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袁隆平,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与“杂交水稻之父”。他笃定科学规划与努力可解粮食困局,青年时立志农业科研,并精心规划。此后长期实验,成功培育高产杂交水稻,大幅提升粮食产量,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卓越力量。他的人生和科研道路展示了(     )
    A、目标明确,行动就有方向 B、精心规划,不如等待机会 C、未雨绸缪,必能实现梦想 D、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2、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多次强调:“初中阶段是孩子们开始思考未来职业和生活目标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不仅在知识上得到丰富,还在人格和情感上得到全面发展。”这说明,初中阶段(     )

    ①是人生学习活动的起点和基石

    ②对个人成长具有独特的价值

    ③是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决定时期

    ④是规划未来之路的重要时期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度流行语是记录时代变迁的印迹,透过每一个流行语,人们可以窥见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2023年12月4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23年十大流行语”,其中,“村超”“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等词语入选。

    小启所在的班级准备就此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以下是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一   “村超”由“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缩略而成。2023年5月13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所举办的“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开赛。“村超”推动全县经济超速发展。以赛促文、以赛促旅、以赛促产、以赛促消,打造“超好吃”“超好住”“超好行”“超好游”“超好购”“超好玩”等“超经济”,全县新增市场主体1053户,同比增长46.23%,新增返乡创业836人。截至7月23日,全县共接待游客287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54亿元,为2022年全县92亿元GDP的35.3%。

    (1)根据材料一,大力推进“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材料二   “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为新时代全面推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2)根据上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阐释,请你谈谈我国应如何提升新质生产力。

    材料三   “双向奔赴”本指相关方朝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相互靠近,表达了人们相互亲近的美好愿望。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说:“正是善意友好的涓滴汇流,让宽广太平洋不再是天堑;正是人民的双向奔赴,让中美关系一次次从低谷重回正道。”从用于个人到用于国家,“双向奔赴”的使用范围得到了延伸扩展。

    (3)请你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怎么实现“我的梦想与中国梦双向奔赴”。
  •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十九届亚运会开幕式当天正值秋分,现场展示了5000多年前的良渚先民在收获的季节,用最真挚的热情欢迎四海宾朋的到来,彰显了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美德;以水墨山水画卷展现国风之美,地屏之上勾勒出寓意为团结、友善的团扇造型,充满江南元素的主题之窗更是典雅吉祥;开幕式上中国台北代表团入场时,全场高喊“回家”,看得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材料二   杭州亚运会坚持绿色办会理念,将绿色低碳进行到极致。亚运会开幕式打破传统,首次使用电子烟花,通过三维动画、AR技术等数字科技代替实体烟花表演形式,为观众演绎全新视觉盛宴。主火炬握把采用可回收生物质材料,燃料采用了绿色生物质燃气;主火炬塔也首次使用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作为燃料,实现循环内零碳排放。

    (1)、从守望精神家园(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核心价值观)角度,结合材料一分析亚运会开幕式体现了哪些“中国元素”。
    (2)、结合材料二,分析杭州亚运会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的宝贵经验。
  • 5、2024年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人口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总人口比2022年减少208万,65岁以上人口、城镇常住人口、大专及以上人口等均呈上升趋势。以下是李同学对我国人口现状可能带来的影响或其对策的推导,其中合理的是(     )
    A、人口总量有所减少→人口基数大不再是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B、大专及以上人口上升→改变了我国基本国情 C、城镇常住人口增加→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 D、65岁以上人口上升→需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6、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临生态危机做出的智慧选择。下面诗句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是(     )

    ①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②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     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 7、2024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1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新时代要弘扬雷锋精神是因为雷锋精神(     )

    ①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②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

    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助人为乐等

    ④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 8、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二四年新年贺词指出,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文化自信就是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入侵

    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③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东莞市某小区实施多幢公共空间打造行动,就服务内容规划进行议事协商,参加的有90岁老人、区人大代表、学生、快递员,反映不同群体的深层刚需,以“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的理念推进基层自治建设。这体现的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分别是(     )
    A、新型民主、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民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协商民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选举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0、2024年全国两会的重要议题是: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以下关于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推导正确的有(     )

    ①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消除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实现共同富裕

    ③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共同富裕

    ④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11、202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6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重申:“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这是因为改革开放(     )
    A、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B、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C、是世界人民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D、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施行。某校团委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活动一】品读新年贺词

    校团委对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2024年新年贺词进行了摘录:

    ·2023年,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经历了风雨洗礼,看到了美丽风景,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大家记住了一年的不易,也对未来充满信心。

    ·辛勤劳作的农民,埋头苦干的工人,敢闯敢拼的创业者,保家卫国的子弟兵,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轻人的就业成才,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大家要共同努力,把这些事办好。

    (1)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的原因。

    【活动二】开展研学活动

    校团委计划组织八年级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方案如下:

    活动主题: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

    活动地点: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泉州纪念园

    活动内容:参观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泉州纪念园;讲解员讲解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解放泉州的光辉历史;集体宣誓。

    活动要求:

    活动前:提前查阅、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的英勇事迹;整理好仪容仪表。

    活动中:                  

    活动后:及时总结收获。

    (2)结合上述活动方案,把“活动中”的要求补充完整,并分享活动收获。

    【活动三】发出倡议号召

    校团委准备以“实干创造未来”为主题,向全校同学发起倡议。

    倡议书

    当代青年要心怀"国之大者",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遇见美丽风景,遇见最好的自己!发扬实干精神,共创美好未来,我们倡议:

                                  

                                  

                                  

    校团委

    2024年12月20日

    (3)请你将倡议书的内容补充完整。

  • 13、“时代楷模”——深海勘探先锋万步炎

    为国选择

    20世纪80年代,面对丰富的深海矿产资源和发达国家在四大洋“跑马圈地”的现实,我国却因海洋勘探技术落后,只能望洋兴叹。1985年,刚刚研究生毕业的万步炎以国家需要为己任,第一个报名加入了新成立的海洋采矿研究室。

    坚定信念

    1992年,万步炎受邀前往日本开展合作研究。一年后,万步炎被对方以百倍于国内的高薪挽留:“你很优秀,可惜你们国家海洋技术研究整体实力不行,留下来吧。”万步炎拒绝了,日方的技术封锁和对中国人的歧视深深刺痛了他,他暗暗发誓:中国落后于人的地方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不断超越

    为了自主研发深海钻探设备,万步炎自学各种相关知识,一点一点啃下“硬骨头”,一项一项掌握核心技术。2021年4月7日,“海牛Ⅱ号”在超2000米深水中成功下钻231米,刷新了深海海底钻机的世界纪录,标志着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结合材料,运用勇担社会责任的相关知识,分析万步炎是如何成为深海勘探先锋的。
    (2)、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打算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们在丰富多彩的校园和社会生活中成长。以下分别是八年级同学小鹏和小亮的生活镜头。

    镜头一   为了让学生学习劳动技能,学校把一块面积近百平方米的土地作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以班级为单位划分责任田,每周五开展一次学农教育实践活动。但是,小鹏认为自己以后不会从事农业活动,参加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太浪费时间了。于是,每周五他就找各种理由向班主任请假。

    镜头二   “五一”假期期间,小亮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他们走进佛山的某知名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了解酱油是怎样制成的;游览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体验岭南水乡文化、饱览桑基鱼塘;走进南海博物馆,化身“小导游”给外地游客介绍南海的光荣历史;到岭南新天地,发放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宣传手册,解答居民提出的关于创建文明城市的问题;到佛山植物园,观察课本上没有介绍到的植物……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镜头一中小鹏的言行进行简要评析。
    (2)、结合镜头二说说,小亮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哪些感受?
  • 15、根据下图信息推断,王某的违法行为最有可能是(     )

    A、未按约定履行合同 B、参与电信诈骗 C、驾驶汽车超速行驶 D、散步网络谣言
  • 16、2024年2月27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该法自2024年5月1日施行。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①我国要坚持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   ②国家安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③要不断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   ④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在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时,同学们收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几封回信,并对信中内容进行了分析。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

    序号

    单位或个人

    语句摘录

    分析

    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的回信

    长年在山崖间清洁环境,日复一日呵护着千年迎客松,用心用情守护美丽的黄山

    能源安全

    给种植大户的回信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粮食安全

    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老专家的回信

    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

    文化安全

    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的回信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用于创新突破,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发出青春的夺目光彩

    政治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18、“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每个公民都应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下列行为与这一观点不符的是(     )
    A、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公务提供便利 B、游玩时发现可疑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C、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国防与安全教育活动 D、拍摄军事基地的照片并发布在网络平台上
  • 19、我国国旗法对一些行为作出了规定。这些规定体现了(     )

    第十九条   不得升挂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

    第二十条   国旗及其图案不得用作商标、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和商业广告,不得用于私人丧事活动等不适宜的情形。

    第二十三条   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①决不允许国家的荣誉和利益受到任何损害

    ②法律赋予了人们维护国家利益的权利

    ③任何危害国旗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

    ④人们要积极承担责任,维护社会的秩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玲玲想用下面两则新闻作为背景材料出一期板报,你认为最恰当的标题是(     )

    新闻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学生王睿热心公益,靠打工赚钱在医院附近租房,建起“共享厨房”,无偿提供给病人家属做饭、休息。

    新闻二   浙江杭州小伙任琛20年间无偿献血26次,累计献血量达到9600ml。任琛表示,希望有一天自己的献血量能超过30000ml,成为“超级热血侠”。

    A、奉献自我,遵守法律 B、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C、尊重他人,维护秩序 D、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上一页 503 504 505 506 50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