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下面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乾隆南巡图》第六卷《驻跸姑苏》(局部),画面中街市繁华、店铺林立、商贾辐辏,一派江南盛世气象。这反映了当时的清朝( )

《驻跸姑苏》(局部)
A、山水画的风格多样 B、商品经济发达 C、商帮活动范围广泛 D、经济重心南移 -
2、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有严格的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这种严格的限制是为了( )A、严格限制海上贸易 B、保护出海人员的安全 C、鼓励沿海对外贸易 D、加强贸易秩序的管理
-
3、清朝统治前期,通过政治、经济、边疆治理等一系列措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巩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下面是清朝的边疆治理示意图,在“★”处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置宣政院 B、设置伊犁将军 C、设置巡检司 D、设置驻藏办事大臣 -
4、某校准备编写《中华英豪——爱国人物传记》的校本教材,部分书稿目录如下。请你为横线处选择恰当的标题( )
第一章 铁血丹心御外侮——古代篇
第一节 戚继光抗击倭寇
第二节 ▲
第三节 康熙发动雅克萨之战
……
A、鉴真东渡日本 B、铁木真统一蒙古 C、郑和七下西洋 D、郑成功收复台湾 -
5、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土地7万顷;明熹宗时,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大宦官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李自成针对以上现象提出的解决方法是( )A、严明军纪,不许妄杀 B、攻占北京,北拒满洲 C、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D、均田免粮,发放钱粮
-
6、“明代中期,土地高度集中,大地主隐匿赋税……这就严重影响了政府财政收入。而统治阶级贪污腐化……以及巨额的宗藩禄米和军饷开支,使财政支出急剧增加,入不敷出,财政危机逐渐加深。”材料描述的是张居正改革的( )A、背景 B、措施 C、目的 D、影响
-
7、明朝中后期,以万里海疆为对象,明人绘制了《全海图注》《沿海山沙图》《万里海防图》等众多海防图,流传至今的就有十多种。这表明,当时( )A、造船技术发达 B、海防意识增强 C、海外贸易兴盛 D、远洋航行开启
-
8、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先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他们通好的意愿,然后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郑和航海期间,许多国家派遣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材料表明郑和下西洋( )A、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B、时间跨度长且规模浩大 C、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D、发展了与各国的友好关系
-
9、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材料反映出这一制度( )A、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B、维护了社会秩序稳定 C、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
10、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的专题学习,下面的图片可以入选的是( )A、宣政院印
B、锦衣卫木印
C、达赖金印
D、班禅金印
-
11、掌握历史发展的时序是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之一。下面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中,空白处应填入的是( )
A、南宋建立 B、元朝建立 C、明朝建立 D、清朝建立 -
1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南北统一】
材料一
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制度创新】
材料二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身死国灭】
材料三 百役繁兴,六军不息,竭尽国力,大兴工役,唯其权力意志是用,根本不考虑民众的承受能力。
——袁刚《暴君隋炀帝评价的论辩——关于暴君之暴的政治分析》
(1)、谁完成了材料一中的“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这次统一有什么意义?(2)、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归纳科举制度的特点。找出描述科举制度作用的句子。(3)、【建筑奇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
(4)、依据材料三指出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综合以上内容探究隋朝有什么特征? -
13、 下表是605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从中可以得到的有关隋炀帝的结论是 ( )

①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 ②好大喜功,发动战争 ③不恤民力,奢侈无度
④隋炀帝的这些举动给百姓带来无休止的徭役和兵役 ⑤隋炀帝的这些举动全是为了个人享乐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
14、 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中国的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且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 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
-
15、 《全球通史》一书指出:“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这一制度”最直接的作用是 ( )A、严重削弱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 B、为普通士人做官参政提供了机会 C、不利于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 D、提高了高门权贵子弟的地位
-
16、 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满足统治者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科举制逐步确立。下面是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的对比表,其中应填入表格中的内容依次是 ( )
A、隋朝、孝廉、地方 B、汉朝、才学、地方 C、唐朝、声望、中央 D、隋朝、才学、中央 -
17、 隋唐时期,国家粮仓设在洛阳,江南等地的漕(通过水道运输粮食)粮大量运来,运河上终日“漕船往来,千里不绝”。材料反映了大运河的开通 ( )A、巩固了国家统一 B、加强了经济交流 C、改变了经济重心 D、促进了物种交换
-
18、“运河水,荡悠悠,隋炀皇帝下扬州。一心只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
①通济渠 ②永济渠 ③邗沟 ④江南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
19、某导演在拍摄电视剧《隋文帝》时,布置了四个场景,其中有一个是错误的,它是( )A、从北周统治者手中夺取政权 B、征发大量民工开凿大运河 C、指挥大军灭掉陈朝 D、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
20、隋朝大军沿长江兵分八路全线出击,导致守军首尾难顾,仅用四个月时间就灭亡陈朝,统一了中国。这段文字介绍了隋朝能够统一全国的哪一方面的条件( )A、人民渴望统一 B、陈朝政权腐败 C、战略战术得当 D、隋朝政治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