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铸就和激发了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这一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关系是(     )
    A、改革创新精神是时代的产物,与民族精神无关 B、改革创新精神将会取代民族精神 C、民族精神是一成不变的,不会受到改革创新精神的影响 D、改革创新精神来源于民族精神,是对它的丰富和发展
  • 2、2023年8月,第十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活动在北京一零一中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区)各校的“模拟委员”聚焦社会热点问题,议身边事、社会事、国家事,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青少年的家国情怀。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助于青少年(     )

    ①提高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意识

    ③积累民主知识,形成正确的民主态度

    ④依法行使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3、河北省政务服务办牢牢把握“全省一盘棋、平台一体化、办事一张网”的总体要求,全方位提升河北“一网通办”能力,真正实现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的转变。这些做法有利于(     )
    A、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务公开 B、提高办事效率,维护群众利益 C、建设法治政府,落实依法执政 D、保障人民监督,防范权力滥用
  • 4、2024年3月,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相继召开,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深受全国人民关注。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民主说法正确的有(     )

    ①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②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

    ③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5、近年来,各地不断创新普法工作举措,持续提升法治宣传质效,切实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让普法出“新”更入“心”。这样做(     )

    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②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法治精神

    ③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

    ④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6、九年级(1)班同学以“我国资源形势”为主题进行小组讨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军:当前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处于世界前列 B、小明:依靠科学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是当前节约资源的唯一方式 C、小敏: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D、小华: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可以先开发后保护
  • 7、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即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后再慢慢减下去。此外,还提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为此,我们要(     )
    A、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B、缓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 C、统筹城乡发展,共享繁荣成果 D、实现自力更生,助力脱贫攻坚
  • 8、古人云:“天地之大,黎元为本”。下列经典名句中蕴含的道理与之一致的是(     )

    ①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②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④以百姓心为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9、图示法可以有效梳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A、①法治②良法③善治 B、①民主权利②选举民主③协商民主 C、①中华文化②传统美德③扶危济困 D、①政治制度②基本经济制度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0、202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中国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     )

    ①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

    ②要以科技创新为中心

    ③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④要实现经济高速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1、“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若要美德得以保存,法律是必需的;而若要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则是不可缺少的”。其表达的思想共识是(     )
    A、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法治力量优于德治 B、德为准绳有规范作用,法为基石有教化作用 C、重视发挥道德的作用,德治力量优于法治 D、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 12、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据了解,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初次审议后,在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534人提出的1040条意见。此外,还专门发函向13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征求意见,让基层的社情民意直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表明(     )

    ①公民法律意识增强,积极行使立法权

    ②网民积极参与,充分行使决策权

    ③我国法律体现人民意志,反映人民呼声

    ④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有利于实行良法之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13、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上,亚运梦再一次与志愿情交融。3.76万名赛会志愿者“小青荷”累计上岗52.39万人次,服务时长512.5万小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热情暖心、细致地服务,赢得国内外嘉宾、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赏和一致好评。他们用行动生动诠释了(     )

    ①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②律己宽人的处世准则

    ③无私奉献的责任意识④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14、根据教材“法治政府”相关知识,完成下面示意图中的填空(     )

    A、依法行政为人民服务 B、依法执政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C、依法执政为人民服务 D、依法行政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 15、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是政治素养提高的重要表现。下列对小影一家参与政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的分析,对应正确的是(     )
    A、爸爸参加自来水价格调整“听证会”——参与民主决策 B、妈妈参加乡人大代表的选举——参与民主监督 C、爷爷参加政府机关组织的民主评议——参与民主选举 D、小影就小区附近广场舞扰民向有关部门投诉——参与民主协商
  • 16、党的二十大报告报出: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我国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是因为教育(       )

    ①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的工作中心

    ③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④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7、某班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中国的发展”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第一小组收集了如下资料:

    时间

    GDP总量

    人均GDP

    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

    1978年

    3679亿元

    385元

    1.7%

    2023年

    126万亿元

    8.94万元

    17%

    分析上表材料,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B、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C、中国已成为影响世界的决定力量 D、改革开放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第二小组收集了下面两则时事

    2023年8月,华为新一代智能手机Mate60Pro上市

    2023年9月,浙江籍游泳运动员汪顺与十米高的“数字运动员”共同点燃杭州亚运会主火炬塔

    两则时事共同说明了(     )

    ①我国创新能力已居世界首位

    ②我国一些核心技术实现突破

    ③我国正加速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④我国已是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18、“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2024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些目标任务(     )

    ①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体现了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目的

    ③奠定了社会保障体系的法治基础

    ④旨在消除城乡、区域发展差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9、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各行各业的发展成就,浓缩在一组组数据中。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3倍,人均GDP增长89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交通基础设施加速成网……这些成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
    A、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B、夯实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 C、解决了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D、提供了更为强大的精神动力
  • 20、解读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某校八年级同学小明经常旷课逃学,沉迷于网络游戏,没钱就偷家里的钱,后来发展到偷别人的东西去卖,因此被处以行政拘留。但他不思悔改。15岁的一天,他参与持刀抢劫,将被害人刺成重伤。小明最终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5000元。

    【法律链接】

    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材料中,小明的什么行为属于犯罪?谈谈你的理由。
    (2)、小明所受的刑罚中,主刑是什么?附加刑是什么?
    (3)、为预防走上与小明同样的道路,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自觉预防犯罪?
上一页 560 561 562 563 56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