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 , 且 .(1)、求的值;(2)、若为锐角三角形,求的取值范围.
-
2、已知函数的最大值为2.(1)、求的解析式;(2)、求曲线的对称轴方程和的单调递增区间.
-
3、已知复数 .(1)、若 , 求的值;(2)、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能否位于直线上?若能,求;若不能,说明理由.
-
4、在中,为上靠近点的三等分点,设 .(1)、用分别表示;(2)、证明:三点共线.
-
5、已知 , 函数的值域为 , 则的取值范围是 .
-
6、已知正数满足 , 则当取得最小值时, , .
-
7、当一束光通过一个吸光物质(通常为溶液)时,溶质吸收了光能,光的强度减弱;吸光度就是用来衡量光被吸收程度的一个物理量,其影响因素有溶剂、浓度、温度.分析物浓度越高,穿过材料的光子被吸收的机会就越大.吸光度的测量简便高效,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液体和气体的光谱测量技术,集成至工业测试系统,还可以用于科研分析.其中透光率是指光子通过物体的能量占发出光能量的比例.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通常用吸光度和透光率来衡量物体材料的透光性能,著名的朗伯—比尔定律表明了两者之间的等量关系为 , 其中,是吸光度,为透光率,为入射光强度,为透射光强度,某化学有机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测得了如下表不同有机高分子材料的透光率:
有机高分子材料
塑料
纤维
薄膜
T
0.6
0.7
0.8
设塑料、纤维、薄膜的吸光度分别为 , 则( )
A、 B、 C、 D、 -
8、已知某扇形的周长和面积均为18,则扇形的圆心角的弧度数可能为( )A、4 B、3 C、2 D、1
-
9、记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为上一点,且 . , 则的面积为( )A、8 B、9 C、12 D、14
-
10、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对任意实数都有 , 若时, , 则( )A、先单调通减后单调递增 B、在上单调递增 C、在上单调通减 D、单调性不确定
-
11、用斜二测画法得到一个水平放置的四边形的直观图为如图所示的直角梯形 , 已知 , 四边形的面积为 , 则( )A、1 B、 C、 D、
-
12、已知平面向量与共线,则( )A、2 B、4 C、 D、
-
13、已知集合 , 则( )A、 B、 C、 D、
-
14、在数学实践课堂上小明将手中的非等腰直角三角形板绕着该直角板的斜边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为( )A、圆柱 B、两个大小相同的圆锥组成的组合体 C、两个大小不同的圆锥组成的组合体 D、八面体
-
15、已知 , 其中 .(1)、当时,证明:;(2)、若 , 求的取值范围;(3)、设 , , 证明: .
-
16、已知椭圆 的短轴长为 , 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为椭圆上的一点,且的周长为.(1)、求椭圆的方程;(2)、过作垂直于轴的直线与椭圆交于 两点(点在第一象限),是椭圆上位于直线两侧的动点,始终保持 , 求证:直线的斜率为定值.
-
17、高中必修课程结束之后,学生需要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六科中选择三科,继续学习选择性必修课程.某地记者为了了解本地区高一学生的选择意向,随机采访了100 名学生作为样本进行情况调研,得到下表:
组别
选考科目
频数
第1 组
历史、地理、政治
20
第2 组
物理、化学、生物
17
第 3 组
生物、历史、地理
14
第 4 组
化学、生物、地理
12
第5 组
物理、化学、地理
10
第6 组
物理、生物、地理
9
第7组
化学、历史、地理
7
第8组
物理、历史、地理
5
第 9 组
化学、生物、政治
4
第 10 组
生物、地理、政治
2
合计: 100
(1)、从样本中随机选1 名学生,求该学生选择了化学的概率;(2)、从第组、第组、第组中,随机选2名学生,记其中选择政治的人数为 , 求的分布列和期望. -
18、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 , 且 ,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前项和;(2)、若 , 求数列的前项和.
-
19、两个等差数列和的前项和分别为、 , 且 , 则等于
-
20、已知函数 ,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当时,若有三个零点,则b的取值范围为 B、若满足 , 则 C、若过点可作出曲线的三条切线,则 D、若存在极值点 , 且 , 其中 ,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