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北宋时期,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路、府主官。设置转运使负责财权,调集地方部队精锐入禁军拱卫京师。这些政策旨在( )A、防止农民起义 B、加强中央集权 C、保护帝王安全 D、重文轻武
-
2、如果给方框内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
●文成公主入藏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开元盛世
●遣唐使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3、下表是某部历史剧中呈现的场景,其中的“高僧”指的是( )
场景一 大唐天宝年间,一名扬州高僧受邀前往日本传法。某日,高僧率领一众弟子杨帆启程。
场景二 高僧六次出海,历尽艰辛,双目失明后仍不屈不挠......一次行船中途有人问高僧顶风波浪不改初衷的原因,高僧答道:“此为佛法,何惜性命?”
A、玄奘 B、阿倍仲麻吕 C、鉴真 D、马可·波罗 -
4、“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描述的是( )A、
B、
C、
D、
-
5、他是大唐盛世的形象代言人,一手开创了大唐王朝的黄金时代;唐朝又在他的统治下遭遇了最大的一次劫难。“黄金时代”指的是( )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
6、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的《旧唐书》抨击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也有史学家认为:“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能为后者的结论提供佐证的是武则天( )A、注重文教编修 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朝政腐败民生凋敝 D、执政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
7、
电影是一种艺术,也是历史的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南宋到清代,皮影戏逐渐流传到欧洲,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幕影艺术;19世纪,照相术、摄影术先后产生,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吸取爱迪生、马莱等人的经验,制作出“活动电影机”,并在巴黎街头举行了放映活动,电影由此诞生。
——摘编自罗莉《技术与电影艺术的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电影产生的条件。
材料二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人在美国好莱坞电影中都是堕落、阴险、邪恶的负面形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美国好莱坞电影一改往日丑化中国人形象的做法,转而描写中国军民英勇作战的样貌,逐渐开始塑造积极正面的中国形象。
——摘编自包柄静《二战时期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形象研究》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电影里中国形象在不同时期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影视创作来源于真实的历史现实。
电影《摩登时代》的背景设定在20世纪3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机械大工业高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
图1《我的1919》
图2《珍珠港》
图3《长津湖》
——整编自《豆瓣网》影视海报
(3)参照电影《摩登时代》故事背景的介绍,选择材料三图1至图3中的任一电影,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描述。
材料四 部分中外经典电影摘录
中外经典电影
相关历史事件
《麦哲伦》
新航路开辟
《为奴十二年》
黑奴贸易
《林肯》
美国南北战争
《摩登时代》
工业革命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最后的武士》
日本明治维新
《甲午风云》
中日甲午战争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
《拯救大兵瑞恩》
诺曼底登陆
《美丽人生》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整编自《豆瓣网》影视影评
(4)从材料四中选择两个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
8、
服饰作为社会文化的符号,它的变化折射出人类社会的政治变革、经济变化和风尚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英国从印度的殖民地引进了棉纺织技术,从美洲获取了廉价的棉花,舒适的棉制服装广受消费者欢迎,社会需求旺盛。1764年,机械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同时能纺8根纱的纺纱机。
——摘编自王章辉《工业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技术发明, 并概括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
孙中山所穿的中山装
1912年“改元易服”成为关系民生的社会话题。……孙中山提出新式服装既要具备革命精神的特点,又要符合了中国人审美愿望:既要具有方便、经济、实用,适用面广的优点,又要能体现中国人含蓄、持重的民族性格特征的具体要求。
——摘编自肖芙蓉《中山装衣型造型研究》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材料二中“改元易服”相关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山装的特点。
材料三
数据来源:艾媒数据中心
重视传统文化的回归让汉服成为国人展现自身文化自信的窗口,加之短视频的宣传效果,不少人产生了尝试汉服的念头。……景区、博物馆、游戏、影视剧与、汉服的跨界合作正成为一大趋势。以洛阳为例,洛邑古城的“汉服打卡地”,在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就引流拉动全市旅游收入177亿元。
——摘编自环球时报《“汉服热”正在带火”汉服经济”》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20年以来中国汉服市场规模的变化。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4)综上所述,归纳推动服饰变迁的因素
-
9、
人才选拔和管理是国家治理的关键环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历史时期
夏商周
战国
魏晋南北朝
隋唐以后
名称
世卿世禄
军功授爵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选拔方式
宗法世袭
举荐、军功
中正品评
②
选官标准
①
才能、军功
门第
才学
科举制为统治阶层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具有很高人文素养的行政管理人才,它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世袭垄断,极大地提高了平民知识分子投身政治活动的积极性。
——摘编自2013年12月4日人才交流网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②处内容填写,并概括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的作用。材料二 议事会是抽签选举的,议员五百人,每一部落五十人,主席团职位由各部落轮流担任,其次序由抽签决定。
——摘编自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2)材料二反映了古代雅典公民的哪两种参政方式?体现了雅典政治的什么特点?材料三 工业革命后,英、美等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迫使政府增加管理社会事务的职位,如增设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以提高工作效率。旧有的人事任用制度造成了结党营私、贪污腐化等弊端。在借鉴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基础上,确立了文官考试录用制度。
——摘编自姚琦《略论西方主要国家文官考试制度》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英美国家确立文官考试制度的原因 -
10、以下是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部分目录,这一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第2课 俄国的改革…6
第3课 美国内战…10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14
A、欧美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B、19世纪60年代的革命和改革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世界 -
11、《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电影改编自中国神话故事,其中哪吒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与西方人文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哪吒的观点最接近以下哪一种思想A、崇尚理性,强调天赋人权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反对专制,追求民主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
12、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等词汇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社会思想文化的繁荣 B、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 C、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善 D、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
13、2019年党中央作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决策。与世界一流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趋于一个独特的“中国模式”。这种“中国模式”指的是( )A、“一带一路”下的和平发展 B、改革开放设立经济特区 C、“一国两制”下的合作发展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14、1950年5月,刘少奇在给姐姐的信中这样写道:“你家过去主要是靠收租吃饭的,是别人养活你们的,所以你应该感谢那些送租给你们、养活你们的作田人。你们以后应该劳动,自己作田,否则,你们就没有饭吃……”材料中“你们”的身份是( )A、农民 B、地主 C、工商业 D、封建官僚
-
15、下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奋斗历程的时间轴。其中②阶段特征是( )A、旭日东升,初露锋芒 B、燎原星火,战略转移 C、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D、命运抉择,日月新天
-
16、甲午之败把我国现代化运动的第一阶段“科技现代化”的总成绩,给冤枉地报废了。材料中的“科技现代化”指的是( )A、师夷长技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
17、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超级工作狂”,一天要办400多件政务,使得朱元璋如此勤政的根本原因是( )A、事务繁多 B、工作效率低 C、废除了丞相 D、精力旺盛
-
18、影视剧《国色芳华》中有一幕,因长安夏季闷热,唐朝人往往采用西亚的一些方法建一个凉亭,把水引到屋顶上,再让水从亭檐上面洒落下来,以达到降温的目的,这情景反映了( )A、中外文化的交流频繁 B、唐代民族交融的新高度 C、唐朝对周边有吸引力 D、唐文化开放包容的特色
-
19、下图是秦朝的半两钱和汉朝的五铢钱,作为实物史料可直接用于研究秦汉( )A、货币形制 B、税收政策 C、地方治理 D、铸币权限
-
20、“工匠精神”是指手艺工人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理念。战国时期既演绎川西平原富庶的历史画卷,又体现“工匠精神”的著名工程是( )A、郑国渠 B、长城 C、都江堰 D、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