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已知函数fx=xλxxR.
    (1)、若f4=0 , 当x2,5时,求fx的值域;
    (2)、讨论函数fx的奇偶性;
    (3)、设实数λ1 , 若不等式λ2fx对任意的x1,3恒成立,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
  • 2、求下列函数的解析式及定义域
    (1)、fx是一次函数,且满足3fx+1fx=2x+9 , 求fx的解析式;
    (2)、已知函数fx+2=x+2x , 求函数fx的解析式,定义域;
    (3)、已知gx3g1x=x+2 , 求gx的解析式.
  • 3、已知幂函数fx=2m2+mxm的图象过点4,2
    (1)、求fx的解析式;
    (2)、若函数gx=fx+9fx+1 , 求gx的最小值.
  • 4、已知x>0x12x12=3 , 则x12+x12x+x1xx1的值为.
  • 5、函数fx=2x1+x2的最小值是(       )
    A、3 B、4 C、5 D、6
  • 6、已知函数y=ax2+bx+c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     )

    A、2a+b>0 B、abc<0 C、关于x的不等式cx2+bx+a>0的解集为xx<1mx>1n D、nm+mn+20
  • 7、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x2x+1 ,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x<0时,fx=x+21x B、xfx<0的解集为,11,+ C、f0=2 D、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1,01,+
  • 8、已知函数f(x)=2x+2,x<0x,0x4x28x+14,x>4,fa=2 , 则f5a的值为(     )
    A、-1 B、0 C、1 D、3
  • 9、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R,且满足fx+fy=fx+y2xy+2f1=2 ,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f4=12 B、方程fx=2x有解 C、fx是偶函数 D、fx12是偶函数
  • 10、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Rf5=4fx+3是偶函数,且对于任意的x1,x23,+x1x2 , 都有fx1fx2x1x2>0成立,则(     )
    A、f0<4 B、f1<4 C、f2>4 D、f1>4
  • 11、函数fx=exex1x2的图象大致为(       )
    A、 B、 C、 D、
  • 12、已知函数f(x)=x24x5(a,+)单调递增,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1 B、,2 C、2,+ D、5,+
  • 13、已知函整f(x)的定义域为(4,28) , 则函数g(x)=fx28x3x+3的定义域为(     )
    A、(4,28) B、(6,3)(3,6) C、(3,6) D、(3,3)(2,3)
  • 14、已知fx=x33x , 则“x1+x2=0”是“fx1+fx2=0”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 15、下列关于集合运算的结论,错误的是(       )
    A、U(AB)=UAUB B、A(BC)=(AB)C C、A(BC)=(AB)(AC) D、A(BC)=(AB)(AC)
  • 16、如图,定义:以椭圆中心为圆心、长轴长为直径的圆叫做椭圆的“伴随圆”,过椭圆上一点Mx轴的垂线交其“伴随圆”于点N , 称点N为点M的“伴随点”.已知椭圆E:x2a2+y2b2=1a>b>0上的点3,12的一个“伴随点”为3,1

       

    (1)、求椭圆E的方程;
    (2)、过点3,0的直线l与椭圆E交于不同的两点A,B , 点C与点A关于x轴对称.

    (ⅰ)证明:直线BC恒过定点;

    (ⅱ)记(ⅰ)中的直线BC所过的定点为T , 若B,C在直线x=3上的射影分别为B1,C1B1C1为不同的两点),记TBB1TCC1TB1C1的面积分别为S1,S2,S3 , 求S1+S2S3的取值范围.

  • 17、已知等腰梯形ABCD如图1所示,其中ADBCBAD=45° , 点E在线段AD上,且BEADAD=3BC , 现沿BE进行翻折,使得平面ABE平面BCDE , 所得图形如图2所示.

    (1)、证明:CDAE
    (2)、已知点F在线段CD上(含端点位置),点G在线段AF上(含端点位置).

    (ⅰ)若CF=2DF , 点G为线段AF的中点,求AC与平面BEG所成角的正弦值;

    (ⅱ)探究:是否存在点F,G , 使得AF平面BEG , 若存在,求出AGAF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18、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12AA1=6 , 点E,F分别是线段AA1,CC1上靠近A1,C的四等分点.

    (1)、求点B1到平面D1EF的距离;
    (2)、求平面D1EF与平面B1AC的夹角的余弦值.
  • 19、已知双曲线C:x22y26=1 , 直线lC交于M,N两点.
    (1)、若l的方程为xy3=0 , 求MN
    (2)、若MP=12MN , 且P1,3 , 求l的斜率.
  • 20、已知直线l过点3,5
    (1)、若直线l与直线l':2x7y1=0垂直,求l的方程;
    (2)、若直线l与圆C:x2+y2+2y8=0相切,求l的方程.
上一页 840 841 842 843 84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