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太宗统治时期

    唐玄宗统治前期

    统治措施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减轻刑罚……

    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治世局面

    “贞观之治”

    (1)、依据材料,简述唐玄宗统治前期治世局面的名称。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再举一例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2、下表出自《新唐书·地理志》,出现图中数据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时期

    户数

    人口数

    全国耕地面积

    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

    304万余

    1235万余


    460万顷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

    769万余

    4141万余

    680万顷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

    841万余

    4814万余

    850万顷

    唐玄宗天宝三年(745)

    906万余

    5288万余

    1400万余顷

    A、统治者励精图治,重视农业 B、社会风气开放 C、藩镇割据的破坏 D、人口大量南迁
  • 3、下列图片可以共同佐证唐朝(   )

    A、文学艺术灿烂 B、体育活动丰富 C、制瓷技术高超 D、经济繁荣发达
  • 4、“水机轮转,众兜汲水,日夜不息……”反映出唐代在农业生产方面(  )
    A、秧马提高了插秧的速度 B、曲辕犁提高了耕作效率 C、筒车增加了灌溉的面积 D、耧车增加了播种的面积
  • 5、盛唐气象·光耀千古。盛唐气象是唐朝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高度发达和自信的产物。
    (1)、【图示纵览唐朝兴亡】
    请完善下面“唐朝兴衰之势”示意图中①②③处的信息。归纳促使唐王朝形成兴盛之势的主要因素。

    (2)、【文物体现唐朝风貌】

    请分别从社会风貌和艺术价值两方面解读下面的历史文物。

    (3)、【史实揭示对外关系】

    唐朝不仅是一个开明的王朝,而且是一个开放的时代。请你以“开放·强盛”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提示:可从下面的关键词中任选三个。)

  • 6、盛世局面·启迪后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唐太宗非常反对历史上某些“贵中华,贱夷狄”的陈腐观念。他开明地认为,“夷狄亦人,其情与中夏不殊。”他把“抚九夷以仁”当作“君之体”,宣称“我今为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

    ——摘编自刘洁《从唐代边塞诗看唐代的民族政策——唐代边塞诗系列研究之二》

    材料三

       唐朝僧人鉴真受日本的邀请东渡,先后五次都没有成功,还因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六次东渡,最终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 绘画等。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647年,天竺摩揭陀国遣使来到中国。随即,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榨沉如其剂,色味愈西域甚远”。 唐初,波斯商人的足迹遍布长安、洛阳、扬州、泉州、广州等地。他们贩卖珠宝、香药及西域、南海一带的土产。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商品也大量运往波斯,并被波斯商人转销到西方。

    ——摘编自《中外关系史》

    (1)、材料一中“在下有”和“在上有”后面的省略号分别指的是哪一制度?它们产生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史实对该政策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朝中外交往的特点及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唐朝的发展对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 7、政之所兴·在顺民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晋灭亡后,中国发生了大分裂,形成了东晋南朝与十六国北朝的局面……隋文帝杨坚凭借着锐意改革、为君勤俭而开创了一个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史称“开皇之治”。

    材料二 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太宗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对改进朝政很有帮助。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以便使更多的人才显露出来。太宗十分注重法治……法律制定出来后,唐太宗以身作则……执法时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太宗又反复思考,慎之又慎。唐太宗统治期间,唐朝国力增强,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摘编自张新国《中国通史》

    材料三 唐玄宗即位后针对弊政进行改革。首先,裁减冗员,停废闲散诸司、监、署十余所,并严格控制官员的选用。714年,“命有司沙汰天下僧尼”,还俗者12000余人……唐政府规定客户每丁税钱1500,并免6年租调徭役,以缓和阶级矛盾,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开元时期,全国共兴建了50多项较大的水利工程,多则灌田30万亩,少则灌田也不下10万亩。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隋文帝采取哪些措施促使“开皇之治”局面的形成。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施政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带来的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玄宗的改革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当时盛世局面的具体表现。
  • 8、经济发展·闪耀智慧。七年级(1)班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项目名称】隋唐经济·策划展览

    【项目目标】通过举办项目化活动,了解隋唐时期经济的发展情况,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推陈出新的智慧和创造力。

    (1)、【项目任务】

    任务一 一组同学搜集到下面一组生产工具,准备布展。

    图一

    名称:筒车

    使用:直立于江河岸边的水中,轮周系有若干击水板和小筒。当立轮受水流冲击时会日夜旋转,小筒没入水中盛水,转至高处则自动泻水入槽中。

    动力:水力。

    作用:节省人力,灌溉农田,提高效率。

    图二

    名称:

    使用: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

    动力:

    作用:

    请你仿照图一的信息,将图二内容补充完整。

    (2)、二组同学展示了下面一组工程建筑图片,准备进行讲解。

    请帮助同学们为上面两个工程建筑写推介词

  • 9、下面是某中学七年级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开展的活动。据此判断活动的主题是(  )

    活动

    内容

    阅读书籍

    《灿烂辉煌的开放世界:隋唐五代》

    观看视频

    《大运河》《中国通史·贞观之治》《中国通史·开天盛世》

    搜集图片

    三彩釉陶载乐骆驼图片、玄奘(600—664)西行求法(邮票)图片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 10、唐代诗人元稹在《白氏长庆集·序》中说:“扬、越(扬州、越州)间多作书模勒(雕版印刷)乐天(白居易)及余杂诗,卖于市肆之中也。”这说明唐代(  )
    A、科技进步推动文化传播 B、商业繁荣孕育市民阶层 C、对外交流促进国家交往 D、文学艺术反映人民需求
  • 11、孙思邈《千金方序》:“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据此可知(  )
    A、中医是人类的文化瑰宝 B、孙思邈的医术价值千金 C、医学与儒学的关系密切 D、传统医学重视医德修养
  • 12、初步掌握计算历史时间是新课标对初中学生的要求之一。755年,唐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按照公元纪年法,这一年处于(  )
    A、公元7世纪前期 B、公元7世纪中期 C、公元8世纪中期 D、公元8世纪后期
  • 13、从图片、文物、遗迹等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下列图片可以用于研究唐朝(  )

    A、宗教文化的发展 B、民族交往的频繁 C、中外文化的交往 D、绘画艺术的进步
  • 14、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根据某历史事件编制了一部课本剧,具体剧幕如下。据此判断,该课本剧演绎的历史人物是(  )

    剧本

    第一幕:扬州出家,四处游学

    第二幕:五次东渡,变故重重

    第三幕:六次启行,笃志不移

    第四幕:弘扬佛法,传播文化

    A、张骞 B、玄奘 C、卫温 D、鉴真
  • 15、向达在《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中写道:“异族入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这种现象表明唐朝(  )
    A、重视发展对外贸易 B、民族交融蔚然成风 C、加强对边疆的治理 D、海陆交通十分便捷
  • 16、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奁有释迦佛像、珍宝、360卷经典、金鞍玉辔、种子、营造与工技著作、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奁说明唐朝(  )
    A、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B、对外交流频繁 C、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D、经济文化繁荣
  • 17、五代之乱可谓极矣!53年间就换了5个家族13个皇帝,亡国之君被杀的有8人,其中大的不过十来岁,小的只有三四岁。由此可见,五代十国时期(  )
    A、政权并立,孕育统一 B、武将掌权,政局稳定 C、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D、战事不断,政局动荡
  • 18、诗史互证。下面是唐朝诗人杜甫创作的两首诗歌,这反映出唐朝社会的变化是(  )

    忆昔(节选)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无家别(节选)

    寂寞天宝后,

    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

    A、先南后北统一 B、经济重心南移 C、由开明到专制 D、由繁荣转衰落
  • 19、唐朝时,苏州城内有六十坊,扬州城内有道化坊、临湾坊、道仁坊等,敦煌出土的文书也证明唐代敦煌地区也设有坊市。这说明唐朝(  )
    A、坊市设置普遍存在 B、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商业突破时空限制
  • 20、陆羽的《茶经》中记载:“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该记载反映了唐朝(  )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丝织工艺的精湛 C、社会风气的开放 D、陶瓷制作的水平
上一页 973 974 975 976 97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