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列举“一五”计划时期交通运输领域成就一例:
  • 2、2025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请列举一位保家卫国的志愿军战士:
  • 3、运用表格归纳比较知识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请你选出“★”处最适合的内容(   )

    主题:★


    新中国成立前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以来

    交通

    很落后

    “自行车王国”

    2023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超过4.5万千米,稳居世界第一:汽车进入千家万户

    百姓衣衫褴褛

    凭布票购买、色彩样式单调

    丰富多彩、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

    A、教育事业的发展 B、社会生活的变迁 C、民族关系的和睦 D、国防力量的强大
  • 4、某药学家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经过数百次实验,最终研发出对疟疾治愈率很高的青蒿素类药物,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也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该药学家是(   )
    A、邓稼先 B、杨利伟 C、屠呦呦 D、莫言
  • 5、在外交部工作的周南说:“26届联大的两阿提案能通过,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上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表决结果一出来,许多非洲国冢代表热烈鼓掌。”他回忆的是(   )
    A、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 B、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 D、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6、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的军种是(   )
    A、空军 B、火箭军 C、网络空间部队 D、信息支援部队
  • 7、 1987年中国台湾地区热门电影电视主要有《跨过海峡》《返乡探亲》《落叶归根, 海外返乡行》等。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
    A、大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两岸人民共同反对“台独” C、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D、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 8、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认识和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B、1961年初开始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C、1976年10月,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结束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 9、“近年来,达州市开江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根山发展理念……将国储林项目作为推动森林‘四库'建设的有效抓手,做强‘三棵树'特色资源优势,成功打造全省建设‘天府森林四库’工作会两个现场示范点位,全县森林很盖率达到50.78%,居全市第三位,林业综合产值突破28亿元……”这主要体现了(   )新发展理念。
    A、开放 B、创新 C、绿色 D、协调
  • 10、下图是某同学复习时制作的思维导图。据此推断,该同学复习的内容是(   )

    A、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B、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11、暑假期间,小刚同学承担了一份关于中国20世纪80年代第一批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调查报告撰写任务,为获取一手资料需前往实地考察。以下最适合他前往的城市是(   )
    A、南京 B、上海 C、厦门 D、乌鲁木齐
  • 12、“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 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材料中改革进入新阶段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主要是因为(   )
    A、党中央作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B、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从政策的调整向制度的创新转变 C、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从农村向城市转移 D、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 13、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 (   )
    A、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B、从资本主义国家变成社会主义国家 C、从基本满足温饱变为全面实现小康 D、从封建专制国家变成人民民主国家
  • 14、下图是拍摄于1956年“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新厂牌”的照片,该企业的经营方式是(   )

    A、股份制 B、互助合作 C、自主经营 D、公私合营
  • 15、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人口流动高峰出现在1952〜1957年.城市职工的人数从1603万增加到3 101万,当时东三省成为主要的人口迁移目的地。上述人口流动(   )
    A、加快了农业集体化 B、支援了工业化建设 C、适应了对外开放的需要 D、推动了城市分配制度改革
  • 16、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说:“朝鲜战争给毛泽东以无可比拟的机会,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团结中国人民来支先新的和尚未经考验的革命政权。在争斗中所达到的爱国主义的一致给毛泽东以极大的帮助,使他能统一全国。”这段材料主要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A、打击了美国的国防实力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直接推动祖国完全统一
  • 17、为迎接开国大典的到来,中央组织清理杂草丛生的天安门广场,每天都有无数群众赶来参与义务劳动,由于人数过多, 不得不进行抽签。这一现象体现了(   )
    A、人民对新生政权的期待 B、新中国实现了独立自主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封建制度已经彻底废除
  • 18、某校组织七年级同学以“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为专题,开展探究学习。请你参与。

    以下是同学们收集的素材

    类别

    探究素材

    材料一图片

    材料二地图

    材料三文献

    元朝水陆交通都有重大的发展,主要有南北大运河的贯通、海道的开辟和以大都为中心的驿站的建置,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水陆交通网。此外,海上交通和通商港口也极为发达··元朝与中亚、西亚及更远的欧洲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联系。

    ——摘编自李斡《元代社会经济史稿》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拟一主题并加以解读。(选取两个及以上信息、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达成文)。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从宋朝到元朝水陆交通发展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认识。
  • 19、
    (1)、任务一【捜集资料分类整理】

    同学们为完成“大一统的国家治理”的项目化学习,搜集了以下图片

    材料一

    请你仿照示例,将上述材料分类,设定项目研究专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大一统国家政治文明演进的主要趋势。

    示例:专题:中国古代皇权的强化     选择材料:材料②和材料⑥

    专题1: 选择材料:材料和材料(填序号)

    专题2: 材料和材料(填序号)

    趋势:

    (2)、任务二:【解读史料了解举措】

    为进一步了解“大一统的国家治理”,有同学检索到下列两份史料

    材料二

    宋代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的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的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成功地维护政权的稳定。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针对大一统国家治理中的问题对地方权力进行调整的措施,并分析这一调整产生的积极作用。

    (3)、任务三:【论证观点提升认识】

    为增强对“大一统的国家治理”的认识,同学们围绕主题开展读书活动,摘编如下:

    材料三

    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过程中,统治者通常使用“因地制宜、因教顺俗、恩威并用”的策略。因地制宜,按照各地区、各民族的特点,建立不同的行政机构。因教顺俗,利用宗教,修其教不易其俗。恩威并用,对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封赐爵位,给予厚禄,或联姻,或会盟筵宴,施恩笼络,对破坏统一的叛乱割据势力则子以坚决的军事打击。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阅读材料三,任选其中一个策略。结合元朝和清朝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 20、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分类梳理中国古代书籍,其中横线处可填(   )

    第一类:《千金方》  《唐本草》  《本草纲目》

    第二类:《大衍历》      ▲      《授时历》

    第三类:《静夜思》   《如梦令》   《牡丹亭》

    A、“十二气历” B、《农政全书》 C、《西游记》 D、《永乐大典》
上一页 56 57 58 59 6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