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儒家学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我国历史影响极大。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主张包括( )
①“无为而治” ②“为政以德” ③“民贵君轻” ④“兼爱”“非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2、下面是1965年出土于四川成都的战国铜壶,壶身刻有水陆攻战图案,展现了人们习射、攻城、舟战等场景,被誉为战国的“清明上河图”。该铜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周室衰微、诸侯争霸 B、兼并战争、干戈不息 C、使用铁器、发展生产 D、礼崩乐坏、变法改革
-
3、有学者认为:都江堰的开凿使成都平原渠河纵横,“灌溉蜀郡田畴以亿万计,蜀用富饶,号称陆海”,灌溉之利与航运之便使成都成为古代著名的繁华都市之一。该学者意在说明( )A、成都平原在古代的地位 B、都江堰工程技术水平高 C、都江堰产生的社会功效 D、成都平原水旱灾害减少
-
4、下列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5、一名同学搜集了铁制农具的出现、勾践剑与夫差矛、商鞅方升、围魏救赵示意图等图片,它们共同反映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B、吴越两国的争霸 C、秦国变法后实现国富兵强 D、早期国家的产生
-
6、《论语·季氏第十六》对春秋政治形势的描述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反映了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王室昏庸,诸侯讨伐 C、“尊王攘夷”,辅助弱小 D、分封诸侯,讨伐外夷
-
7、探究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技能。根据提示,下面方框内应填入( )
①使用铁制农具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②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 ③农民起义频繁 ④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8、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 )A、中华文明的演进 B、生产工具的进步 C、耕作技术的发展 D、古代纹饰的演进
-
9、右下面是北京琉璃河遗址出土的铜罍(léi),其内壁有“令(命)克(召公之子)侯于匽(燕)”的铭文。《史记·燕召公世家》中有“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的记载。《史记》的记载与考古发现相互印证了( )A、禅让制的出现 B、夏朝的建立 C、武王伐纣 D、分封制的实行
-
10、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完《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后制作的卡片,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哪张卡片存在错误信息( )A、
B、
C、
D、
-
11、下面所示遗址的考古发现,反映了哪一时期的文明进程(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
1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民族迁徙。小明制作了下表来总结本单元的相关知识。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帮他完成表格。
问题探究
政治
形势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示意图
(1)请分别写出A、B、C、D所代表的政权名称和E所代表的阶段名称。
A.____;B.____;C.____;D.____;E.____。
经济
状况
材料二 从东汉末年至南朝末年,为躲避北方战乱而南迁的人口已近百万。南迁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移民到达岭南一带。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给江南地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带动了商业的勃兴、都市的繁荣以及对外贸易的发展,江南的经济逐渐开始赶超北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以及对中国经济格局的影响。
民族
关系
(3)为了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迁都____。请列举两项北魏孝文帝学习汉族文化的具体措施。
科技
文化
(4)三国时期魏国的数学家____最早提出圆周率的计算方法。____运用这种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5)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高度。他的代表作《____》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6)他们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总结
(7)依据所学,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
-
13、改革是贯穿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二 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管制和律令。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1)、材料一中的“商君”是指哪一历史人物?写出改革中最能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措施。(2)、依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并分析此次改革的意义。(3)、综合两则材料,谈谈两次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 -
14、重要战役影响历史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战役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特点
①
②
③
⑦
④
曹军与孙
刘联军
⑤
383年
⑥
东晋胜利
(1)、读图,将表格信息填写完整。(2)、综合材料,对“重要战役影响历史发展进程”进行论述。 -
15、观察下图可知,南北朝时期的科技 ( )
贾思勰汲取农民生产的经验,并在生产实践中加以证明和丰富,著成《齐民要术》。
郦道元在研究前人地理学著作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完成了《水经注》一书。
祖冲之在三国时期魏国的数学家刘徽所创“割圆术”的基础上,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
A、集中于农业领域 B、成果领先于世界 C、继承与创新结合 D、注重以民生为本 -
16、下面是一位七年级学生使用AI技术生成的知识结构图,“?”处是他限定的主题词。据图推知,该主题词应是 ( )A、人口迁徙 B、区域开发 C、民族交融 D、制度创新
-
17、东汉《风俗通》中说:“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椅子)。”晋人《搜神记》中也说:“胡床,戎翟(狄)之器也。”南北朝时期,胡床逐渐在民间普及。对这些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内迁各族的习俗影响了汉族 B、灵帝的生活太奢华 C、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 D、晋朝人不喜欢胡床
-
18、七年级学生排练历史情景剧《北魏孝文帝》,下列情景设置符合史实的是 ( )A、孝文帝带领百余万鲜卑族迁都长安 B、孝文帝鼓励穿鲜卑族服,禁改汉姓 C、张骞向孝文帝讲述西域各国的风情 D、官员们在朝廷上使用汉语上书言事
-
19、右面《北朝重要历史人物民族分布示意图》包含的信息有 ( )A、“文景之治”的效果 B、三国鼎立的形成 C、北魏改革的作用 D、百家争鸣的影响
-
20、成语作为语言的精华所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对历史学习也有特殊的价值。下列成语对应史实正确的是 ( )A、完璧归赵—巨鹿之战 B、草木皆兵—淝水之战 C、负荆请罪—赤壁之战 D、远交近攻—官渡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