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某校开展“法治少年青春远航”法治教育活动,以下是同学们收集的素材,做成了展板宣传。请你结合活动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3年10月24日下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阐明了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时代要求和实践要求,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作出全面部署。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对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明确要求。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梦想。

    材料三   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涵盖思想政治、历史文化、国家象征标志、祖国壮美河山和历史文化遗产、宪法和法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国防、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迹等方面。在规定面向全体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突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并对公职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村居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等不同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分别作出相应规定。”

    (1)、为爱国主义教育立法,意味着我国在坚持推进厉行法治的过程中,正确处理了(①)和(②)的关系。
    (2)、从厉行法治的角度,请你为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有效实施建言献策。
    (3)、爱国是人类最深沉的情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怎样的重要价值?
  • 2、小明在课上给大家带来这样一则新闻:全国两会期间,由中学生撰写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校食堂膳食营养的提案》等多份“学生提案”齐聚人民大会堂,无论是涉及学生自身利益的选题,还是设计城市绿色出行、网络健康发展等选题,都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公共性。
    (1)、运用所学知识,给上述新闻起一个标题。
    (2)、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中学生积极撰写提案有何意义?
    (3)、小明及所在社团,参加这项活动时需注意什么问题?
  • 3、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华夏儿女的永恒追求。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新时代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学校组织了“中华美德传承经典阅读”活动,并推荐了相关书目。

    推荐一:《朱子家训》

    推荐理由:“一粥一饭,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该书目精辟地阐明了勤俭节约等修身治家之道。

    (1)、推荐二:
    (2)、推荐理由:
    (3)、请你分析学校开展这一活动的意义。
  • 4、

    依据材料,回答下面3个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桥梁事业飞速发展,已从桥梁大国跃居桥梁强国之列,特大桥梁上天入地,成为新的“中国奇迹”。

    材料一   经济格局因桥而变

    杭州湾跨海大桥打通了天堑阻隔,让宁波和上海不再隔海相望,让温州、台州、舟山等地离上海更近,让南通、镇江等地到宁波更便捷。一座长桥,促进了“长三角”城市群的区域一体化进程,为区域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材料二   百姓生活因桥而美

    云南怒江马拉底吊桥通车,村民们告别了悬挂在峭壁上的索道,“再也不用溜索过江了!”在四川、云南、贵州等西部山区省份,一条条横贯东西的交通大动脉,跨越崇山峻岭和大河峡谷,成为我国促进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纽带。

    材料三   产业发展因桥而强

    一座桥的建设能带动一批产业发展。在桥梁建设中每1亿元投入,可创造直接就业机会1800个,带动社会总产值增加接近3亿元;在桥梁建设中,我国锤炼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建设队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进国际市场,踏上世界舞台。

    (1)结合所学,说明我国桥梁建设事业为什么能不断创造“中国奇迹”?

    材料四   描绘新蓝图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了战略部署,我们要奋力谱写祖国的壮丽篇章!同学们绘制了“梦想的进程”发展战略时间轴。

    (2)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将时间轴缺失的内容补充完整。

    (3)请你列举两个新时代的中国成就。

    成就①:________成就②:________

  • 5、下面是同学们在新闻评论环节中的发言,其中正确的是(     )

    甲: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乙: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履行了政治协商的基本职能

    丙:选举民主是我国特有的民主形式和独特优势

    丁:村民议事厅的作用体现了基层民主的重要性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丙和丁
  • 6、“北京香山革命纪念馆、嘉兴南湖红船纪念馆、江西革命史陈列”展……各地博物馆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这体现了(     )

    ①文化渗透在生活中,是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②博物馆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传承了红色革命精神

    ③让人们在回望历史中珍惜美好生活,增强奋进动力

    ④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中共中央宣传部举办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十年来,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在实现全面普及的基础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3.6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6.4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27.8个百分点。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因为(     )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教育寄托了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③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④教育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8、下面漫画内容体现出(     )

    ①党和政府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增强人民的幸福感的热点、焦点、难点,都在“民生清单”里

    ②我国坚持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同步富裕得到了回应

    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得到满足

    ④抓好民生问题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代代相传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 10、我们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 11、民主选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
  • 12、选举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最佳方式。( )
  • 13、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 14、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
  • 15、40多年前,我们通过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如今农业强国更是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这些年,我国农村变化巨大,但在配套的教育、文化、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仍和百姓的需求有较大的差距。在现代化进程中,即便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70%,农村仍有4亿多人口,如果把这4亿多人落下,到头来“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这不符合我们党的执政宗旨,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样的现代化是不可能成功的。

    请你运用“踏上强国之路”的相关知识,论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合理性。

  • 16、

    【生态篇】

    2023年7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某校九年级的同学围绕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开展学习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节选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1)请从国情角度谈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哪些压力?

    【节选二】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2)结合材料及所学说一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坚持哪些政策?

    【节选三】经过顽强努力,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全社会要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责任。

    (3)作为青少年,我们应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责任?
  • 17、

    【文化篇】

    2024年7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暑假期间,某校开展了“走进京城之脊,探寻中轴特色”主题研学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穿行中轴线

    研学小组

    研学地点

    推荐理由

    第一组

    故宫、天坛

    第二组

    卢沟桥、人民英雄纪念碑

    第三组

    鸟巢、水立方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致敬新时代奋斗者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1)认真观察活动一,参照第三组的示例,补充表格中的空缺内容。

    活动二:致敬人民英雄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回望征程,第二小组在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时纷纷表示:我们始终要铭记那些挺身而出,舍生忘死的人民英雄,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2)请你列举两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来的英雄人物,并列举同一时期所形成的两种民族精神。
  • 18、

    【政治篇】

    【以民为本】人大代表代表人民:横向上,来自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各阶层;纵向上,全国、省、市、县、乡五级都有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各级地方党委结合实际,就地方重大问题同民主党派、各级地方组织进行协商;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主席、州长、县长或旗长,均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全国50.3万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民委员会,11.2万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居民委员会。

    ——《中国的民主》白皮书(节选)

    (1)从《中国的民主》白皮书可见,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有哪些制度保障?

    【以法为基】习近平说,发展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一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二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三要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四要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请你从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中归纳厉行法治对全社会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 19、

    【发展篇】

    【数说科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中国不断刷新科技创新的“成绩单”:“嫦娥”揽月,“天和”驻空,“天问”探火,“地壳一号”挺进地球深处,“奋斗者”号探秘万米深海……回想新中国成立时,科技基础近乎为零,随着新中国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到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我国不断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相关资料显示,我国逐渐形成以科技型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为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系,2023年末,我国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跃居世界首位,目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6.3万家;截至2024年6月,中国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42.5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9件,中国科技人才队伍量质齐增,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学科体系和最大规模的人才体系。

    (1)结合材料,解锁我国不断刷新科技创新“成绩单”背后的战略密码。

    【重奖人才】2024年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向为国家科学技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颁奖,习近平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2)结合所学说一说国家重奖科技人才有什么意义?
  • 20、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列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是(       )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④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上一页 559 560 561 562 56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