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据透视】广东省“绿色乡村”建设成效数据

    广东省2023-2025年绿色乡村发展对比

    年份

    清洁能源覆盖率(%)

    有机农业面积(万亩)

    生态旅游收入(亿元)

    2023

    28

    150

    80

    2024

    45

    280

    160

    2025

    62

    420

    300

    注:2025年广东省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信息?

    【问题聚焦】广东省推进绿色乡村建设中的两个典型案例:

    (粤东某县):该县推广屋顶光伏发电项目,覆盖80%农户。但因缺乏专业维护团队,设备故障率高达35%,部分村民因频繁停电对政策产生质疑。村民老张说:“设备装了却用不好,补贴也没到位,大家积极性越来越低。”

    (粤北某镇):该镇依托生态优势发展有机茶园,但产品认证需经12个部门审批,周期长达8个月。茶农小李抱怨:“我们的茶叶品质一流,但认证卡壳,进不了高端市场,价格比普通茶叶只高10%。”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广东省绿色乡村建设面临挑战的深层原因

    【实践反思】广东省“绿动青春”志愿者团队在行动中遇到新挑战

    在粤东开展光伏设备维护时,发现60%村民看不懂说明书,培训后实操通过率不足40%;为粤北茶农设计的直播带货方案,因网络信号差、农户镜头表现力弱,首月成交额仅3万元;珠三角某湿地公园的文明旅游倡议,因缺乏互动体验,青少年参与度低于20%。

    (3)针对材料中的新挑战,请你提出改进“绿动青春”行动的具体方案。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全国绿色科技先锋”王海洋,是新能源领域的杰出科学家。

    材料一   王海洋自2015年专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提出“绿色能源重塑未来”愿景。他率团队攻克技术瓶颈,将电池转化效率提升至28.5%,推动我国光伏技术国际领先。2025年主导建成西北荒漠全球首个“零碳农场”(“光伏+农业”模式),年减排二氧化碳12万吨。秉持“科研为民生”理念,向贫困地区捐赠太阳能设备惠及5万户家庭。

    材料二   王海洋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认真履职: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交《关于加快可再生能源立法的议案》并推动《清洁能源促进法》草案审议;针对某省光伏补贴滞后问题约谈相关部门并督促整改,连续三年跟踪监督“双碳”目标落实情况,推动建立全国碳排放监测平台。他还深入黄河流域20个县市调研,提出的“光伏治沙”生态修复方案被纳入国家规划,切实将民意转化为治理实践,彰显人大代表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担当。

    (1)、结合材料一,分析王海洋被誉为“绿色科技先锋”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说明王海洋作为人大代表是如何行使职权的。
  •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开展“法治护航消费安全”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参与社会实践。

    【案例聚焦】

    同学们搜集到以下典型案例:

    2025年3月,某电商平台因虚假宣传商品功效,被市场监管部门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罚款300万元,并责令公开道歉。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

    【行动倡议】

    活动讨论会上,小刘和小王提出不同建议(见下表格):

    我们需要制作法律知识海报,在校园内普及消费者维权途径。

    除了校内宣传,还应开发“一键投诉”小程序,帮助消费者快速举报虚假广告。

    小刘

    小王

    (1)、结合【案例聚焦】内容,说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目的。
    (2)、甲认为:“只要开发‘一键投诉’小程序,就能彻底解决虚假广告问题。”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 4、2025年是“一带一路”倡议12周年,中国与印尼续签雅万高铁二期,深化数字经济、绿色能源合作,促优势互补。这表明(     )
    A、新兴经济体主导全球化进程 B、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加速发展 C、可持续化发展成为全球共识 D、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深入践行
  • 5、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突破80万亿元,占GDP比重超50%。世界银行报告指出,中国数字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带动全球产业链效率提升0.4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     )
    A、传统产业实现全面转型 B、科技实力全面领先世界 C、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 D、国际金融合作持续深化
  • 6、国家典籍数字化工程推出“《永乐大典》高清影像库”,运用8K扫描、AI补全等技术对现存400余册数字化复原并全球共享。该工程的价值在于(     )

    ①活化利用中华典籍资源                      ②重构传统文化核心内涵

    ③推动中外文明对话交流                      ④全面替代纸质文物保护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7、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村网络零售额增长45%,智慧农业设备覆盖超60%,返乡青年带动300万农户增收。结合材料,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
    A、政府实施创新战略→企业创新技术→农业效率提升→农民增收→促进城乡融合 B、农民主播增加→农村劳动力流失→土地抛荒→威胁粮食安全→阻碍乡村振兴 C、网络销售激增→政府削减补贴→农业企业倒闭→农民返贫→制约乡村发展 D、直播流量扶持→传统农业消失→生态破坏→农民进城→城乡差距扩大
  • 8、2025年H市推广“社区治理数字孪生平台”,居民通过VR议事例会参与旧改讨论,收集建议2.3万条,九成方案实现“民意定制”。这表明(     )
    A、创新保障公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B、专家决策是科学治理的根本保证 C、数字赋能拓展基层民主实践形式 D、权力制约需要构建透明监督体系
  • 9、Z省某县依托生态优势打造“零碳民宿”示范区,推广太阳能供暖等绿色技术,吸引城市游客体验低碳生活,带动乡村生态经济转型。此举主要有利于(     )
    A、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B、解决全球能源危机 C、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D、深化国际技术合作
  • 10、202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实施10周年。某班以“全国人大的监督权”为主题制作宣传展板,下列体现该职权的活动是(     )

    听取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专项工作报告

    表决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草案

    对生态环境部部长开展专题质询

    责令某企业整改超标排放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1、某中学引入“智能课堂监测系统”,通过人脸识别分析学生课堂专注度。部分家长担忧系统可能存在隐私泄露风险。对此,学生应有的正确态度是(     )
    A、教育创新利大于弊,应当主动开放所有数据 B、生物信息无关紧要,技术便利值得优先考虑 C、彻底拒绝智能技术,坚持传统课堂教学方式 D、理性对待技术创新,主张明确数据使用边界
  • 12、对下列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

    序号

    事件

    解读

    某市实施“青少年网络防沉迷信用分”制度,违规用网将扣分并限制部分公共服务。

    制度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某主播在直播中诋毁戍边英雄,被法院判决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权。

    某中学设立“校园劳动实践日”,组织学生参与食堂帮厨、绿化维护等义务活动。

    劳动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某企业因违规排放废水被环保部门依法责令停产整改并处罚款。

    法律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3、新修订《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条例》2025年1月生效,条例禁止APP强制收集非必要信息。某地图软件因违规索要通讯录权限被工信部通报整改。这表明(     )

    ①公民隐私权受法律保护                         ②数字经济需要规范发展

    ③人大坚持公正司法原则                         ④企业享有经营自由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4、2025年3月施行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条例》要求AI生成内容标注人工标识。某公司因发布未标注AI生成新闻被查处。该法规旨在(     )
    A、限制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B、保障网络信息的真实性 C、降低企业科技创新成本 D、保证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 15、某地推行“河长制青少年志愿岗”,组织学生巡查河道、举报污染行为。某校学生发现工厂偷排后及时上报,促使环保部门查处违规企业。此事例表明(     )

    ①公民参与守护公共利益                           ②生态文明建设要制度创新

    ③监督权是公民基本义务                           ④青少年能够担当社会责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6、下列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2025年2月,《反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条例》正式施行,建立欺凌行为早期干预机制。

    2025年6月,某直播平台因诱导未成年人高额打赏被处以500万元罚款。

    A、法治筑牢成长防线 B、道德教化塑造人格 C、家校共育促进发展 D、司法改革提升效率
  • 17、文旅部实施“非遗进校园”工程,某校将舞狮、剪纸等纳入课后课程。学生通过制作手工艺品、编排非遗短剧感悟传统文化魅力。这项工程意义在于(     )

    ①提升非遗项目的商业价值                       ②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感

    ③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促进传统美德的代际传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8、2025年,某市开展“智慧助老”志愿服务,少先队员深入社区为老年人讲解手机支付、线上挂号等智能设备操作方法。此活动主要引导青少年(     )
    A、履行法定义务,强化规则意识 B、开发创新潜能,培养工匠精神 C、学习网络技术,提升媒介素养 D、践行助人美德,传递社会温情
  • 19、2024年三星堆博物馆进行数字化升级,游客可通过AR眼镜看到祭祀场景还原,参与甲骨文动态破译游戏,在元宇宙空间体验古蜀国生活。这种文化传播方式(     )
    A、用先进技术手段取代文物实体保护 B、通过现代转化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 C、导致古代文化遗产失去历史真实性 D、仅适用于年轻群体审美需求和标准
  • 20、“一带一路”共建11周年,新疆中学与哈萨克斯坦共建“丝路云课堂”,学生合作完成中亚气候研究项目,研究成果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这彰显(     )
    A、教育交流是国际关系的根本解决途径 B、青少年应主动承担全球治理主体责任 C、跨国合作能培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D、学术研究须采用西方评价体系和标准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