2O5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萃取”和“反萃取”的变化过程可简化为(下式中的R表示VO2+Fe2+ , HA表示有机萃取剂的主要成分):RSO4()+2HA()2RA2()+H2SO4()。工艺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试剂有(写化学式)。
    (4)、“氧化”时欲使3mol的VO2+变为VO2+ , 需要氧化剂KClO3至少为mol。
    (5)、“调pH”中加入KOH有两个目的,分别为
    (6)、钒的某种氧化物的立方晶胞结构如下图,晶胞参数为apm。晶胞中V的配位数与O的配位数之比为;已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该晶体密度为g/cm3(列出计算式即可)。

  • 19、配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K3[Fe(CN)6](铁氰化钾)用于检验Fe2+。回答下列问题:
    (1)、K3[Fe(CN)6]的配位数为[Fe(CN)6]3中配位原子是(填元素符号)。
    (2)、配位体CN电子式为 , 对应氢化物HCN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
    (3)、工业上,以石墨为电极,电解K4[Fe(CN)6](亚铁氰化钾)溶液可以制备K3[Fe(CN)6] ,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4)、探究K3[Fe(CN)6]的性质。查阅资料,提出猜想:

    猜想1:K3[Fe(CN)6]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Fe(CN)6]3Fe3++6CN

    猜想2:K3[Fe(CN)6]具有氧化性。

    【设计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

    在10mL0.1molL1K3[Fe(CN)6]溶液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浓盐酸

    滴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加入浓盐酸后,_____i______

    II

    在10mL0.1molL1K3[Fe(CN)6]0.1molL1FeCl3的混合溶液中插入一根无锈铁丝

    A1min产生蓝色沉淀

    III

    在10mL0.2molL1K3[Fe(CN)6]溶液中插入一根无锈铁丝(与II中相同)

    A2min产生蓝色沉淀

    【结果分析】

    ①实验I证明猜想1成立,实验现象i是

    ②已知:常温下,Fe3++6CN[Fe(CN)6]3K1=1043.6Fe3++SCN[Fe(SCN)]2+K2=1.0×102.95K又称配离子稳定常数。用必要的文字、离子方程式与数据说明实验I滴入KSCN溶液时无明显现象的原因

    ③实验III产生蓝色沉淀是因为产生了Fe2+ , 生成的Fe2+与未反应的K3[Fe(CN)6]生成了蓝色沉淀,说明猜想2成立。另设计实验证明K3[Fe(CN)6]的氧化性(要求写出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限选试剂:NaOH溶液、淀粉溶液、KI溶液和饱和Na2S溶液)。

    ④基于猜想1、2成立,可推断实验II、III中A1A2(填“>”“=”或“<”)。

  • 20、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Fe(OH)2。已知甲装置的工作原理为:2Na2S2+NaBr3=Na2S4+3NaBr , 电极a、b采用石墨或Fe。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装置中电极a应为Fe,b电极为石墨 B、乙装置中可用CuCl2溶液代替NaCl溶液 C、电极b发生的反应:2H2O+2e=H2+2OH D、理论上每生成9.0gFe(OH)2 , 甲装置中将有0.2molNa+向惰性电极II移动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