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26年7月,袁祖铭致电广州国民政府表示黔军“实行加入北伐军助战”,稍后袁祖铭的直辖部队被编为第十二军。至此,黔军正式纳入国民革命军序列。1926年用民国纪年法可表示为(     )
    A、民国十五年 B、民国十六年 C、民国十七年 D、民国十八年
  • 2、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读图可知,下图所示的历史事件是(     )

    A、黄花岗起义 B、护国战争 C、二次革命 D、武昌起义
  • 3、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下面是历慎思同学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制作的时间轴,该时间轴的主题是(     )

    A、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C、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4、根据下表内容,判断这是哪一历史事件?(       )

    类别

    主要内容

    政治

    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化

    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 5、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这段话反映的观点是(     )
    A、洋务运动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发展起来 B、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C、洋务运动存在局限性,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D、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6、“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     )
    A、原因 B、目的 C、过程 D、意义
  • 7、新编京剧《关天培》讲述了爱国将领关天培在鸦片战争中抗击侵略的史事,再现其精忠报国的英雄形象。这部历史剧中可能出现的情节是(     )
    A、黄海海战视死如归 B、兴办洋务收复新疆 C、血战虎门为国捐躯 D、戊戌政变慷慨赴死
  • 8、

    近代百年,风雨征程,中国共产党面对挫折和磨难,凭借顽强的革命斗志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力挽狂澜,一次次带领中华民族从低谷走向新生。

    【革命足迹】

    材料一   

    (1)图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自图二后,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图三召开的会议有何重大意义?

    【革命智慧】

    材料二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1927年至1949年间与土地政策相关的口号统计表。

    序号

    时间

    口号

    1927—1937年

    打土豪,分田地

    1937—1945年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1946—1949年

    耕者有其田

    (2)请写出三个口号分别所处的历史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调整土地政策的依据。

    【革命功绩】

    材料三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是十分英勇的,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彻底摆脱失败的厄运,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摘编自中共党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简史》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所起的伟大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从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中得出什么科学结论?
  • 9、

    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民族危亡之际,近代青年用行动谱写了一曲青春赞歌。

    【民族苦难,青年探索】

    材料一

    序号

    时间

    人物

    地点

    年龄

    1894年

    孙中山

    檀香山

    28岁

    1898年

    梁启超

    北京

    25岁

    1915年

    陈独秀

    上海

    36岁

    1919年

    李大钊

    北京

    30岁

    1927年

    周恩来

    南昌

    29岁

    (1)分别写出与序号①、②、③信息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序号④信息相对应的文章是什么?请写出⑤信息相关历史事件的意义?

    【民族觉醒,青年先锋】

    材料二

    五四运动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与五四运动的性质,写出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并对材料中“‘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进行解读。

    【民族危亡,青春战歌】

    材料三   

    (3)由《国民革命歌》歌词指出国民革命的重要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北伐顺利进军的原因。《义勇军进行曲》发出的时代最强音是什么?发出此呼喊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4)恰逢新时代,吾辈正青春。你将如何书写自己的青春华章?

  • 10、胡适说:“张季直(即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而影响及于全国。”张季直作为“开路先锋”,其思想主张是(     )
    A、维新变法 B、民主科学 C、武装革命 D、实业救国
  • 11、仔细观察如图《三大战役示意图》,选出对①②③三处战役名称及战果表述正确的一项(     )

    A、①处为辽沈战役,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解放 B、②处为平津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 C、③处为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解放 D、③处为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
  • 12、下表是1933年、193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组成结构比例表。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933年

    1938年

    农民

    62%

    48%

    工人

    18%

    14%

    知识分子

    20%

    16%

    中小商人

    0

    10%

    地主

    0

    12%

    A、民族危机的加剧 B、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
  • 13、诗史合一是毛泽东诗词的鲜明特色。下列诗词中反映长征时期革命斗争的是(     )
    A、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 14、1924年1月孙中山写道:“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为此孙中山所采取的举措是(     )
    A、创建了同盟会 B、领导辛亥革命 C、进行国共合作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5、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图所展示的年代尺研究的主题最可能是(     )

    A、资本主义的扩张 B、近代的侵略与探索 C、中国人民的反抗 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16、下表是中国20世纪初相关数据的统计表。该表可以用于研究(     )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0多万亩

    荒地

    1914一1918年

    增加49000多万亩

    陆军

    1914一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一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B、《天津条约》的影响 C、小农经济的发展状况 D、军阀割据混战的后果
  • 17、下图所示史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     )

    A、从分裂走向统一 B、从屈辱走向独立 C、从专制走向民主 D、从封闭走向开放
  • 18、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吾人在此却有一事不应忘去者,即中国领土之内……共有人口四万万,均系属于一个种族,并且不以宗教信仰相异而分裂,更有‘神明华胄’之自尊思想…“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无限蓬勃生气……”这段话意在强调(     )
    A、中华民族蕴含巨大力量 B、两次鸦片战争的危害 C、近代中国人口增长迅速 D、瓜分狂潮的不断加深
  • 19、历史图片中包含了诸多重要的历史信息。仔细观察如图,我们能够获取的信息是(     )

    A、戊戌变法运动号召变法图强 B、洋务运动的目的是救亡图存 C、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D、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和科学
  • 20、1895年(光绪21年)英商怡和纱厂成立,1896年(光绪22年)英商增裕面粉公司、美商鸿源纱厂、德商瑞记纱厂等成立……这一时期,外商在中国投资建厂的主要背景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资本主义的发展 C、洋务运动的开展 D、辛亥革命的爆发
上一页 909 910 911 912 91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