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已知双曲线Cx2y23=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O为坐标原点,A为双曲线C的左顶点,P为双曲线C右支上的一点(非顶点),F1PF2的平分线PMx轴于点M.
    (1)、过右焦点F2F2NPM于点N , 求ON.
    (2)、证明:点P到双曲线C的两条渐近线的距离之积为定值.
    (3)、过点Q12,1作斜率为k的动直线l与双曲线C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点GH , 求斜率k的取值范围.
  • 2、已知函数fx=x+aex+1,aR.
    (1)、若曲线y=fx在点0,f0处的切线的斜率为0,求曲线y=fx在点1,f1处的切线方程;
    (2)、若函数fx有两个零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 3、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BC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四边形BCC1B1为菱形,CBB1=60 , 三棱柱ABCA1B1C1的体积为3.

       

    (1)、证明:平面ABC平面BCC1B1
    (2)、若D为棱A1C1的中点,求平面CDB1与平面AB1D的夹角的正切值.
  • 4、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 且asinB=bsin2A.
    (1)、求角A的大小;
    (2)、若b2a2=12c2 , 求cosC.
  • 5、已知α是第二象限角,且sinα+cosα=325 , 则sinα+π4=cosαπ12=.
  • 6、已知集合A={x1<x<2} , 集合B={xx>m} , 若ARB= , 则m的取值范围为.
  • 7、设f'x是三次函数y=f(x)的导数,fxf'x的导数,若方程f(x)=0有实数解x0 , 则称点(x0,f(x0))为三次函数y=f(x)的“拐点”.经过探究发现:任何一个三次函数都有“拐点”且“拐点”就是三次函数图象的对称中心.设函数f(x)=x3+bx2+cx ,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f(x)的拐点为b3,fb3 B、f(x)有极值点,则b23c>0 C、f(x)的拐点有三条切线 D、b=3c=1 , 则f(2x)+f(x)=2
  • 8、已知曲线Ex2+y22x2y=0x2+y20 , 则(       )
    A、曲线E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2+4π B、曲线E的长度为4π C、曲线E上任意一点到原点的距离的最大值为2 D、曲线E上任意两点间的最大距离为4
  • 9、一纸盒中共有6张形状和质地一样的卡片,其中4张是红色卡片,2张是黄色卡片.现从纸盒中有放回地随机取4次,每次取1张卡片,取到红色卡片记1分,取到黄色卡片记0分,记4次取卡片所得的总分数为X , 则(       )
    A、XB4,12 B、PX=3=3281 C、EX=83 D、DX=79
  • 10、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2fx+yfxy=fx+fy , 且f00 ,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f0=1 B、函数fx为奇函数 C、函数fx有2个零点 D、f2x=fx
  • 11、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若点E,F分别满足AE=23ABAF=23AC , 平面EB1C1F将三棱柱分成体积为V1,V2的两部分,则V1:V2=(     )

    A、19:8 B、2:1 C、17:10 D、16:11
  • 12、抛物线y2=8x上的点到其准线的距离与到直线y=2x+3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       )
    A、5 B、273 C、475 D、755
  • 13、某校组织了一次数学测试(满分100分),所有考生的成绩均在50,100内,按照50,6060,7070,8080,9090,100分成五组.甲、乙两班考生的成绩占比如图所示,则(       )

    A、成绩在50,60内的考生中,乙班人数少于甲班人数 B、甲班成绩的极差比乙班成绩的极差小 C、甲班成绩在80,90内的人数最多 D、乙班成绩在70,80内的人数最多
  • 14、“一元二次方程ax22x4=0a0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
    A、a>0 B、a>1 C、a<0 D、a>1
  • 15、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0,0B1,1C4,2.
    (1)、求边BC所在直线的方程;
    (2)、若AC的中点为D , 求边AC的垂直平分线l的方程;
    (3)、求ABC的外接圆的方程.
  • 16、已知圆C:x12+y22=25 , 直线l:2m+1x+m+1y7m4=0 , 则以下命题正确的有(     )
    A、直线l恒过定点3,0 B、直线l与圆C恒相交 C、y轴被圆C截得的弦长为46 D、直线l被圆C截得的弦长最短时,l的方程为2xy5=0
  • 17、在平面内,若点P,Q分别是直线l与圆C上的动点,则称|PQ|的最小值为直线l与圆C的“线圆距离”,类比到空间中,若点P,Q分别是平面α内与球M表面上的动点,则称|PQ|的最小值为平面α与球M的“面球距离”.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D//BCABADAD=2AB=2BC=8AA1=4 , 点E在线段AD上,且AE=2 , 点F在线段A1D1上.

    (1)、求直线CD与ABE外接圆的“线圆距离”;
    (2)、求平面CDD1C1与三棱锥A1ABE外接球的“面球距离”;
    (3)、当平面FCD与三棱锥A1ABE外接球的“面球距离”为零时,求A1F的最大值.
  • 18、已知椭圆C:x2a2+y2b2=1(a>b>0)的右顶点A和下顶点B , 过其右焦点F的直线2xy2=0交椭圆C于B,D两点.
    (1)、求|BD|的值;
    (2)、若AFD的角平分线交直线x=5于点E , 证明:E,A,B三点共线.
  • 19、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棱PD平面ABCDAD=PD=6E为线段AD的中点,F为PC上的一点,且CF=2FP

    (1)、求直线EF与平面PBD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2)、求平面BEF与平面PAD的夹角的余弦值.
  • 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1的倾斜角为45°,且经过点P(1,2)
    (1)、求l1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
    (2)、若直线l2l1 , 且Pl2的距离为22 , 求l2的方程.
上一页 598 599 600 601 60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