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铁路春运七十载,列车满载思乡情。从绿皮车到动车组列车,从窗口排队到网络购票,从纸质车票到电子客票,春运期间发送旅客从2300万人次到 4.8亿人次………这些变化反映出( )A、我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B、铁路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C、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D、观光旅游需求逐年增长
-
2、莫言童年时酷爱读书,为了借一本书,他给人拉了一上午的磨;本村的书不够看,他就去周围村子借。少年时,他曾被挡在校门外,但他坚持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读书,自学了全部中学课本。后来,他还圆了大学梦。再后来,他成为中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莫言的经历启示我们( )
①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会让我们终身受益②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少读点书也没关系
③只要坚持学习,就一定能实现人生价值④坚持学习,掌握知识,能丰富和完善自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我们学习了宪法知识,要了解自己拥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争做法治小卫士。
材料一 以下是同学们搜集来的四个社会生活镜头。
情境
体现的权利/义务
镜头一 钟南山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A
镜头二 李某发现有人偷拍军事基地立即拨打电话进行举报
B
镜头三 因大病而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可以享受国家低保政策
C
镜头四 小丽打电话举报政府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
D
(1)请你结合情境和所学知识,从下面列举出来的权利义务中选取对应的把上表中的A、B、C、D的内容补充完整(只填序号)。①监督权。②维护国家利益。③荣誉权。④物质帮助权。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条规定:“学校应当合理使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很多家长认为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孩子沉迷手机、影响学业的问题,而有些学生则认为:“现在是网络时代,带手机入校是学生本该有的权利和自由,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无可厚非。”
(2)运用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中学生的观点进行评析。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民族精神的核心,202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出台。下列是爱国主义教育法出台过程:
2022年7月,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宪法关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等规定,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同牵头启爱国主义教育法起草工作。
2023年6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提请十四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会后公开征求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各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组织意见征询活动,广大群众踊跃参与,提出意见和建议。
2023年10月21日,爱国主义找育法草案再次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中华人民共和根据各方面意见,草案二审稿进一步充实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1)、材料二中,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行使的职权。(2)、《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第一条中的“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说明宪法具有怎样的法律地位?请说明理由。(3)、全民普法是贯彻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长期基础性工作,请你为爱国主义教育法进校园设计两个合适的活动形式。 -
5、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突出位置,高度重视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材料一 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023年9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立法工作会议,部署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实施工作。本届立法规划编制工作安排如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党中央明确提出的立法、修法项目,列入立法规划重点推进,与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立法规划编制工作,将着力提高立法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有效性。
材料二 2023年12月1日,由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共同举办的全国“宪法宣传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这是我国第六次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重点宣传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宪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成就。
(1)、请结合材料一,具体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本届立法规划工作安排中体现了宪法哪些基本原则。(2)、结合材料二,运用“保障宪法实施”的相关知识,简述我国开展系列宪法宣传活动的原因。 -
6、“两微一抖”已成为大众传播时代的社会符号,呈现出“人人都有麦克风”。用户在网络上的言行更加随心所欲,容易逾越法律和道德的限度。这要求公民( )
①依法行使自由和权利 ②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
③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④对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人民网2024年度“我给两会捎句话”建言征集活动中,各地网友积极参与,围绕自己关注的话题领域不断建离。这表明( )
①有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 ②有利于倾听民意、集中民智
③有利于扩大公民的权利 ④有利于人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
8、近年来,广州市教育局落实劳动教育,积极推动构建广州新时代学校大劳动教育格局。某校八年级2班的同学将自己制作的小饰品、小文创在学校的爱心义卖活动中出售,将销售所得捐给山区贫困儿童。同学们的行动( )A、履行了受教育义务并提升了劳动素养 B、履行了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C、是行使政治权利表达意见 D、是行使物质帮助权资助贫困儿童
-
9、下列最适合作为如图名称的是( )A、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B、人人需要增强宪法意识 C、人的一生离不开宪法保护 D、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
10、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如图漫画表明( )
①人民政府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②国家机关行使权力不能任性
③权力清单能杜绝国家机关滥用职权
④国家机关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1、在“宪法组织国家机构”主题的思维导图中,▲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A、中国共产党 B、人民代表大会 C、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12、中国残联、财政部等八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大对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工作力度的通知》,加大力度帮扶有就业愿望、就业能力且生活能够自理的农村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和就业创业。这一做法( )
①说明我国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有利于更好地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③能够提升残疾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④有利于给所有残疾人实际的生活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民法典产生过程如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撰民法典→编撰过程中,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保证执法、支持司法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领导立法、依宪执政 C、人民依据宪法法律参与治国理政 D、我国法律体现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
1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和法的关系是一个根本问题,处理得好,则法治兴、党兴、国家兴;处理得不好,法治衰、党衰、国家衰。”中国共产党与宪法的关系是( )
①中国共产党是宪法的制定者 ②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③党可以凌驾于宪法之上 ④中国共产党要做到依宪执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2024年3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广东广州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揭牌。这使得普通百姓参与立法途径更加便捷,将更好地把法律草案直接发到群众手中“问计于民”。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 )
①彰显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说明了群众意见将被全部采纳
③拓宽了群众参与立法的渠道 ④保障了广州公民都能参与立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法治建设关乎你我,珠海市某校七年级(1)班开展“走进法治天地”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情境判断】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经2023年9月20日国务院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1)国家制定并颁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这一举措体现了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哪两个方面的保护?分别具有什么作用?
【观点辨析】
近年来,国家先后修订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加大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对此,中学生小园认为:“未成年人是社会重点关注的群体,受法律特殊保护,所以未成年人可以为所欲为,不受法律约束。”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划线部分进行辨析。
【明理践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单列一个部分,专题阐述“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3)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力量,七年级(1)班准备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请你参与完成下列倡议书。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努力让自己成为新时代的法治小达人,为此,我们倡议: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七年级(1)班
2024年3月22日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宇有一本心情日记,以下是日记的片段。
【日记一】
今天我观看了《〈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让我最为震撼的是90后萧凯恩。她出生三个月因眼癌摘除眼球,小时候的她一直以为看不见的人生没有价值,如今的她找到了答案。萧凯恩是首位考入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和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视障人士,并已赢得超70个音乐比赛奖项。她的音乐之路比常人艰辛百倍千倍,但她并未退缩。一路上有很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她想让爱传递下去,身体残疾的她还经常参加义演筹集善款,甚至去贫困山区当义工。
【日记二】
今天学校开展了义卖活动,各班各显神通,有打折广告招揽,有套圈圈、射箭游戏,有“卖艺”表演……同学们争当“义卖员”,化身为追“锋”少年,为爱心义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笔善款全部汇入学校希望工程爱心基金,一想到我的那份爱会延续,心中莫名激动和开心。原来,雷锋精神就在我身边。
(1)、结合日记一及自强的相关知识,谈谈萧凯恩的事迹给你哪些启示?(2)、小宇参加义卖活动会有什么情感体验?结合两则日记,谈谈我们青少年应如何传递美好情感? -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7月,“珠海市道德模范”揭晓,50岁的周金全入选。周金全是一名辅警,也是一位志愿者,他连续20年坚持无偿献血,迄今累计献血38600毫升,参加志愿活动400余次,志愿服务总时长达800余小时。
有人不理解,劝说周金全工作这么辛苦,周末不如多呆在家里休息。周金全没有理睬,他始终心怀一个朴素而美好的愿望:“通过自己的行动,给孩子们树立好榜样,即使小小的善举,也能为社会贡献力量。”
(1)、结合材料,写出两个周金全身上让你感动的品质?(2)、周金全的故事给了你什么样的心灵触动? -
19、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是口号,“第二十条”已被唤醒,还要持续落到实处。遇到非法侵害,我们应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A、向有关的部门寻求保护 B、忍气吞声,对谁都不说 C、将情况告诉家长或者老师 D、寻求法律专业人员的帮助
-
20、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增加学生课间活动的趣味性,珠海市某小学充分利用课间十分钟,打造地面、墙壁游戏文化,将健体、益智、趣味的游戏和各学科知识融合起来。这一举措旨在( )
①保证学生掌握学科知识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③引导学生学会劳逸结合④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