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劳动人民不断的实践和创造,推动古代农业不断向前发展。

    材料一

    (1)据材料一,举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材料二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2)据材料二,都江堰可发挥哪些作用?简要说明它对周边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戮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在罪人脸上刺字)劓(割掉鼻子)其傅(老师)。期年(一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兵器衣甲的总称)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作用。
  • 2、

    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的重要依据之一,七四班开展了以下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活动一【探寻我国百万年人类史】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1)上图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哪处的什么遗址?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哪处什么遗址?

    活动二【探寻我国一万年文化史】

    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遗址和遗物在我国各省各地都有发现,约有一万余处。

    考古发现    

    (2)七四班的同学从考古发现中得出了以下推论:   

    A:出现了制陶业,改变了先民们的生活方式;先民们已经有了朴素的审美观念    

    B:先民们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建筑形式上的差异等

    C: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原始农业出现等

    请将以上的考古发现和推论填在相应的位置,只填字母。

    由图1得出的推论:________

    由图2得出的推论:________

    由图3得出的推论:________

    活动三【探寻我国五千年文明史】

    材料一   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它们彼此之间不断地交流和融合,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

    材料二

    材料三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

    (3)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初步发展具有什么特征?
    (4)根据材料二,被中华民族尊崇为人文初祖的人是谁?
    (5)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继承人;舜年老时,又让位于治水有功的禹担任部落首领。这种“举贤禅让”的做法叫什么制度?后来,这种制度被什么制度取代,从而使“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6)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 3、以下关于甲骨文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B、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C、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D、甲骨文全部是象形文字,没有其他造字方法。
  • 4、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种类丰富,数量众多,主要用于(     )
    A、农业生产 B、日常生活 C、祭祀和战争 D、交换物品
  • 5、古代诸子百家的言论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     )
    A、提出“仁”的学说 B、提出“为政以德” C、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D、提出“温故而知新”
  • 6、下图诸侯国数量的变化,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逐步走向统一 B、兼并战争不断 C、秦国实力最强 D、人民深受灾难
  • 7、以下战役,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是(     )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 8、《礼记·王制》中记载,西周时期祭祀土神和谷神,天子用牛、羊、猪三牲,诸侯用羊、猪二牲;祭祀宗庙,大夫和士有封地的用祭礼,没有封地的用荐礼。材料可用于研究西周的(     )
    A、文化传播 B、生产规模 C、土地管理 D、等级制度--分封制
  • 9、制作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a和b处分别反映的是

    A、a夏朝的建立b西汉的建立 B、a夏朝的建立b秦朝的建立 C、a西周的开始b东周的结束 D、a春秋的开始b战国的结束
  • 10、在南非召开的第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2006年第三十届世界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题目。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示了我国古代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 11、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
    A、舜传位于禹 B、启继承了禹的位置 C、秦始皇统一六国 D、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 12、距今约3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附近生活着一群晚期智人,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相同,他们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有爱美意识,此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 13、探究: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社会发展促进思想解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思潮鼓励了人们实现自我价值,涌现出一批具有探险精神的航海家,他们的活动促进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摘编自人教社《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法语“启蒙”的意思是“光明”,思想家们借用它代指智慧和理性。启蒙运动的主要参与者是知识分子,……涌现出许多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被视为

    启蒙运动的旗手,他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孟德斯鸠是最博学的启蒙学者,他提倡分权制衡的政治模式。卢梭则主张最大限度的让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原载《新青年》1919年1月15日

    (1)、根据材料一以及所学知识,列举文艺复兴的先驱及其代表作。
    (2)、根据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受启蒙思想影响发表的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什么文件?简述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的关系。
    (3)、材料三中的“科学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4)、材料四中所说的“这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庄园面积有大有小,大多以村庄为基础,有住房、作坊、耕地、草地、林地、荒地、池塘。庄园以农业为主,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

    材料二   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材料三   大多数这个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他或她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了欧洲庄园的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中世纪晚期欧洲农村出现的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是什么?这种经营方式具有什么性质?
    (3)、材料三中“这个时期”流行的核心思潮是什么?该思潮引发的思想文化运动起源于哪个国家?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出图中②航线的航海家及其航海成就。
  •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校评选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之星活动的选票

    发明之星

    哈格里夫斯

    瓦特

    斯蒂芬森

    发明机器

    珍妮机(纺纱机)

    改良蒸汽机

    蒸汽机车

    评选理由

    材料二   这场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请你填写材料一选票中的内容(写出其标志性或重大意义即可)。
    (2)、材料二中“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16、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C、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D、巴黎公社的建立
  • 17、该作品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人物形象神态自若,嘴角含着一丝微笑,显得恬静,似乎又有些哀伤,富有生命的活力。材料描述的作品是(     )
    A、《最后的晚餐》 B、《罗密欧与朱丽叶》 C、《蒙娜丽莎》 D、《椅中的圣母》
  • 18、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

    (1)、材料一提到的春秋时期率先称霸的人物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称霸打出的政治口号是什么?
    (2)、材料二中“卫鞅”指的是谁?
    (3)、材料三中哪些措施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哪条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请你再举一条变法的措施。
    (4)、秦国这次变法产生的历史作用是什么?结合当前改革开放,谈谈商鞅变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5)、根据上述材料,总结这一时期社会形态(即社会性质)的演进过程。
  • 19、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

    A、西周、春秋 B、春秋、战国 C、东周、战国 D、商朝、东周
  • 20、每年清明时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到黄帝陵祭拜。人们纪念黄帝,是因为黄帝(     )
    A、主张以法治国 B、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主持治水有功
上一页 431 432 433 434 43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