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纵观历史,制度的确立、发展、完善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摘编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3页
材料二:在中华文明史上,唐代是一个少有的既善于继承又能够兼收并蓄的朝代。人们注意到唐代因多种文化汇聚而出现文化昌盛的情况,认为唐代之所以朝气蓬勃、富有生机,一是唐代的社会文化能条贯、折中数百年的遗产,二是能兼容并包地摄取其他民族甚至外来的各种文化营养。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南海传来的南亚文明,它们对唐代中国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宗教、艺术、实用器物等方面。
一一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宋太祖为了根除唐末以来武将跋扈地方的弊病,选派文臣担任州一级长官,称知州,取代不通治道的武将。为了限制知州的权力,在州一级设置通判一职,通判的权力很大,可以直接向皇帝奏事。
一一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回答,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确立的意义。(2)、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说明唐代是一个“既善于继承又能够兼收并蓄的朝代”。(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太祖政治统治的措施,并说出宋太祖“选派文臣担任州一级长官”的原因。(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中国的治国理政有哪些经验值得吸收借鉴? -
2、据统计,元朝时全国的驿站总数超过了1 500个,分布于中原地区、蒙古高原、黑龙江流域、青藏高原等地。陆地有陆站,河边有水站、海边有海站,在黑龙江一带的冰冻地区还有以狗拉车为工具的“狗站”,“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据此可知,驿站的设立( )A、缓和了各民族间的矛盾 B、促进了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 C、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 D、有助于巩固元朝大一统局面
-
3、元朝的行省只有支用地方留用财赋1000锭以下的权力,超过数额,必须咨请中书省批准,违规必惩。仁宗时,岭北行省官员忻都擅自支钱犒军,即被免官。这表明( )A、行省制利于加强集权 B、地方财政极其困难 C、元代军费支出占比大 D、元代贪腐现象普遍
-
4、下面为某同学制作的有关辽和西夏知识点的表格,其中①②③依次填写的内容应是( )
政权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建立时间
辽
①
③
上京
10世纪初
西夏
②
元昊
兴庆
11世纪前期
A、党项 契丹 元弘 B、契丹 党项 耶律阿保机 C、蒙古 契丹 阿保机 D、契丹 党项 石敬塘 -
5、 下表为王安石变法前北宋三位皇帝部分年份的财政收支表,从下表可以反映出王安石在1069年进行变法的背景是( )
年代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12625万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A、中央集权加强 B、财政危机加重 C、提倡“崇文抑武” D、对外战争失利 -
6、 “书中自有黄金屋”“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等俗语都出自北宋。这主要是由于北宋(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实现了国家大一统 C、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 D、对外文化交流频繁
-
7、据史料记载,孙思邈编著的《千金方》突破了汉朝名医张仲景学说的理论框架。他认为,诊断不必完全根据《黄帝内经》,用药也不必完全根据《神农本草经》,只需吸取其中合理成分即可。这体现了孙思邈治学方面注重( )A、旁征博引大量史料 B、借鉴前代经验 C、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D、扩展研究体系
-
8、唐朝时期,一些胡人贵族曾掌握着唐朝的大权,对唐朝的政治和军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胡人在唐朝时期也出现了许多使用汉字的文献,如女真族的《女真文字》和突厥人的《突厥文字》等。唐朝的文学艺术中也有很多反映胡人生活和文化的作品。这些现象( )A、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强化 B、反映了民族政权的建立 C、有利于巩固政权的统一 D、体现了民族交往与交融
-
9、 隋建国初期规定:成丁年龄由18岁提高到21岁、22岁,受田仍为18岁,成丁服役时间也由1个月减为20天。后来,规定百姓年满50者收庸免役,一般是3尺绢顶1日役。调绢也由4丈减为2丈。这有利于( )A、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B、加强中央集权 C、加强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D、“开元盛世”出现
-
10、制度变革是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变革创新精神的民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 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令;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 如认为不当,可以封还和加以驳正,称封驳;尚书省负责贯彻各种政令。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 政。六部指的是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礼部。
——摘编自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行政制度?据材料一 ,分析该制度权力运行的特点。
(2)、材料二 (宋太祖)问普曰:“ 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帝王凡易十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 其故何也 ……”普曰:“ 此非它故,数十年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 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摘编自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根据材料二,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宋朝在制度方面又有 何创新举措?
(3)、材料三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意:全都)不逮(意: 比不上)元。 ……立中书省一 ,行中书省十有 一 ……——摘编自宋濂《元史 · 地理志》
材料三中“立中书省一 ,行中书省十有一”反映出元朝实行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元朝实施这一制度 的目的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请你谈谈对国家制度建设的认识或启示。 -
11、民族自信在于一个民族认识到自己对整个人类发展的崇高价值。且不说秦汉雄风单是大唐气象就让多少人荡气回肠。锦绣两宋,大元一统,犹如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画卷,溶进了中华民族的血脉, 凝固成人类的精神家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盛世大唐】
材料一 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 ……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 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唐朝不仅有吸纳世界文化精华的魄力,也有远播中华文化的气度与能力。试从 “吸纳”和“远播”两方面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2)、【锦绣两宋】材料二 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海外贸易高度 繁华,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 诸国发展商贸,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宋朝海外贸易发达,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结合所学,概括宋朝 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3)、【大元一统】材料三 若元(元朝), 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 为一 ,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 难以里数限者矣。
——摘编自宋濂 《元史》
元朝疆域辽阔,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统治者因地制宜,设置了哪一机构管辖澎湖和琉球?
(4)、综上信息,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如何坚定民族自信。 -
12、唐朝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顶峰,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世民认为国家兴衰的关键在于是否能通过纳谏防 止和改正错误,因此他提倡和鼓励诤谏使贞观年间政治生活 趋向健康、和谐。
——《中国古代历史》
材料二 唐初统治者在隋制基础上,完善了该制度。这样的机构设置,既可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又可提高行政效 率,保障中央集权的正常运转,加强中央的统治力量。相权 被削弱,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皇权。这一制度为以后的朝代所 沿袭。
——摘编自袁刚《隋唐三省体制祈论》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 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
——【唐】杜甫《忆昔》
材料四 盛世的实现,首先以开明君主的出现为前提。纵观历史可以看出,君主的品德修养,对于 盛世有决定作用 ……历史上任何朝代的任何盛世,都需要一大批清官廉吏 ……盛世的出现,还需要整个 统治集团善于吸取前代教训,居安思危 ……另外,盛世的形成,需要有相当的时间。 一般来说,需要几 代人的努力。
——《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李世民认为国家兴衰的关键是什么?由此出现了哪些名臣?(列举一例)在他统治时期出现 了哪一盛世局面?(2)、材料二中的图是唐代实行的什么制度?依据材料说说该制度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3)、杜甫的诗描写了唐朝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这一盛世景象历史上称之为什么?出现在哪位 皇帝统治时期?(4)、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古代盛世得以实现所需要具备的条件。 -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曾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故其部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 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
材料三 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 经“ 和同为一家 ”了。
(1)、材料一中唐太宗的这句话体现了他处理民族关系怎样的主张?西北各族尊奉他为什么?(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唐朝与吐蕃的和亲对唐蕃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除了和亲政策外,唐朝还采取了册封措施来加强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请举两例。(4)、说出盛唐时期唐的疆域四至。 -
14、王兵同学在阅读了《契丹国志》、《细说宋朝》、《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等相关书籍后,完成了历 史老师布置的探究性作业。该作业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封建国家的统一时代 C、军阀割据混战时代 D、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
15、英国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普评价说,中国古代某时期组织的子午线长度测量是“科学史上划时代的创 举”。这个创举由谁主持完成( )A、毕昇 B、沈括 C、僧一行 D、郭守敬
-
16、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 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被称为“诗圣”的是( )A、李白 B、白居易 C、杜甫 D、苏轼
-
17、据《文献通考》记载:国家税收,治平中期为 12298700 石,熙宁十年( 1077 年)剧增到 52101029 石,增长了 4 倍。中央积蓄的钱粟,“ 可以支二十年之用”。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
18、胡曾《咏史诗·汴水》诗云:“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这首诗旨在表达( )A、隋朝统一的意义 B、大运河导致了水灾 C、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D、大运河阻塞了水路
-
19、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 21 帝,享国 289 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强盛朝代之一。唐朝 灭亡的标志是( )A、安史之乱爆发 B、李渊称帝,定都长安 C、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D、朱温建立后梁政权
-
20、“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诗句能补证“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是( )A、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B、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C、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