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文中“操遂能克绍”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长平之战
-
2、(19分)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某班同学搜集了一些文物资料,打算制作一个专题展板,请你一起来参与。(1)、写出老子的主要政治主张。(2)、请从以下主题A、B、C中任选一个,仿照示例,选择上述文物中的两件,说明所选文物与主题之间的关系。
主题:A.社会动荡 B.经济发展 C.思想繁荣 D.文字发展
示例:
所选主题
文物序号
说明
D.文字发展
⑥
周成王时期的何尊可以研究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
⑦
刻有文字的商朝牛骨可以研究商朝时期的甲骨文
(3)、请为该专题展板写一段不少于30字的导览语。(要求:语言精练,逻辑合理。) -
3、(18分)农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商鞅变法废除旧的土地制度;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这些改革措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的局面。
(1)、依据材料一,完成下列表格。项目
成果
作用
生产工具
①
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为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耕作技术
②
水利工程
都江堰
③
(2)、依据材料二,说明此次改革的目的,并分析此次改革带来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请归纳推动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
4、(18分)朝代更替与制度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朝代更替】
材料一
(1)、写出朝代A的名称、B处的时间、朝代C的建立者以及D时期的主要特征。(2)、描述材料二发生的制度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制度?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王分封的对象,并分析该制度的作用。 -
5、 右图是某中学课题组在研究“春秋战国历史”时做的学习摘要。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早期国家的产生 D、民族关系的发展
-
6、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春秋时期问世的《黄帝内经》总结了医学经验 B、三星堆遗址出土了中原夏商王朝系统的玉礼器 C、“楚辞”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 D、《诗经》的代表作《离骚》充分表达了祖国对人民的热爱
-
7、某校准备编写《中华文明之光》校本教材,书稿目录如下,请你为横线处选择恰当的标题 ( )A、诸侯叛乱保疆土 B、司母戊鼎说青铜 C、百家争鸣论时局 D、罢黜百家立儒家
-
8、某一学派在其学说中主张:“道私者乱,道法者治。”“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孟子 B、墨子 C、韩非 D、孔子
-
9、下图所示内容反映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 )A、顺应自然 B、结构精巧 C、功能齐全 D、造福千秋
-
10、某电视栏目展示了文物“商鞅方升”(如右图),并介绍了它的前世今生。这一文物是商鞅变法中哪一项举措的佐证 ( )A、加重刑罚 B、奖励农耕 C、确立县制 D、统一度量衡
-
11、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右图反映的史实是 (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战国七雄,干戈不息 C、春秋争霸,中兴伟业 D、周王分封,拓宽疆土
-
12、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 )A、稳定政局,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扩大统治范围,推动中原文明的扩展 C、促成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开拓疆域 D、确立周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统治
-
13、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以人为骑尽作乐”,下联是“炮烙之刑极淫威”,横批是“作茧自缚”。这副对联反映出夏朝和商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外敌入侵 B、实行暴政 C、人民起义 D、自然灾害
-
14、《三字经》记载:“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其中“家天下”指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奴隶制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人民斗争的矛头开始指向帝国主义,提出了“保护中原,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于社稷,佑民于农夫而护村坊”等口号。但这一斗争最后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随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中对中国产生的危害和社会影响最大的是哪次战争。列举中国人民“反入侵”斗争的两位代表人物。(2)、根据材料二,写出“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指的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哪一次斗争。材料二所述“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危害?(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近代中国入侵与反入侵斗争的感想。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 中国三十年的自强运动确实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文明系统的初步基础,它同中国原先固有的物质文明系统必然形成矛盾和斗争。显然,这种新型的物质文明系统,其文化影响绝不可能仅局限于器物层面——物态文化层面,它将通过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根纽带,必然地向着制度文化层面、意识文化层面推进。
材料三 我们在道光年间虽受了重大打击,但仍旧不觉悟,直至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曾国藩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有为领导的变法运动要变更政治制度,其最后目的是要建立君主立宪……这无疑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材料二共同所指的是当时清政府进行的哪项探索。概括该探索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指出材料三中“重大打击”是哪一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者认为变法运动“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的原因。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年份
事件 事件
1851年
洪秀全发动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853年
曾国藩以湖南团练为基础,创建湘军
1856年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5年
曾国藩与李鸿章等人在上海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74年
日本入侵中国台湾
1885年
近代中国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建成
1888年
北洋舰队建立
材料二 洋务派对清朝军队进行革新:1865—1895年,洋务派在各地创办了20多个制造枪炮、弹药和船舰的工厂。19世纪70年代,淮军已“尽弃中国习用之抬鸟枪,而变为洋枪队”。……经过苦心经营,洋务派建立起了北洋、南洋和福建水师。尤以北洋水师实力最强,其规模时居世界第四,其中定远舰、镇远舰的购置,给日本以很大的威慑,推迟了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时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中重创日本海军,阻止了日本侵略军的长驱直入。
——摘编自武吉庆主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派开办洋务的目的。(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洋务派在军队革新方面的表现。(8分)根据材料二,分析洋务派革新军队产生的影响。(3)、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洋务派要改变当时中国在哪一领域的落后局面?( -
18、 1901年9月,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条约。某部影视剧曾刻画了该条约签订的场景:当时庆亲王奕劻实为清朝总代表,最终应该奕劻签字,在签字的过程中,奕劻踌躇不定,几次拿起笔又放下。李鸿章走过去说道:“人最难写的就是自己的名字,签在这卖国条约上,就是千古骂名,王爷还年轻,路还长着呢,还是由我来吧。”李鸿章签订的“卖国条约”标志着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19、下侧漫画中的配文是“注意,伙计们,一起拉,但是不要比其他人用力”。该漫画反映了 ( )A、八国联军侵华以失败告终 B、“门户开放”政策的落实 C、中国仍然是世界强国 D、列强联合侵华但又各谋私利
-
20、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加紧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阴谋瓜分中国。义和团运动就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反抗压迫和剥削,反抗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革命运动。从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出的是义和团运动 ( )A、发生的背景 B、斗争的目标 C、领导的阶级 D、历史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