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nbsp;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见到一些“任性”的行为:自习课上,有的同学乱喊乱叫,影响他人学习;电影院里,有的观众不断谈论电影情节,干扰他人观影;动车上,有的乘客播放手机视频音量过大,妨碍他人休息……这些“任性”的行为与我们文明大国的形象格格不入。
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中这些“任性”的行为的看法。
-
2、 材料一 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此外,我国宪法还对国家的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作出明确规定。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条规定,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材料三 我国宪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材料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1)、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2)、结合材料四,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的理论依据。 -
3、 AI换脸技术能让人们在社交媒体上替换脸部图像。但这一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起人们对隐私和网络安全的担忧。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个人有权自由使用AI换脸技术,不受任何限制 B、法律应完全禁止AI换脸技术,以保障公民权利 C、网络无边际,自由有界限,我们应依法行使权利 D、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AI换脸已构成违法犯罪
-
4、2025年2月21日,最高法发布人民陪审员工作情况。人民陪审员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在审判中充分采纳人民陪审员的意见,是人民法院在司法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广泛吸纳民意的生动体现,对于保障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民主权利有重要意义。让人民陪审员参与法庭审判( )A、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 B、是人民当家作主在司法领域的重要体现 C、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D、有利于协助法院追诉犯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
5、2025年1月24日下午,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在成都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四川省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5年计划的决议等。由此可以推断出( )A、全国人大行使国家立法权 B、地方人大行使地方立法权和任免权 C、全国人大行使国家决定权 D、地方人大行使地方决定权和监督权
-
6、2025年3月全国“两会”上,某国家机关所作报告中指出:预安排37个监督项目。检查工会法、节约能源法、森林法、食品安全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5件法律的实施情况。据此,可以推断这个国家机关是( )A、最高人民法院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最高人民检察院 D、国务院
-
7、202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这是因为( )
①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我国不动摇巩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③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8、2024年9月20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更加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显著政治优势,不断巩固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75年来,人民政协( )
①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
②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③作为国家的行政机关积极行使职权
④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对人大负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 下列行为能体现公民积极履行基本义务的是( )A、奶奶退休后,每月都能领到退休金 B、妈妈每月准时到税务机关缴纳税款 C、爸爸参加新一届区人大代表的选举 D、小国撰写的科幻小说在网络上发表
-
10、 截至2024年,已有10批、近1.2万名干部人才支援西藏。“十三五”期间,17个省市规划安排援藏项目达1260个,完成总投资200亿元。对口援藏工作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西藏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上述材料说明了( )A、西藏事业蓬勃发展完全依靠外省市支援 B、国家大力支持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C、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D、国家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
-
11、2024年1月,某景区内两名男子装扮成孙悟空,拉着游客合影后再向游客强行索要合影费用。游客对此感到气愤,于是报了警。民警经调查取证,认定两名男子的行为违法,对其予以行政拘留处罚。该案例启示我们( )
①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②要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③报警是维权的最后屏障
④拘留是刑事处罚中的主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人民当家作主 B、中国共产党领导 C、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D、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3、 备案审查是保障宪法法律实施、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重要制度。为规范法规规章备案审查工作,国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有关规定,制定《法规规章备案审查条例》,该条例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可见( )A、《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B、国务院有监督宪法实施,推进备案审查工作的职责 C、制定该条例确保了各类法规规章都符合宪法、法律 D、备案审查保障宪法法律实施,维护宪法至高无上的权威
-
14、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颁布五年来已融入14亿人的日常生活。
【德润·典·章】
最高人民法院自2025年5月25日起陆续发布实施民法典系列典型案例。
案例一 高小某系高某甲独子,三十余年未尽赡养义务。高某甲夫妇去世后,高小某以继承人身份领取高某甲剩余存款,被照顾高某甲夫妇的高某乙诉至法院要求剥夺其继承权。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高小某三十余年未尽赡养义务,已经构成遗弃,丧失继承权,其已取存款应由尽孝亲属高某乙继承。
案例二 柴某在乘坐电动扶梯时因救助向后摔倒的顾某而受伤,请求判令顾某赔偿医药费等损失。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原告柴某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保护被告顾某民事权益而受伤,构成见义勇为。因没有侵权人,故作为受益人的被告顾某应当给予原告适当补偿。
【用·典·护航】
同学们在学习了解相关法律案例时发现,近年来因未成年人参加具有竞技性课外活动受伤引发的赔偿案件备受社会关注。
案例回放:吴小某(9岁)系某体育俱乐部学员,在教练指导下与张小某(11岁)进行跆拳道对打训练时,未佩戴防护器材,不慎被张小某摔伤导致左肱骨骨折。吴小某监护人吴某曾多次在学员群里要求俱乐部赔偿损失。俱乐部对其提出的赔偿要求不予回应,双方因赔偿问题诉至法院,吴某要求俱乐部因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承担赔偿责任。
俱乐部则认为,吴小某经其监护人同意自愿报名参加有一定风险的跆拳道训练,受伤后应自行承担损失;吴某在学员群里发表的言论造成众多学员要求退费,影响后续招生,严重侵害了俱乐部的名誉权,应赔偿俱乐部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
【法条链接】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规定: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捏造、歪曲事实;(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条规定: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请求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九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
【与法同行】
(1)、围绕“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角度,提炼两则案例中蕴含的价值导向。(2)、结合法条链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你是否认同俱乐部的主张并说明理由。(3)、“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这一观点认识。 -
15、img src="http://tikupic.21cnjy.com/2025/09/17/7c/b8/7cb84a50ee1b58eecdab097b0789e2b8.png" width="2px" height="9px">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渗透在生活中,是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某校团委决定组织一次“文化之旅”探究性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寻觅中华文韵】
【解码人文精神】
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六尺巷礼让家风代代相传”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桐城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发生宅基地纠纷,两家互不相让。张家人写信向张英求助,张英回诗一首,寥寥数语,寓意绵长。张家人看到书信后豁然开朗,主动退让三尺,吴家人深受感动,也退让三尺,两家之间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六尺巷”因此得名,也成就了一段礼让和谐的传世佳话。后来,其子张廷玉在家训中总结:“天下之道,宽则能容。”
(1)、请推荐一处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打卡地,并写出推荐理由。(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以“六尺巷故事里的处世智慧”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
16、 探究题:
青春,带着一份特殊的邀约,款款而来。我们体会着青春期的美好,也面对着青春期的烦恼。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度过青春期,某校七年级(1)班组织开展“珍惜青春时光”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其中。
【青春之彩】
青春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回答。是保家卫国的热血、是挑战一次次“不可能”、是心里总想着他人、是永远向更高峰攀登、是为了梦想的无数次努力……无数个答案,无限种可能,最好的青春,是汇入时代,于浪潮奔涌处绽放芳华。
【青春之美】
进入青春期后,小明发现自己的身体变化明显,脸上长了不少痘痘,声音也变得低沉,他为此感到有些自卑,甚至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他的内心渴望独立,不想总是听从父母的安排,但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又希望得到父母的帮助……他该如何才能邀约多彩的青春之美?
【青春之惑】
小阳和小悦是同桌,他们经常互相请教问题。无论是难解的数学题,还是复杂的历史事件分析,两人都会热烈讨论,在思维的碰撞中共同进步。小组活动时,他们一起搜集资料、策划方案,为了小组目标全力以赴。可最近小阳对小悦有一种奇妙而又令他慌乱的“感觉”。这种突如其来的“感觉”,让小阳陷入了困惑之中……
(1)、青春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你对青春的理解。(不得与上述内容重复)(2)、依据材料内容,请你为小明邀约多彩的青春之美提供帮助。(3)、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为小阳解惑。 -
17、14岁女生小欣参加社区"爱心助学"志愿服务,负责辅导留守儿童作业。晚上8点,25岁的志愿者负责人张某以"总结工作"为由,邀请小欣到社区储物间单独交流。此时,小欣的正确做法是( )
①积极配合他的工作,然后同意前往社区的储物间
②提高警惕,拒绝对方邀请,并立即告诉家中长辈
③不要立即答应,跟他交流,觉得安全再同意前往
④拒绝邀请,如果对方纠缠,就警告他,否则报警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
18、 郑某(15岁)初中辍学后在外结识了社会青年周某,两人干着小偷小摸的勾当。刚开始郑某也很害怕,但周某对其说:“小孩子干点坏事没事的,最多被派出所批评一下就放了。”后来,郑某在周某的怂恿下胆子越来越大,在一次持刀抢劫的过程中,被警方抓获,最终法院以抢劫罪判处郑某有期徒刑三年。下列是对该案件有关的推导,其中传导路径合理的是( )A、结识了社会青年周某→沾染了不良习气→没有及时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B、郑某违反了《刑法》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违法必受刑罚处罚 C、郑某的法治意识淡薄→实施了偷盗、抢劫行为→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 D、小偷小摸的不良行为→持刀抢劫的违法行为→不良行为一定发展为犯罪
-
19、 某高铁列车关门时,乘客吴某强行用身体阻挡车门关闭,试图等待迟到的同行人上车,全然不听工作人员劝阻,其行为妨碍了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吴某的行为( )A、是不知情的表现,应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B、违反了行政法规,应依法受到行政处罚 C、违反了民事法律,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D 已经构成了犯罪,应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
20、 中学生刘某结识了一群社会“朋友”,逐渐无心学习,因偷窃财物被公安机关处罚。他仍不悔改,多次抢劫,最终因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刘某的经历警示我们( )
①违反法律可能付出丧失自由的代价 ②预防犯罪,要从改正不良行为做起
③要增强法治观念,做自觉守法公民 ④自由意味着可随心所欲,不受约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