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东欧剧变在政治上的表现是( )A、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B、西方“和平演变”战略 C、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D、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
2、很多苏联时期的官员认为,戈尔巴乔夫在西方的忽悠和鼓动下,把苏联带向一条不归路,但西方国家则认为戈尔巴乔夫是世界英雄。由此可见,对戈尔巴乔夫的评价( )A、世界范围内基本趋于相同 B、不同时代存在不同的解释 C、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观点 D、官员与民众意见大相径庭
-
3、下表中变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1951—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
时段
增长率
1951—1960年
10.25%
1961—1970年
6.45%
1971—1980年
4.95%
A、美苏争霸的影响 B、苏联模式的制约 C、历次改革的失败 D、华约组织的解体 -
4、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法西斯国家的扩张 C、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D、苏联与美国展开军备竞赛
-
5、1970年,苏联科学家萨哈洛夫等人发表了一封呼吁书,要求扩大加盟共和国的自主权和企业自主权,遭到勃列日涅夫的拒绝,而且被苏共公开批评。该事件表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A、旨在加强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抑制了苏联自然科学发展和言论自由 C、促进了苏联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 D、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苏联模式的弊端
-
6、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谷物及畜产品收购价格的提高似乎表明赫鲁晓夫改革走向了成功,但最终却失败。其失败根源是( )A、赫鲁晓夫对社会主义改革认识不足 B、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 C、改革未能从根本上打破苏联模式的框架 D、改革目标侧重于与美国展开大国争霸
-
7、“赫鲁晓夫是改革的先驱者。他第一个推动了改革进程。”“赫鲁晓夫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段论述是指赫鲁晓夫改革( )A、推动了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B、冲击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促进了苏联轻工业的发展 D、实行多党制从而导致了苏联解体
-
8、1953年,赫鲁晓夫作了《关于进一步发展苏联农业的措施》的报告,认为农业长期落后的原因,主要是违反了“物质利益原则”,提出应改革现行的农产品收购制度,提高农民的福利等。可见,赫鲁晓夫的这一改革( )A、改变了原有经济结构 B、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废除了苏联模式 D、为中国的农村改革提供了模式
-
9、下列史实与苏联模式的推广不相关的是( )A、“经互会”的建立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缔结 C、“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
10、下图的组织于1949年成立,总部设在莫斯科,是一个相当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共同体,1991年6月28日,该组织在布达佩斯正式宣布解散。关于该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经济互助委员会A、按照苏联模式对成员国家进行了内部改造 B、苏联通过它使西欧国家克服战后经济困难 C、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市场经济轨道 D、由资本主义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 -
11、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后,东欧各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这表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A、由空想到科学 B、由理论到实践 C、由理想到现实 D、由一国到多国
-
12、某校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认识亚非拉”的活动,请你参加探究活动,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东方的中国,有着与非洲共同的历史遭遇。周恩来认为,非洲人民是勤劳勇敢的,非洲的落后并不是自己造成的;相反,西方的近代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牺牲亚非国家取得的。
材料二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它们是喀麦隆、多哥、中非、索马里、贝宁、尼日尔、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乍得、刚果、马达加斯加、加蓬、塞内加尔、马里、毛里塔尼亚、尼日利亚和扎伊尔。

非洲独立进程图(截至1990年)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中期,已有约30个国家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枷锁取得独立。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亚非国家普遍感到应增进相互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1)、材料一中的“共同的历史遭遇”主要指什么?(2)、材料二中的“1960年”被称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众多国家获得独立的有利国际因素。(3)、依据材料三,指出亚非国家为“增进相互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召开的国际会议是什么。这一时期亚非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4)、在新的历史时期,你认为亚非国家加强团结合作有什么重要意义? -
13、民族解放运动也称民族民主运动,是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主要线索之一。下列史实共同呈现了当时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 )
1956年
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1959年
古巴建立革命政府,后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990年
纳米比亚宣布独立
A、捍卫国家主权 B、争取民族独立 C、反对殖民侵略 D、发展社会主义 -
14、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由各殖民地人民组成的参战军队就有300多万人,他们通过参战对自己民族的解放有了坚定的信心。到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1960年就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之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摆脱殖民统治,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据此可知,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地人民民族意识的增强 B、社会主义力量的大力支持 C、殖民主义国家国力趋于衰弱 D、殖民地各国经济获得发展
-
15、“热词”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具有时代特征。下列属于二战后非洲、拉丁美洲地区的“热词”的是( )A、万隆会议、纳赛尔革命、“非洲年”、纳米比亚独立 B、“非洲年”、纳米比亚独立、古巴独立、收回巴拿马运河区主权 C、非暴力不合作、“非洲年”、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古巴独立 D、“非洲年”、纳米比亚独立、古巴独立、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
16、1954年底,印尼、缅甸、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总理在印尼的茂物举行会谈后发表公报,决定发起召开亚非会议,并向中国等25个亚非国家发出邀请。这一建议得到亚非国家普遍欢迎和支持。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亚非国家( )A、完成反帝反殖,实现自身的民族独立 B、构建国家联盟,建立公平合理的秩序 C、希望团结合作,谋求发展和巩固独立 D、冲击两极格局,成为多极世界的力量
-
17、1973年3月在联合国安理会特别会议上,许多拉美国家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坚决支持巴拿马人民的正义立场。同年召开的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以及拉美国家波哥大会议,也表示坚决支持巴拿马政府和人民对运河区的主权要求。1974年,美国终于不得不同意“迅速结束”它对运河的管辖权。这说明美国交还巴拿马运河区的主权是由于( )A、巴拿马人民的持续抗争 B、美国整体实力的衰落 C、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 D、联合国的调节
-
18、卡斯特罗一直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被人们称赞为“吓不怕、压不垮、打不倒的大胡子”。这位“大胡子”的贡献是( )A、领导非洲国家摆脱殖民主义的枷锁 B、领导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C、领导古巴推翻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 D、领导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19、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1960年就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独立国家的总数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材料说明了( )A、民族解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B、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C、国际合作有利于应对全球性挑战 D、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
20、英国对埃及的苏伊士运河政策经过了一个由占领到逐渐放弃的演变历程。这一历程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A、世界不同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 B、殖民体系的崩溃瓦解 C、人类由分散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