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漫画启示我们(     )

    ①面对学习压力,不断调试心态     

    ②合理安排时间,进行放松运动

    ③培养学习兴趣,坚持终身学习     

    ④在深夜里大声吼叫,释放压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2024年10月22日至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在俄罗斯举行。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南方开放包容合作倡议,宣布支持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和中国支持全球发展八项行动,为推动全球南方团结自强持续作出中国贡献。习近平的做法(     )
    A、体现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促进世界发展 B、让中国在国际舞台发挥的领导作用越来越大 C、说明中国制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转型升级 D、让世界各国为谋求发展,必须要与中国合作
  • 3、小明用下图来示意我国在发展道路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据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我国在技术领域的良好积累增加了动力F1

    ②我国企业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增加了动力F1

    ③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增加了阻力F2

    ④中国国际影响力提高增加了阻力F2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要通过深入推进智能制造,促进智能传感器、测控系统产业发展,提升稳链固链强链水平,促进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这说明我国(     )

    ①推动构建国际新秩序                      

    ②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把发展质量放在首位                      

    ④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5、2025年的春晚,中国民歌与秘鲁世界文化遗产音乐进行完美融合,中国歌手与世界知名男高唢呐、排箫呼应,为观众呈现了一场不同文明激情碰撞的文化盛宴。此次春晚(     )
    A、实现了中华文化引导世界文化的发展 B、旨在于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C、有利于不同文明兼收并蓄、交流互鉴 D、体现了世界文化朝着一体化发展
  • 6、从以下两幅漫画中你能获得的信息是(     )

    ①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②经济全球化使风险与危机跨国传递

    ③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④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为庆祝春节申遗成功,某校九2班举行了创作对联比赛。晓晓同学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千家欢乐民心安”,下联是“百业繁荣国力盛”。以下横批最适合的是(     )
    A、国富民安 B、脱贫攻坚 C、四季平安 D、辞旧迎新
  • 8、对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理解,小明同学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了下边的思维图,你认为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是(     )

    A、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9、2024年11月28日,大陆高校师生赴台访问团在台湾青年陪同下走进台北孔庙和当地民俗文物馆,了解闽南建筑艺术,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在宝岛台湾赓续不断、生生不息。此次交流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添新生力量、注入青春活力。此次访问(     )

    ①可以让青年们感受到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

    ②意味着我国已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③有利于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实现心灵契合

    ④有利于深化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打造两岸共同市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0、2024年11月22日至30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在这场民族团结的盛会上,各民族运动员在赛场上公平竞争、交流学习,在舞台下相识相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见,这项体育盛事(     )

    ①消除了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            

    ②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            

    ④不断完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11、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以下是广西某地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路径及影响,其中推导合理的是(     )

    ①果农增收,促进民族共同繁荣             

    ②广西某地因地制宜发展沃柑产业

    ③林果专家下乡提供种植技术指导          

    ④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增进民族平等

    A、④→③→① B、②→④→① C、④→②→① D、②→③→①
  • 1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成为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对此,为解决以上问题,以下做法你认为可行的是(     )

    ①我国人口基数大,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坚持人才强国的基本国策

    ②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③土地资源是财富之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④我国生态环境虽有所改善,但形势仍不容乐观。——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3、2024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在广西柳州召开,会议表示中国愿与东盟方共同探索推动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提高应对环境挑战能力,并加强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环境多边进程中的沟通协调,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区域力量。可见我国(     )

    ①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②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③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4、某社区居民代表围绕停车难、收取快递不便等问题共商共议,形成了解决方案。这体现了(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②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③民主协商保证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

    ④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5、下框时事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苏州完善古城片区的数字化设施,打造数字创新街区

    中国空间站开展第三次太空授课,“天宫课堂”点燃科学梦想

    看病买药、医保办事在微信“码”上办

    耐盐水稻亩产创下新纪录,粮食安全更有保障

    A、制度创新确保发展 B、创新强国率先完成 C、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D、创新道路任重道远
  • 16、2024年10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大会在南宁召开,大会强调要加快推进教育强区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提供强有力支撑。我区加快推进教育强区建设是因为(     )
    A、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教育 B、教育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C、教育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D、教育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 17、政务服务适老化改造,农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竣工,新安装100盏路灯……近日,南宁市江南区聚焦民生“小切口”为居民办实事、解难题,交出群众满意的答卷。南宁市江南区的做法(     )

    ①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②体现了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目的

    ③丰富了人民民主的基本内涵                 

    ④奠定了社会保障体系的法治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用好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产业创新发展升级。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信息?

    材料二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是推进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载体。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持续创新和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一是加快推进工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智能算力和先进技术在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等重点生产领域的深化应用;二是推进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养老等重点生活领域的深度应用:三是优化升级政府服务和决策的智能系统,推进人工智能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城市治理领域的深度应用。

    (2)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我国持续创新和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材料三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拓展,也引发了一些新的挑战。例如一些传统职业的消失或转型让缺乏技能的人难于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数据被不当使用或泄露会对用户的隐私造成侵害等等。

    (3)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说说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因各种原因,我国流失海外的文物数量高达数千万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海外流失文物的返还问题。近年来,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我国加大了海外文物追索力度,许多流失的文物艺术品纷纷从国外返还。具体情况如下表:

    2019年3月

    意大利返还796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2020年10月

    英国返还68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2024年4月

    美国返还38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2024年6月

    阿根廷返还14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2024年11月

    意大利返还56流失文物艺术品。

    注:截止2024年,我国仍有约为167万件(馆藏)及以上文物流失海外。

    (1)从上述材料得到什么结论?

    材料二   意大利回归祖国怀抱56件文物艺术品,主要为我国甘肃、青海、陕西等地区的出土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其中,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彩陶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提供直接物质资料,汉代、唐代陶俑和元代陶兽提供了当时社会安定富足与开放包容的实物见证。

    (2)结合材料分析我国高度重视海外流失文物的返还问题的原因。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由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24年9月13日通过,自9月21日起施行。该法旨在强化国防教育法律责任普及国防知识。该法在第二章“学校国防教育”中规定:小学和初中应当将国防教育的内容纳入有关课程,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国防教育为主题的少年军校活动;学校国防教育应当与兵役宣传教育相结合,增强学生依法服兵役的意识,营造服兵役光荣的良好氛围。

    (1)、结合材料,对小红的说法进行简要评析。
    (2)、结合材料,谈谈青少年应如何增强国防素养?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