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已知mn为异面直线,m平面αn平面β , 若直线l满足mlnllαlβ , 则(       )
    A、αβlα B、αβlβ C、αβ=直线rrl D、αβ=直线rrl
  • 2、已知点O为ABC所在平面内一点,且OA=OB=OCOA+OB+OC=0OAOB=OBOC=OCOA , 则ABC为(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 3、已知复数z满足1+iz=1i , 其中i为虚数单位,则z的虚部为(       )
    A、0 B、1 C、1 D、i
  • 4、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且PA=PCPB=PD

    (1)、若ACBD交于点O , 证明:PO平面ABCD
    (2)、棱PD上的点E满足PE=2DE , 若PA=3AB=2 , 求直线CE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
  • 5、意大利著名数学家莱昂纳多·斐波那契(Leonardo·Fibonacci)在研究兔子繁殖问题时,发现有这样一列数:1,1,2,3,5,8,13,21,34,……,该数列的特点是:前两个数都是1,从第三个数起,每一个数都等于它的前面两个数的和,人们把这样的一列数称为“斐波那契数列”.同时,随着n趋于无穷大,其前一项与后一项的比值越来越逼近黄金分割5120.618 , 因此又称“黄金分割数列”,记斐波那契数列为an . 记一个新的数列bn , 其中bn的值为an除以4得到的余数,则i=12024bi=
  • 6、布达佩斯的伊帕姆维泽蒂博物馆收藏的达·芬奇方砖是在正六边形上画了具有视觉效果的正方体图案(如图1),把三片这样的达·芬奇方砖拼成图2的组合,这个组合再转化成图3所示的几何体,若图3中每个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       )

    A、QC=AD+2AB2AA1 B、若M为线段CQ上的一个动点,则BMBD的最小值为1 C、点F到直线CQ的距离是173 D、异面直线CQ与AD1所成角的正切值为17
  • 7、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 , 正项等比数列bn的前n项积为Tn , 则(       )
    A、数列Snn是等差数列 B、数列3an是等比数列 C、数列lnTn是等差数列 D、数列Tn+2Tn是等比数列
  • 8、设双曲线Γ的中心为O,右焦点为F,点B满足2FB=OF , 若在双曲线Γ的右支上存在一点A,使得OA=OF , 且OAB3OBA , 则Γ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21527,215+27 B、1,215+27 C、1,315+37 D、31537,315+37
  • 9、设平面α内不共线的三点A,B,C以及平面外一点P,若平面α内存在一点D满足PD=xPA+2xPB+3xPC , 则x的值为(       )
    A、0 B、19 C、13 D、23
  • 10、若数列anbn的项数均为m , 则将数列anbn的距离定义为i=1maibi.
    (1)、求数列1,3,5,6和数列2,3,10,7的距离;
    (2)、记A为满足递推关系an+1=1+an1an的所有数列an的集合,数列bncn为A中的两个元素,且项数均为m.若b1=2c1=3 , 数列bncn的距离i=1mbici2024 , 求m的最大值;
    (3)、记S是所有7项数列an(其中1n7an=0或1)的集合,TS , 且T中的任何两个元素的距离大于或等于3.求证:T中的元素个数小于或等于16.
  • 11、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A1=2AB=2BC=8 , 点M是棱CC1的中点,点E在CC1上,且CE=2.

    (1)、证明:AM//平面BDE
    (2)、求平面BDE与平面CDE的夹角的余弦值
  • 12、从4名男生和2名女生中任选3人参加演讲比赛,设随机变量ξ表示所选3人中女生的人数.

    (1)求ξ的分布列;

    (2)求ξ的数学期望;

    (3)求“所选3人中女生人数ξ1”的概率.

  • 13、《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该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六尺,高四尺.问:积及委米几何?”其意思:“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长为6尺,米堆的高为4尺,问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堆放的米约有斛.

  • 14、已知a=2,1,0b=1,0,1.则a+b=.
  • 15、已知AC=3AB=5ABAC=152 , 则BC=(       )
    A、6 B、7 C、19 D、34
  • 16、设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a1=1 , 公差d=2,Sk+2Sk=24 , 则k=
    A、8 B、7 C、6 D、5
  • 17、设F1F2分别为椭圆Cx216+y24=1的两个焦点,过F1且不与坐标轴重合的直线l椭圆C于A,B两点,则ABF2的周长为(       )
    A、4 B、8 C、16 D、32
  • 18、设集合M=mZ3<m<2P=x-1x3 , 则MP=(       )
    A、1,0,1 B、1,0,1,2 C、x3<x3 D、x1x<2
  • 19、某篮球兴趣小组7名学生参加投篮比赛,每人投10个,投中的个数分别为8,5,7,5,8,6,8,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为(       ).
    A、5,7 B、6,7 C、8,5 D、8,7
  • 20、1799年,哥廷根大学的高斯在其博士论文中证明了如下定理:任何复系数一元n次多项式方程在复数域上至少有一根(n1).此定理被称为代数基本定理,在代数乃至整个数学中起着基础作用.由此定理还可以推出以下重要结论:n次复系数多项式方程在复数域内有且只有n个根(重根按重数计算).对于n次复系数多项式fx=xn+an1xn1++a1x+a0 , 其中an1an2,a0C , 若方程fx=0n个复根x1,x2,,xn , 则有如下的高阶韦达定理:i=1nxi=an11i<jnnxixj=an21i<j<knnxixjxk=an3x1x2xn=1na0
    (1)、在复数域内解方程x2+4=0
    (2)、若三次方程x3+ax2+bx+c=0的三个根分别是x1=1ix2=1+ix3=2i为虚数单位),求abc的值;
    (3)、在n4的多项式fx=xn+an1xn1++a1x+a0中,已知an1=1a1=n2aa0=aa为非零实数,且方程fx=0的根恰好全是正实数,求出该方程的所有根(用含n的式子表示).
上一页 1224 1225 1226 1227 122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