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挺膺担当·外交智慧】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 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在中、印、缅三国总理的倡导下,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
2、【同仇敌忾·一致对外】下面是某同学创作学习卡片,“?”处应填写的历史事件是
历史事件
概 况
照 片
?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目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结果:和平解决
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3、【农学巨著,福耀中华】北朝贾思勰撰写的《》,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对后世农学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4、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时所产生的,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可以用来研究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第一手史料是( )A、哥伦比亚玻利瓦尔广场玻利瓦尔雕像 B、书籍《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的几个英雄人物》 C、印度国家甘地博物馆(新德里)收藏的甘地信件 D、小说《章西女王》
-
5、2025年4月10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进一步提高至125%,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是( )A、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B、单边主义的体现 C、公平竞争的手段 D、解决贸易争端有效途径
-
6、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689年,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 B、1775年5月,北美13个殖民地代表聚集费城,召开了第二届大陆会议 C、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法令废除农奴制 D、1868年,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
7、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开始率军征战,历经10年,建立起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即亚历山大帝国。下列对亚历山大开始率军征战的时间表述正确的是( )A、公元前4世纪30年代 B、公元4世纪30年代 C、公元前3世纪30年代 D、公元3世纪30年代
-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9、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下列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建设的成就是( )A、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B、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C、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D、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
10、绘制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时间轴,其序号与史实对应错误的是( )A、①重庆谈判 B、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③三大战役 D、④南京解放
-
1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国思想革命的催化剂,那些对凡尔赛和会极度失望的知识分子,在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影响下,开始转向信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徐中约意在强调( )A、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B、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C、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D、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民主革命运动
-
12、史明辨同学在历史课上记录笔记如下,他学习的主题是( )
主题:
1.美国、日本侵略台湾
2.左宗棠收复新疆
3.中法战争
4.英国、俄国侵略西藏
A、西北危机 B、瓜分狂潮 C、东南危机 D、边疆危机 -
13、2025年全国各省份第一季度GDP增速排名中,广东、江苏两省GDP总量依旧领跑,这表明南方依然是我国经济的重心,该现象最早确立于( )A、唐朝前期 B、南宋时期 C、元朝中期 D、清朝前期
-
14、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北方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材料意在强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A、背景 B、过程 C、影响 D、措施
-
15、“五一”国际劳动节,某校开展了以“探秘原始居民”为主题的研学活动。研学途中,历慎思同学收集了如下图片,他们探访的古人类遗址是( )
图1 图2 图3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良渚遗址 D、陶寺遗址 -
16、小论文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历史大事年表
时间/时期
中国史大事记
时间/时期
世界史大事记
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14-17世纪
文艺复兴
484年
北魏孝文帝改革
_①_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98年
戊戌变法
1861 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
1915年
新文化运动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33 年
罗斯福新政
(1)、请将材料中的①处补充完整。(2)、某班学习兴趣小组根据材料,归纳了两个观点。请你从中选择一个观点,并分别从上表中的中国史大事记和世界史大事记中提取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限200字以内。观点一:思想解放促进社会进步。
观点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
17、借鉴大国发展。某中学围绕“大国发展之路”选取相关资料,开展了项目式学习,请你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 【初探英国工业发展】
1760年至1830年,英国经济人均产值增长量的2/3以上都应归功于生产力的提高。生产活动的发生地点由农舍和小作坊转移到了工厂,从而提高了对工作投入的掌握程度。伴随工业革命而来的经济和社会变化为政治变革提供了动力。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各类议会立法机关为纠正工业化带来的普遍问题,开展了一系列行动。英国工业革命在全世界其他地方均产生了反响。
——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美】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
探究二 【寻找法国历史记忆】
攻占巴士底狱
凡尔赛宫
探究三【重看苏联二战贡献】
事件
影响
莫斯科保卫战
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A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库尔斯克战役
使苏军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柏林战役
促使德国于1945年5月8 日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请你根据探究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带来哪些影响。(2)、假如要选择探究二中的一幅图片对法国历史进行解读,你会选择哪一幅。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理由。(3)、探究三中“A”处是哪一事件。请综合探究三的资料,归纳一个观点。(4)、通过本次项目式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
18、传承红色基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歌曲鼓舞斗志】
歌曲一
高粱叶子青又青,
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
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
……
游击抵抗真英勇!
日本的军队有好几十万,
消灭不了铁的义勇军!
——摘编自《新编“九一八”小调》
歌曲二
打完了小城攻大城,
打下鞍山、吉林又拿四平,
……
只剩下那沈阳、锦州和长春。
东北人民大翻身。
——摘编自《攻大城》
【故事诉说情怀】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我军历来是善打硬仗的,……要求每一个同志都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作风,坚决相信团党委团首长能指挥我们突围出去。
——摘编自《铭记——抗美援朝口述历史》
【文物展现担当】
鞍钢职工献给毛泽东的一段我国自制的第一根重型钢轨 (1953年11 月)
毛泽东写信给鞍钢全体职工祝贺:“我国人民现正团结一致,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你们的英勇劳动就是对于这一目标的重大贡献。”
——摘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歌曲一反映了哪一事变。歌曲二反映了解放战争中的哪场战役。(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志愿军身上具有怎样的精神。请写出抗美援朝中的一位志愿军战斗英雄。(3)、材料中的成就得益于我国政府实行了哪一重大举措。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举措的历史意义。 -
19、弘扬中华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文化符号一:青铜器
鼎最初作为食物器皿,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直到成为家国宝器。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
—《百家讲坛》
文化符号二:丝绸
古代南亚、东南亚各地人民都喜欢中国丝绸制成的简裙。在中国文献中,东南亚人民“以帛缠首”的记载比比皆是。日本出现了仿制“唐绫” (中国丝绸)而发展起来的“博多织”纺织法。海上丝绸之路远远不只是向外传布丝绸,还把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术、瓷器、医学、中草药等传布到世界各地。
——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文化符号三:瓷器
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宋人记载“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多瓷器,大小相套,无小隙也。特别是广州、明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贺易,大瓷器从这些港口启运,源源不断地销往亚、非各地”。
—-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
(1)、史料主要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类型,上图中的青铜器属于哪种史料。材料中“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反映了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2)、据材料,概括中国丝绸外传的影响。(3)、根据材料,指出瓷器在宋代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
20、下表是某校九年级学生演讲比赛的部分题目。据此可知,这次演讲比赛的主题是( )
《“一超多强”的格局会改变吗?》
《中国:东方巨龙的腾飞》
《欧洲与美国:盟友不再?》
《第三世界的崛起》
A、走向整体的世界 B、互利共赢的世界 C、迈向多极化的世界 D、文化多样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