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三则新闻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2024年1月,国内在建规模最大的塔式光热项目——甘肃阿克塞汇东新能源光热项目关键部件全部安装完成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加快重点领域节能节水改造

    2024年3月1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该标准已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于2024年10月1日起实施

    A、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B、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C、大力发展节水工程 D、法治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 2、202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要求增强生育保险保障功能和建立生育补贴等制度。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A、能大幅度提高人口数量,迅速解决我国人口问题 B、这是一项制度方面的创新,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有利于推动适度生育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D、有利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
  • 3、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九号”,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的鼓舞下,几代航天人犹如捆绑式火箭,汇成托举神舟飞天的强大力量。这种精神(     )

    ①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②是激励中华儿女不断努力奋斗的精神动力

    ③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④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4、中华民族历来推崇“礼之用,和为贵”的处世之道。互退三尺而成的六尺巷,蕴含着礼让和谐、亲仁善邻的文化传统,对解决当代社会治理问题也有重要价值。下列行为能体现“以礼待人”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A、小林见到邻居能主动问好 B、小陈积极参加社区活动 C、小亮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 D、小李周末主动承担家务
  • 5、汕头公安这一年,用“零容忍”标准严惩罪恶,组织开展打击整治街面犯罪“零点行动”,快速处置下半夜犯罪,群众安全感有效增强。这警示我们公民(     )
    A、努力学习法律知识,严格执法 B、要依法行政,规范自己的言行 C、制定严厉法律,惩治违法犯罪 D、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
  • 6、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自2024年9月5日施行。此次慈善法的修订,对规范慈善活动、加强监督管理等作了规定,将为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可见(     )

    ①我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良法善治

    ②法治能保障人们在各个领域享有充分的自由和权利

    ③法律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社会情况变化而调整

    ④修订了慈善法就可以避免该领域违法行为的发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以德修身,以法束行。”“以德育人,人更美;以法治人,人更正。”这两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加强道德建设,弘扬公序良俗 B、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C、严格法律实施,建设法治国家 D、坚持科学立法,推进良法善治
  • 8、下列对下边漫画《网络议政新方式》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这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②只有通过网络才能搜集到真实的社情民意

    ③网络议政开辟了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新途径

    ④网络议政有利于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决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9、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好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说明我国(     )
    A、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空前高涨 B、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参与民主选举 C、既发展选举民主,又发展协商民主 D、坚持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
  • 10、2024年2月,某人工智能公司发布首个视频生成模型。人工智能不仅能与人类无障碍对话,还能深刻理解语言,生成视频图像显示。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走进人类的日常生活、工作,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可见(     )
    A、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B、创新让生活更加美好 C、生活中处处都有创新 D、创新引领文明新风尚
  • 11、新时代以来,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加大并强度稳步提升,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4年的第11位,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材料表明(     )
    A、我国已经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B、我国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C、我国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中心工作 D、我国科技创新总体水平显著提高
  • 12、九年级学生小东从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摘录了部分内容(如下)。以下标题概括最恰当的是(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提高“一老一小”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6600多万纳税人受益。

    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供给,惠及上千万家庭。

    A、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 B、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提高 C、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有效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 13、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直击药价高、看病贵等痛点难点,到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多年的城乡壁垒,再到教育改革不断缩小地区、城乡间差距……我国秉承“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这体现了(     )
    A、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B、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乡村振兴 C、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 D、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同步富裕
  • 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1979年至2023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8.9%,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的平均增速,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4.8%,居世界第1位。这表明(     )
    A、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国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B、我国已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 C、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 D、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决定世界经济的发展
  •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工智能(AI)作为极具颠覆性的技术,正迅速改变各行各业。伴随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发展,其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关键力量。某中学九年级(1)班同学围绕以“AI+赋能成长青年逐梦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诚邀你参与。

    【技术革新未来已来】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4-2029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前景分析与深度调查研究报告》,在中国市场,人工智能发展迅猛,2023年产业规模已达数千亿元且同比增长显著,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突破6000亿元,呈高速增长趋势。不过,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技术壁垒高、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及标准化和互操作性不足等问题。

    (1)材料说明了什么?

    【方兴未艾参与全球治理】

    近年来,中国AI产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AI企业和研究机构,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领先优势。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升,预示着人工智能将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升级和社会变革。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导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23年10月,中国发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理由?

    【面向未来应对挑战】

    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民需要具备创新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关键能力。顺应人工智能时代潮流,我们要不断培养自身的人工智能的素养与技能。

    (3)中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如何提升自身素质,适应时代发展?
  •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4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鲜明提出“六个坚持”的重大要求: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提高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

    材料二   新时代以来,西部地区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书写区域协调发展新篇章。

    在甘肃,携手天津、山东等地持续推进脱贫人口增收。在陕西火热的赏花经济带动了农文旅深度融合,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在西藏重点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

    在重庆,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已经基本形成。西部的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0个国家160个城市。6个自贸试验区,40个综合保税区,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西部地区累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超过3.2亿亩,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两个国家公园,长江干流、黄河干流全线达到二类水质。

    (1)、结合材料一,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坚持”是怎样体现新发展理念的?
    (2)、结合上述西部大开发的成果,我国是怎样成功推进西部大开发的?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发展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决定,自2024年9月5日起施行。此次慈善法的修改,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对健全应急慈善制度、完善促进措施、规范慈善活动、加强监督管理等作了规定,将为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该法强调:“国家鼓励和支持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依法开展慈善活动。"

    (1)、材料说明什么?(请从法治和文化的角度各列举一个要点)
    (2)、有人认为发展慈善事业应依靠道德力量,没必要动用法治力量。请对此观点进行简要辨析。
  • 18、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24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在进博会上,前沿科技成果纷纷亮相,中外企业在多个领域达成合作意向,同时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共商世界经济与文化交流合作大计。进博会的举办彰显了(     )
    A、中国引领世界潮流,重塑全球治理体系 B、中国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成果,共绘合作蓝图 C、中国积极抢夺世界经济霸权,彰显大国风范 D、中国文化一枝独秀,主导世界文化走向
  • 19、2024年11月10日至16日,“一带一路”国家传统表演艺术节在上海举办。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家与国外的现代舞团队同登舞台,各国的手工艺人展示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并相互切磋技艺,同时举行多场文化论坛。我国举办“一带一路”国家传统表演艺术节有利于(     )

    ①弘扬民族文化,展现文化独特魅力②消除文化差异,构建全球文化一体化

    ③促进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多元发展④激发文化创新,增添文化发展活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0、在世界舞台上,中国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做法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做法

    角色体现

    中国积极派遣维和部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援助和技术支持

    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在国际会议上积极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

    推动全球治理

    中国对部分发达国家实施贸易制裁以保护本国产业

    主导国际经贸规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