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为了使2025年中秋、国庆“双节”假期更有意义,小安提前制订了假期计划,部分内容如下:

    1.跟长辈学做月饼。

    ⒉.和爸爸妈妈回农村老家进行秋收劳动。

    3.参加文明交通劝导宣传活动,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引导市民文明出行。

    小安执行该假期计划有利于(     )

    ①重视课外实践活动,忽视课堂学习      

    ②学习生活技能,学会尊重劳动

    ③学习行为规范,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④体验社会生活,提升综合能力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 2、每年的9月8日是国际扫盲日。随着知识的迭代更新,“文盲”的概念发生了改变。那些思想懒惰、不愿更新知识结构、不愿学习新技术和新事物的人会被认为是“现代文盲”。这启示我们(     )

    ①社会化伴随我们一生,要持续学习       

    ②要主动学习,因为学习是我们人生中唯一的任务       

    ③终身学习能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需要       

    ④要学习知识,提升能力,促进自我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现代化,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这说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     )
    A、社会由个体组成,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 B、社会为个人提供物质条件和精神滋养 C、个人的成长完全依赖社会资源 D、人是社会的人,但是可以脱离社会而存在
  • 4、下图是初中生小雷对市民交通出行变化的调查。图中的变化反映出(     )

    ①社会充满活力,社会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

    ②社会在不断进步,我们的出行条件越来越好

    ③关注社会生活,可以提升我们的学习成绩

    ④祖国日益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5、DeepSeek火爆出圈,人工智能(AI)也成为一些学生完成作业的辅助“神器”。对此,你应该对他们说(     )
    A、要充分运用,解决一切问题 B、要独立思考,绝不上网搜索 C、要远离网络,遵守学校纪律 D、要合理利用,避免产生依赖
  • 6、在家里,小亮在父母的帮助下,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家务;在学校,他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学会了团队合作、与人交往的技巧。这体现了(     )
    A、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行为规范 B、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生活技能 C、只有参加社团活动才能实现社会化 D、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学习扮演社会角色
  • 7、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田野里架起直播间,土特产变身“特色产品”,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年轻人变身“新农人”,手机成了“新农机”。可见,网络能(     )
    A、拓宽了人际交往渠道,使人际交往更方便 B、快速消除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C、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D、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 8、2025年6月18日,仙林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咏梅社区联合南京师范大学绿迹生态守护者队,在咏梅社区中心成功举办了“银发聚力添新绿,智慧赋能暖夕阳”双课堂活动。“智享银龄”课堂率先开讲,志愿者们指导老人使用智能手机时强调防范诈骗信息。本次课堂内容体现了传播网络正能量的具体做法是(     )
    A、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利用网络贡献向上向善力量 B、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投身于公益行动 C、提高媒介素养,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 D、共同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 9、为了使2025年中秋、国庆“双节”假期更有意义,小秦提前制定了假期计划,部分内容如下:

    1.跟长辈学做月饼。

    2.参加文明交通劝导宣传活动,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引导市民文明出行。

    下列对小秦的假期计划的点评,你赞同的有(     )

    ①小美: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学习生活技能和行为规范

    ②小阳:通过参与活动可以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

    ③小西:小秦执行该假期计划有利于养成亲社会行为

    ④小敏:浪费了宝贵的课余时间,不如多做几道练习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0、2025年7月5日,山西师范大学“236星火科普实践队”的青年志愿者前往吕梁市石楼县留村,深入探访红色历史,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增强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这告诉我们亲社会行为(     )
    A、是大学生必须参与的行为 B、需要作出伟大的贡献 C、就是善于表现自己的行为 D、在社会实践中养成
  • 11、“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意为喜欢集群而又厌恶独处,彼此之间相互扶持、相互帮助,才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快乐。下列行为与其意思相符的是(     )

    ①看到发生火情,马上拨打火警电话       ②关注某地灾情并踊跃捐款捐物

    ③朋友想抄自己的作业,立马递过去       ④积极参加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2、在交通工具上,从马车到火车、汽车、飞机,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舒适,“千里江陵一日还”成为现实,“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已成为历史。面对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我们青少年要(     )

    ①热爱生活

    ②积极融入社会

    ③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

    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2025年4月,在海南举行的第五届消博会热度不减,品牌数量、规模影响力等再创新高。近百款全球首发新品密集亮相,高含“科”量展品引领消费新时尚。记者在现场看到,多国企业共同开启买买买卖卖卖模式。这意味着(     )
    A、人们的交往方式越来越丰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B、人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在岗位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C、社会生活中的物质产品数量繁多,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选择 D、消费成为一种时尚,人们只有不断消费才能为社会发展作贡献
  • 14、某校开展“智能科技的奥秘”主题研学,以下是活动过程。据此可知此次研学的目的是让学生(     )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了解无人机与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历程

    参观科大讯飞,体验智能语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参观机器人工作坊,体验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

    ①提前进入社会,应对全球科技挑战

    ②在社会活动中热心帮助他人

    ③关心社会发展,为祖国成就而自豪

    ④融入社会,培育亲社会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子女;学校里,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在商店里,我们是顾客……这说明(     )
    A、我们的身份具有不确定性,随时会发生变化 B、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C、社会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D、每个人是社会“大网”上一个无关紧要的点
  • 16、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下列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生活的做法是(     )

    ①国庆期间去电影院看电影

    ②经常和朋友一起打游戏到深夜

    ③周末和父母一起去博物馆参观游览

    ④假期和同学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7、星期天,小果随爸爸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他们家的这种关系类型是(     )
    A、血缘关系 B、业缘关系 C、地缘关系 D、婚姻关系
  • 18、根据下列情境,回答问题。

    情境   轩宇是一个初中生、平时他会借助互联网查阅资料、学习新知、购买学习生活物品、和朋友沟通交流、甚至可以参与网络问政等等,从而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但是有一天他在某中学的贴吧上发现有人发了丑化林林同学的照片,并引发了一些嘲讽的评论和跟帖,对此,他感到很气愤。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及自身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体现的网络积极影响有哪些?(答出两点即可)
    (2)、对于在贴吧发同学丑照一事,如果你是轩宇,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3)、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作为青少年,在网络上我们不仅不要触碰道德与法律的底线,同时更要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对此我们应该怎样做?
  • 19、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材料二   每个人从出生起,就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学习接受知识技能,从而使自己慢慢融入社会大家庭,这个过程也就是每个人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1)、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你的社会身份有哪些?请举两例说明。
    (2)、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我们会得到哪些成长?(四个方面即可)
  • 20、某校八年级(1)班道德与法治老师组织学生们开展以“亲近社会,融入社会”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问题。

    【感受社会生活】

    班会上,小华跟大家分享了他在暑假期间的有趣经历。他到科技馆的儿童乐园当了一天的志愿者,引导和照顾前来玩耍的小朋友。一天下来,虽然累得精疲力竭,却很有成就感。

    (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感受社会生活?(答出一点即可)
    (2)、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