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表(来源:依据2023 年印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2-44页内容制作),结合所学可知(     )

    时间

    1980年

    1984年

    1985 年

    1990 年

    1992年

    2001年

    开放地域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地区

    上海浦东开发区

    重庆、武汉昆明、成都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开始于1980年 B、改革开放加速了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C、我国对外开放地域逐渐向纵深推进 D、对外开放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2、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都体现了(     )
    A、军民情深、开天辟地的精神 B、不怕牺牲、保家卫国的精神 C、勇担使命、无私奉献的精神 D、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
  • 3、195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1.32亿吨,人均占有478斤;1952年,增长为1.63亿吨,人均占有570斤。这中变化反映了(     )
    A、生产力解放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B、全国农村都已经顺利完成了土地改革 C、《中国土地法大纲》激发了农民热情 D、农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 4、1945年8月28 日,毛泽东一行从延安飞抵重庆,这一轰动国内外的大事,受到舆论的热烈赞誉。诗人柳亚子称颂毛泽东这一行动是“弥天大勇”。获得这一称颂是因为毛泽东(     )
    A、开启了第三次国共合作征程 B、为和平以惊人胆魄深入险境 C、阻滞了美国侵略中国的步伐 D、避免了国共划江而治的局面
  • 5、下图所示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北大教授陈平原称其为“一代名刊”。这本杂志(     )

    A、因宣传共产党早期组织而命名 B、由陈独秀在历史名城北京创办 C、是新文化运动唯一的重要阵地 D、猛烈抨击封建旧道德和旧文化
  • 6、以梁启超为首的进步党人,在革命党和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反袁斗争的推动下,联合国民党人与西南地方实力派共同发动战争,并在蔡锷的通电中宣誓“拥护共和国体,使帝制永不发生”。这场“战争”(     )
    A、因国民党力量涣散而失败 B、迫使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 C、首先从武昌宣告独立开始 D、使南京政府实现全国统一
  • 7、下图中的报纸都创办于19世纪末,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这些报纸共同宣传的思想是(     )

    A、自强求富 B、维新变法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 8、咸丰十年(1860年)成为清政府又一个屈辱的年份,被迫签订条约:“直隶省之天津府克日通商,与别口无异”“将粤东九龙司地方一区,交与大英驻扎粤省暂充英法总局正使功赐三等宝星巴夏礼代国立批永租在案”。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 9、600多年前,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七下西洋”,远涉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去的是茶叶、瓷器、丝绸、工艺等。当时的航海活动(     )
    A、与所到的亚非各国发生了激烈冲突 B、促进了我国与欧美国家的经济交流 C、对非洲国家的财富进行了大肆掠夺 D、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 10、下图所示人物在青年时代便“思大有为于天下”。他一生征战,成为蒙古民族光辉历史的缔造者之一,他缔造的“光辉历史”是(     )

    忽必烈像

    A、学习中原王朝统治方式 B、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 C、被蒙古尊称为成吉思汗 D、先后灭掉西夏和金政权
  • 11、历史学家黄仁宇曾这样评价一个人:“他在公元976年去世,即算按照传统‘盖棺论定’的立场看来,也算得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人物。而注意事业上的成功,也是宋太祖自己的一生宗旨。”“他”的成功包括(     )
    A、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B、任用贤臣魏征开创盛世局面 C、支持王安石变法摆脱了危机 D、积极抗金与金形成对峙局面
  • 12、2025年3月6日晚,大型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剧院首演,以中国民乐的旋律向观众讲述一代高僧玄奘的传奇旅程,现场座无虚席,反响热烈。历史上这位“高僧”(     )
    A、自己整理并写成了《大唐西域记》 B、取经回国后收到唐玄宗的隆重招待 C、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D、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 13、下图所示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经此一战(     )

                        官渡之战示意图

    A、曹操和刘备的力量对比发生改变 B、三国鼎立的局面从此正式形成了 C、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D、北方再度陷入了分裂和混战状态
  • 14、这场战役使商王朝五百多年的基业彻底葬送,周王朝则从此确立了在中原地区的主导地位,周天子成为天下新秩序的共主,开启了周王朝八百多年的统治。这一战周军取胜的原因之一是(     )
    A、周王组成了庞大的政治联盟 B、周王调集了各诸侯国的军队 C、商汤残暴统治引发民众反抗 D、盘庚带领的商军在阵前倒戈
  • 15、下图中的考古发现证实了(     )

    A、河姆渡人培育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稻 B、中国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重要贡献 C、半坡居民培育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粟 D、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农作物培育地
  • 16、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要从本国国情出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大的工业国;经济结构从重生产轻消费的重工业基础建设,转向轻重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合理发展;完成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两步走目标,达到小康水平,社会消费不断升级;当前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变迁,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探索,验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摘编自王志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结构变迁历程与未来方向》

    结合材料,从下面的史事中任选两例互相关联的事件,以“经济政策的调整要立足于本国国情”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土地改革   三大改造 大跃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西部大开发

  • 17、国际关系格局的不断变化与调整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和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8世纪,欧洲的殖民扩张是“以最残酷的暴力方式进行赤裸裸的劫掠”,西班牙人在美洲开采矿山……英国人则从事贩卖黑奴的勾当。这一时期,北美沦为英、法的殖民地,拉美则被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征服,而亚洲则仅有若干沿海据点被占领,广大内地暂时还没有遭到殖民侵略。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   从1870年到1913年,美国的工业生产由原来的世界第二位升至第一位,德国由第三位升至第二位,英国则由第一位降至第三位,20世纪初,世界已被瓜分完毕,英国占有了最大份额的殖民地,德国则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列强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寻找同盟者,以维护既得利益及取得争霸场上的战略优势。于是,在欧洲舞台上逐渐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摘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   冷战出现后,许多人认为,西欧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对付所谓苏联的西进威胁,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同时,德国境内的鲁尔是德国钢铁工业的中心,是德国建立强大军事力量、发动战争的基础。随着联邦德国经济的恢复,鲁尔的发展越来越成为法国最担心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法国外长提出了一个联合方案,即将法国与联邦德国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合机构的管制之下。

    ——摘自吴友法《“德国问题”与早期欧洲一体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为什么走上联合道路》

    (1)、依据材料一,概括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目的。
  • 18、伟人的智慧,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他们以其独特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思想,为人类社会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8年10月,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自此开始,《新青年》杂志的办刊主旨逐渐从宣传激进民主主义向宣传马克思主义转变。……在《新青年》杂志的启示和带领下,一大批新青年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成为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主力军。

    ——摘自王兰娟《〈新青年〉杂志的“主义”转向》

    材料二   邓小平南方谈话是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宣言书,终结了意识形态的持久争论,此时的中国已不再热衷继续纠缠于“理论”层面的讨论,在公开的舆论中,姓“资”姓“社”之类的争论日渐平息……为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奠定了深厚思想基础,一个超速发展的机遇出现,开始了新的一轮巨变。

    ——摘自庄若江《工商脉动与城市文化》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一论述深刻表明,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历经磨难而不倒、历经坎坷而不衰的精神丰碑,更是中华民族百年奋争由衰而盛、由弱变强的强大动力。

    ——摘自聂启元《信仰、信念、信心: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青年》杂志宣传内容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 19、大一统传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识,更是塑造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的核心元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染儒风……正是在儒学的传播过程中,儒家传统的“大一统”民族观日渐在人们头脑中生根,并逐渐发展成为各族人民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政治理念,它不仅直接推动着汉民族这个民族实体向前发展,而且也直接推动着中国古代各民族朝着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实体向前发展。

    ——摘编自李克建《西汉儒学改造对中华民族民族观的影响》

    材料二   南宋临安经济发达,商业繁荣,商品交易量大,原有的经济模式渐渐不适应发展需求。国家开始征收以货币缴纳的间接税商品买卖乃至私人间的交换几乎都以货币支付;官方造币量增大,纸币开始在较广范围内使用。……为了满足市民对于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经营者多雇佣员工,南宋货币经济的突飞猛进以及雇佣关系的发展对旧的经济模式产生冲击,为晚明江南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宋代私学兴盛,文化教育走向大众……打破了贵族对文化的垄断。……各种民间习俗在“南北融合”的过程中逐步改变和完善,尤其是与商业活动的结合,使民俗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场面更加隆重和欢快,杭州传统民俗由此形成,许多全国性的民俗也在此期间渐趋统一。

    ——摘自《南宋临安市民阶层都市生活兴盛的原因,以及其对后世生活的影响》

    材料三   纵观清朝的边疆治理过程,其治理智慧在于,清初以“因俗而治”的策略把边疆地区纳入版图,真正实现了“大一统”格局,体现了治理中妥协的智慧;待70—100年之后,边疆地区统治逐渐稳定,但也出现各种问题,为此,清廷逐步谋划“修教齐政”之策,即把边疆和内地治理通盘考虑,把中央权力进一步渗透到边疆地区,实现全国地方教化与治理的一体化发展,达到稳固统治的目的,形成治理的联动效应,体现治理中改革的智慧。清朝在“执两用中”思想的指导下,在“因俗而治”和“修教齐政”中找到了平衡之术,实践出了“清朝方案”,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长治久安。

    ——摘自吕文利《清朝边疆治理的一体化方案》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武帝时期推崇儒学的具体举措。
    (2)、依据材料二,概括南宋临安市民生活繁荣的表现。
    (3)、依据材料三,指出清朝边疆治理的特点。
  • 20、2025年4月11日至13日,第四届安塔利亚外交论坛在土耳其安塔利亚召开。本次论坛以“在分裂的世界中重塑外交”为主题,来自155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与会各方重点围绕加沙冲突、叙利亚问题、中东安全、乌克兰危机、全球发展、气候变化等国际地区热点进行交流。这表明(     )
    A、对话协商是解决国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B、当前国际地区热点问题不能和平解决 C、当前国际局势总体上呈现出动荡不安 D、霸权主义和大国博弈影响着世界格局
上一页 264 265 266 267 26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