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已知函数fx=exex , 则满足f1m>fm+1的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A、0,+ B、2,0 C、0,2 D、,0
  • 2、为考察某种药物A对预防疾病B的效果,进行了动物试验,根据120个有放回随机样本的数据,得到如下列联表:

    药物A

    疗效

    合计

    未患疾病B

    患疾病B

    未服用

    10

    50

    60

    服用

    18

    42

    60

    合计

    28

    92

    120

    经计算得到χ22.981 , 根据小概率值α=0.05的独立性检验(已知χ2独立性检验中x0.05=3.841),结论为(     )

    A、药物A对预防疾病B没有效果 B、药物A对预防疾病B没有效果,这种判断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5 C、药物A对预防疾病B有效果 D、药物A对预防疾病B有效果,这种判断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5
  • 3、已知空间中两条直线l,m , 及平面α , 且满足mα , “lm”是“lα”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 4、已知复数z=21+i , 则zi=(       )
    A、5 B、2 C、2 D、5
  • 5、已知圆锥的母线长为23 , 其外接球体积为32π3 , 则该圆锥的表面积为(     )
    A、 B、 C、 D、12π
  • 6、如图,在△ABC中,AN=12NC , P是线段BN上的一点,若AP=mAB+15AC , 则实数m等于(       )

    A、25 B、12 C、12 D、25
  • 7、某封闭的圆锥容器的轴截面为等边三角形,高为6.一个半径为1的小球在该容器内自由运动,则小球能接触到的圆锥容器内壁的最大面积为
  • 8、设函数fx=lnx,0<xe2lnx,x>e , 若fx1=fx2=fx3x1<x2<x3 , 则1x1+1x2+x3的取值范围是
  • 9、设nN*,n4 , 集合Pn=x|x=x1,x2,x3,,xn,xi0,1,1in,iN*x为向量),若a=a1,a2,a3,,anPn,b=b1,b2,b3,,bnPn , 定义ab=i=1naibi.
    (1)、若a,b,cP4 , 且a=0,1,1,1,b=1,1,0,1,ac=bc=2 , 写出所有的c
    (2)、若a,bPn , 且a=1,1,1,,1 , 设满足ab=mb的个数为fm , 求m=0n1(1)mf(m)的值;
    (3)、从集合Pn中任取两个不同的向量a,b , 记ab=X , 求X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 10、已知双曲线C:x2a2y2b2=1(a>0,b>0)的右焦点F2,0C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3.
    (1)、求C的方程;
    (2)、设点PC的右支上,过点P作圆O:x2+y2=32的两条切线,一条与C的左支交于点M , 另一条与C的右支交于点N(异于点P).

    (ⅰ)证明:OMOP

    (ⅱ)当PMN的面积最小时,求直线PM和直线PN的方程.

  • 11、已知函数fx=e2x,gx=axaR , 且a0).
    (1)、若a>0 , 直线l:y=2x+m与曲线y=fx和曲线y=gx都相切,求a的值;
    (2)、若fxgx , 求a的取值范围.
  • 12、如图,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菱形,BAD为锐角,E,F分别为棱A1D1,CD的中点,点M在棱C1D1上,且C1M=3MD1,AA1=AB=4 , 点P在直线EM上.

    (1)、证明:EM//平面AB1F
    (2)、若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体积为323 , 当直线FP与平面AB1F所成角的正弦值最大时,求MP的长.
  • 13、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AC=AD=4,CAD=60°,ABC=90° , 若ABD的面积是BCD的面积的2倍,则BD的长度为.
  • 14、一个袋子里有大小和质地相同的4个球,标号为1,2,3,4,从中有放回地随机取球,每次取1个球,共取4次,把每次取出的球的标号排成一列数,则这列数中恰有3个不同整数的概率为.
  • 15、若函数fx=logaxma>0 , 且a1)是偶函数,且f2=2 , 则a=.
  • 16、已知A,B是球O的球面上两点,C为该球面上的动点,球O的半径为4,OAOB=0 , 二面角OABC的大小为120 , 则(       )
    A、ABC是钝角三角形 B、直线OC与平面ABC所成角为定值 C、三棱锥OABC的体积的最大值为82 D、三棱锥OABC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1283π
  • 17、瑞士著名数学家欧拉在1765年提出: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条直线被后人称为三角形的“欧拉线”.若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3,4B1,2,C1,0 , 其“欧拉线”为l , 圆M:(xa)2+y2=1 , 则(       )
    A、A作圆M的切线,切点为P , 则AP的最小值为4 B、若直线l被圆M截得的弦长为2,则a=1 C、若圆M上有且只有两个点到l的距离都为1,则122<a<1+22 D、存在a , 使圆M上有三个点到l的距离都为1
  • 18、一组成对样本数据x1,y1,x2,y2,xn,ynn10,nN*的散点位于一条直线附近,它的样本相关系数r=i=1nxix¯yiy¯i=1nxix¯2i=1nyiy¯2(其中x¯=1ni=1nxi,y¯=1ni=1nyi),由最小二乘法求得经验回归方程y^=b^x+a^(其中b^=i=1nxix¯yiy¯i=1nxix¯2),则(       )
    A、r>0 , 则b^>0 B、zi=yi2i=1,2,,n , 则成对数据xi,zi的样本相关系数r1等于r C、zi=2yii=1,2,,n , 则成对数据xi,zi的样本相关系数r2大于r D、zi=2yii=1,2,n , 则成对数据xi,zi的经验回归方程z^=2b^x+2a^
  • 19、已知函数fx=sinx+32sin2x+2x12π,2π上的所有极值点从小到大依次记为x1,x2,,xn , 则i=1nfxi=(       )
    A、32 B、16 C、8 D、4
  • 20、已知椭圆C:x2a2+y2b2=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 , 过F2的直线与C相交于A,B两点,且AF1=AB,BF1=a , 则C的离心率为(       )
    A、16 B、13 C、66 D、33
上一页 56 57 58 59 6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