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德法并举,崇法笃行

    王某一家最近备受煎熬,原因是邻居多次将生活垃圾堆放于家门口的公共区域,既堵塞了消防通道,又产生难闻气味。王某找邻居理论,邻居说:“扔垃圾是我的权利,我又没扔到你家门口。”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八条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六条业主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相关行为应当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

    假如你是王某:

    (1)、针对邻居的说辞,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2)、如果多次劝说不成,你可以如何做?
  • 2、 俭,德之共也

    202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为落实该方案要求,阳光中学开展了“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活动中,某班展示了以下两幅图片:

    (1)、请列举一例生活中的粮食浪费现象,并提出建议。
    (2)、请结合图片内容,谈谈你的感悟。
  • 3、 做家庭作业时,小道利用AI软件输入题目和要求,直接抄写生成的答案,遭到爸爸的严厉批评。他偏爱炸鸡、薯条,爸爸妈妈劝他多吃青菜,他置之不理,为此,爸爸妈妈唠叨不休……

    请你运用所学,告诉小道应该怎么做

  • 4、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2025年4月14日至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三国进行国事访问。此访聚焦睦邻友好,推动达成上百项合作成果,树立了中国同东南亚国家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此次外交之行(   )

    ①丰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实践

    ②为解决人类所有挑战提供了具体方案

    ③致力于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主导权

    ④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 澳门回归祖国以来,是澳门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高、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强的时期。这表明(   )

    ①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②澳门与祖国内地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③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 济宁,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众多承载革命记忆的红色教育基地。某校计划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主题研学活动,他们的行程安排与活动主题一致的是(   )

    ①曲阜——孔子博物馆

    ②金乡——王杰纪念馆

    ③微山——铁道游击队纪念园

    ④汶上——大运河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7、 某班计划制作“我国的国家机关”学习展板,可以采用的内容是(   )

    ①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审判机关行使国家审判权

    ②人民检察院依法对犯罪嫌疑人涉嫌盗窃案提起公诉——法律监督机关行使检察权

    ③济宁市第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听取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权力机关行使监督权

    ④人民政府主动向社会公开信息,接受公众监督——行政机关对公职人员进行监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 下面对社会“微行为”的“微点评”,你赞同的是(   )

    序号

    微行为

    微点评

    小道在某刊物上发表了一篇小说

    小道享有姓名权

    小法生日收到妈妈送的手表礼物

    小法对该手表享有财产权

    小德在超市遭到保安强行搜身

    小德的人身自由受到侵犯

    小治因成绩优异获得国家奖学金

    小治享有物质帮助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9、2025年5月,是第2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与今年宣传教育月主题“培育积极心态,增强心理韧性”相符合的是(   )

    ①学会欣赏自己独特的美,乐观地生活

    ②钢琴比赛中表现欠佳,让我一蹶不振

    ③遇到难题时,不断暗示自己“我能行”

    ④被老师批评后,长期将此事憋在心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列古语与解读对应正确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他人,学会欣赏他人 B、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C、交友投分,切磨箴规——竞争必然伤害友谊 D、不学礼,无以立——文明有礼是立身处世的前提
  • 11、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____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是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顶层制度安排。(   )
    A、教育强国建设 B、文化强国建设 C、科技强国建设 D、农业强国建设
  • 12、2024年12月4日,“____”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彰显中国传统文化及其蕴含的中华文明理念的世界感召力进一步增强。(   )
    A、中国珠算——运用算盘进行数学计算的知识与实践 B、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 C、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 D、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
  • 13、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____、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
    A、全面深化改革 B、全面依法治国 C、全面从严治党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14、学校九年级学生以“厚植家国情怀 奋斗青春启航”为总议题开展议题式学习。

    (1)、【议题一:谋时代之“兴”】
    一份关切的文件
    2025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公布。文件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从农业农村发展迫切所需、农民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入手,集中力量办好一切农民关切事
    任务一:材料中划线部分体现了我国什么样的发展思想?
    (2)、【议题二:看家乡之“新”】
    ☆ 一张幸福的笑脸
    从餐桌的烟火气,到图书馆的笔墨香,从社区的暖心服务,到绿水青山的美丽画卷……青海人民感受到的幸福,通过一句句话汇聚成新时代的答卷。

    任务二:结合人民的感受,说一说青海人民越来越幸福的原因。
    (3)、【议题三:传中国之“心”】
    ★一份特殊的礼物
    杂交水稻在中国率先成功研发并大面积推广,助力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自1979年起,杂交水稻远播五大洲的数十个国家,为各国粮食增产和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任务三:以杂交水稻为例,说说中国发展对世界的贡献。
    (4)、【议学活动:践青年之“行”】

    青春从来系家乡,青春更要系祖国。作为时代新人,奋斗正当其时,为在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请你从生态保护、文化传承、树立自信三个方面,谈谈你将如何做?

  • 15、【践行美德约定】

    细微之处见美德。下面是“寻美社团”在践行美德栏展示的部分内容,请你浏览并完成任务。

    (1)、他们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2)、这些善举的意义:
    (3)、活动标语: 
    (4)、参观须知:尊重馆内工作人员,认真倾听工作人员讲解。

  • 16、【激发科创热情】

    学校科创社团开展“科技强国创造有我”研讨交流活动,以下是收集到的资料。

    资料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北斗导航提供全球精准服务,国产大飞机实现商飞,新能源汽车为全球汽车产业增添新动力……

    资料二:第40届青海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省科技馆举办,充分展现了我省青少年的创新活力。中学生小雨在采访中说:“我制作了一个智慧医药急救箱,看到各种科创作品,也深切地体会到科创的魅力,明年我还要带着更好的作品参赛。”

    (1)、阅读完资料一,小新说:“我国已经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你是否认同?并说明理由。
    (2)、结合资料,请你谈谈感受。至少写出三条。
  • 17、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我们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接续奋斗中跑出好成绩。校园社团开展“青春之约 挺膺担当”主题系列活动。

    【享受法治保障】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进程,取得了显著成就。学校“法治宣讲社团”开讲了,请你参与其中。

    (1)、除上述法律外,你还能举出哪些保障我们生活的法律?至少写出两例。
    (2)、法律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什么作用?
  • 18、2025年5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致贺信。他在贺信中强调“团结才能共赢,携手方可共进”。这体现(   )
    A、国家间只有竞争没有合作 B、要把提升发展速度放在首位 C、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 D、国家间应树立合作共赢理念
  • 19、下面“中国之车”的两组数字共同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最新成就,这说明(   )

    ①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②改革开放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③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④改革开放能解决我国发展中的所有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小新想在学校的“石榴红”校刊上投稿,摘抄了这样一段文字,你认为他的文章主题是(    )

    青海拉面承载着高原民族的坚韧与包容,它用一根面条的韧性织就传块与现代交融的产业新篇,以一碗汤的温度烹煮中华民族的团站盛宴

    A、数字赋能带动拉面产业的智慧转型 B、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动实践 C、青海拉面独特味道深受所有人喜爱 D、各民族积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