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潮起浙江,致敬榜样。某校师生制作了一块全国劳模宗庆后同志的展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A·宗庆后

    ⊙人物卡片

    生卒:1945-2024年

    身份:杭州娃哈哈集团创始人

    头衔: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

    ⊙感人事迹

    42 岁白手起家,人到中年依然送小报、卖冰棍;几乎每天都保持16小时工作状态;生活节俭,穿布鞋,出差坐高铁二等座;一直热心公益。“凝聚小家,发展大家,报效国家”,这是娃哈哈“家文化”的核心。

    ⊙宗老心语

    “我是一个普通人,从底层崛起的凡人。幸运的是,我生于这一个大时代。”

    娃哈哈纯净水每瓶原来设计是600毫升,但实际灌起来是 596 毫升,那我们只好标596毫升,不能欺骗消费者啊,多少就是多少,是吧!

    首富,只是虚名;共富,才有意义。

    ⊙后人敬仰

    “改革的勇敢者,创业的坚韧者,宗老一路走好。”

    “人生搏击四十不晚,开拓者精神,创业千难夙夜求新,企业家本色。”

    他的身上鲜明体现着“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

    (1)、请在“A”处填空,并说说你对“共富才有意义”的理解。
    (2)、“四千精神”是哪一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为什么说“四千精神”能一直激励宗老逐梦前行?
    (3)、有人说“时代造就了宗庆后”,也有人说“宗庆后造就了自己的时代”。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并说说你的理由。学习宗老优秀品质,寻找自己的一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 2、

    某校开展以“学习爱国主义教育法”为主题的研学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爱国之法】

    (1)说说全国人大行使了哪一职权?其立法过程体现了我国走哪一法治道路?

    【爱国之辩】

    2023年9月13日,一名男子在车厢内发表侮辱和诋毁我国的言论,激起了车上乘客的愤慨。边上一位“爱国女将”对其施展一招“锁喉绝学”,并声称:“我是中国人,我就是不允许你说中国不行!”该女子被行政拘留3日,该男子被批评教育。                                                       

    ——摘编自《网易新闻》

    (2)有人替“爱国女将”喊冤,请你向其解释“爱国女将”“受罚不冤”的依据,并指出遇到此类情况,我们应如何正确应对。

    【爱国之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第十六条:……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馆设施,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校外实践活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完成下面的研学活动方案。

    研学活动方案

    活动地点

    推荐一个浙江(嘉兴)的红色教育基地:①________

    活动目的

    ②________

    活动内容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活动要求

    ◎活动前:开展出行安全教育,整理好仪容仪表。

    ◎活动中:保持安静肃穆,认真听讲。

    ◎活动后:结束后及时总结,梳理活动感受。

  • 3、2023年11月23日,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在杭州开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积极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建立健全数字贸易治理体系,促进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这表明中国(     )
    A、提供中国方案,决定国际秩序的发展 B、坚持合作共赢,与各国共享发展机遇 C、参与国际事务,主导经贸规则的制定 D、贡献中国智慧,促进文明的交流互鉴
  • 4、俄乌冲突持续,巴以冲突又起,当今世界并不太平,这说明当今世界(     )
    A、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B、和平不再是时代主题 C、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 D、维护和平任重而道远
  • 5、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有利于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 B、这能够推动中外文化的融合与趋向统一 C、这是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 D、这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 6、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新质生产力”成为流行词,说明(     )
    A、要建成创新型国家任重道远 B、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根本途径 C、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D、创新发展是我国目前工作中心
  • 7、2024年2月27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该法施行说明我们(     )
    A、要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B、要发挥法律的规范保护作用 C、要抓紧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D、要树立集体利益至上的观念
  • 8、下图漫画《一吃三》警示我们(     )

    ①学法守法懂法,做到依法自律

    ②不良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③申请司法调解,守牢家庭财产

    ④做到防微杜渐,远离毒品侵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9、《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某班召开“铸牢自我保护防火墙”的主题班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要求我们青少年应(     )

    ①学会“信息节食”,拒绝不良信息     

    ②遵守网络法规,惩处违法犯罪

    ③传播网络正能量,推动网络进步        

    ④抵制不良诱惑,加强防范意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0、2024年1月22日,云南昭通市镇雄县发生山体滑坡,造成47人失联。各方救援力量全力搜救失联人员,一场生命大救援在争分夺秒地进行。这启示我们(     )
    A、探问生命,珍惜青春 B、敬畏生命,生命至上 C、绽放生命,追求荣誉 D、守护生命,健康成长
  • 11、高质量发展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
  • 12、现阶段我国已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13、吸毒是违法行为,会受法律制裁。
  • 14、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不能追求个人利益。
  • 15、

    【奉献社会助成长,国家安全我践行】

    材料一   一项有关“国家安全”的调查结果显示:50%的受访者不知道国家安全机关的全国统一举报受理电话:33%的受访者未受过国家安全教育:10%的受访者能够答出国家安全体系中的11种安全内容。

    (1)针对上述调查结果,请你建议学校开展有关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的活动两种形式。

    材料二   “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微不足道,但是所有人的力量相加,就足以升腾起改变时代、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全国志愿服务数据统计显示,实名志愿者总数2.34亿名,志愿队伍总数135万个,志愿项目总数1153万个。

    (2)我奉献,我快乐。请你分享下服务社会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3)参与实践,积极奉献。请你谈谈青年一代怎样服务和奉献社会。

    材料三   2023年4月15日是我国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为“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夯实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社会基础”。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警示人们国家安全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4)国家安全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请你谈谈青少年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 16、“新时代好少年”熊莎莎是初中学生。她主动照顾一位患有先天性肌无力的同学,每天帮同学洗漱、穿衣服、叠被子,背其去教室、回寝室。熊莎莎用行动告诉我们(     )
    A、生命需要关爱,应拒绝冷漠 B、生命因做惊天动地事而闪光 C、生命是一个逐渐充盈的过程 D、应珍惜年华,不要虚度生命
  • 17、2022年9月7日,《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日前正式印发,范围包括重庆主城都市区21个区和四川省广安市行政辖区全域。这将进一步增强重庆主城都市区辐射力、带动力,更好引领和带动渝东北、渝东南“两群”协调发展。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出炉,必将(     )

    ①深入推进协调发展、共享发展

    ②把提升两地发展速度放在首要位置

    ③促进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④改革开放是创新的生命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18、关于一般违法和犯罪,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两者对社会危害程度不同

    ②两者都应受法律制裁,承担同等法律责任

    ③两者都是出于过错违反法律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④前者触犯行政法律及民事法律,后者触犯刑法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19、养成亲社会行为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下列不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A、学校给八年级(3)班5个贫困生救助名额,同学们都互相谦让 B、小刚把刚买的数学辅导书借给同学们传阅 C、小明的好朋友被张力欺负了,他挺身而出,把张力揍了一顿 D、同学们踊跃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捐款
  • 20、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各地十分重视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通过各种措施帮扶弱势群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广大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表明(     )
    A、关爱他人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物质回报 B、关爱他人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C、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温暖和希望 D、关爱他人是获得更多发展机会的唯一方式
上一页 453 454 455 456 45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