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图展示了一个由区间到实数集R的映射过程:区间中的实数对应数轴上的点(如图1);将线段围成一个圆,使两端点、恰好重合(从到是逆时针,如图2);再将这个圆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其圆心在y轴上,点的坐标为(如图3),图3中直线与x轴交于点 , 则的象就是 , 记作 .
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B、是奇函数 C、在其定义域上单调递增 D、的图象关于轴对称 -
2、二项式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 )A、1792 B、-1792 C、1120 D、-1120
-
3、 , , 且 , 则实数取值的集合是( )A、 B、 C、 D、
-
4、已知空间向量 , , , 若 , 则 .
-
5、为了研究学生每天整理数学错题的情况,某课题组在某市中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调查了他们期中考试的数学成绩和平时整理数学错题情况,并绘制了下列两个统计图表,图1为学生期中考试数学成绩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图2为学生一个星期内整理数学错题天数的扇形图.若本次数学成绩在110分及以上视为优秀,将一个星期有4天及以上整理数学错题视为“经常整理”,少于4天视为“不经常整理”. 已知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中,经常整理错题的学生占.
数学成绩优秀
数学成绩不优秀
合计
经常整理
不经常整理
合计
(1)、求图1中的值;(2)、根据图1、图2中的数据,补全上方列联表,并根据小概率值的独立性检验,分析数学成绩优秀与经常整理数学错题是否有关?附:
-
6、已知函数 , (注:是自然对数的底数).(1)、当时,求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2)、若只有一个极值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
7、已知件产品中有件合格品和件次品,现从这件产品中分别采用有放回和不放回的方式随机抽取件,设采用有放回的方式抽取的件产品中合格品数为 , 采用无放回的方式抽取的件产品中合格品数为 .(1)、求;(2)、求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3)、比较数学期望与的大小.
-
8、已知集合 , 且满足 , , 求实数 , 的值.
-
9、已知函数 , 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
10、如图,二面角的大小为 , 其棱l上有两个点 , 线段与分别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面内,并且都垂直于棱l.若则两点间的距离为 .
-
11、若 , 且 , 则的最大值为.
-
12、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将“底面为直角三角形且侧棱垂直于底面的三棱柱”称为“堑堵”.现有一如图所示的“暂堵” , 其中 , 若 , 则( )A、该“堑堵”的体积为2 B、该“堑堵”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C、若点P在该“堑堵”上运动,则的最大值为 D、该“堑堵”上,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
13、下列四个命题中假命题是( )A、 , B、 , C、 , 使 D、 ,
-
14、某地区有名学生参加某次考试,考试后数学成绩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 若 , 则估计该地区学生本次考试数学成绩在分以上的人数为( )A、 B、 C、 D、
-
15、已知正方体中,点M在棱上,直线平面 , 则点M的位置是( )A、点D B、点 C、的中点 D、不存在
-
16、“哥德巴赫猜想”被誉为数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是数学界尚未解决的三大难题之一.其内容是:“任意一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质数)之和.”若我们将10拆成两个正整数的和,则拆成的和式中,在加数都大于2的条件下,两个加数均为素数的概率是( ).A、 B、 C、 D、
-
17、设函数 , 若为奇函数,则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A、 B、 C、 D、
-
18、已知函数.(1)、求函数的单调减区间;(2)、若在上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3)、若函数在上恰有3个零点,求的取值范围.
-
19、某校选拔若干名学生组建数学奥林匹克集训队,要求选拔过程分前后两次进行,当第一次选拔合格后方可进入第二次选拔,两次选拔过程相互独立.根据甲、乙、丙三人现有的水平,第一次选拔,甲、乙、丙三人合格的概率依次为;第二次选拔,甲、乙、丙三人合格的概率依次为.(1)、求第一次选拔后甲、乙两人中只有甲合格的概率;(2)、求甲、乙、丙经过前后两次选拔后,恰有一人合格的概率.
-
20、已知 , , 与的夹角为45°.(1)、求在方向上的投影向量;(2)、求的值;(3)、若向量与平行且方向相同,求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