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     )
    A、林则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洪秀全
  • 2、下列历史事件与如图所示信息直接相关的是

    A、广州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中华民国的建立 D、清帝退位
  • 3、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蜀学会
  • 4、孙中山指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这体现了三民主义的(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 5、“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XXX始。”“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该言论出自于谁?(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刘光第
  • 6、以下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直接)史料是(     )
    A、历史学者所著《戊戌变法史事考》 B、央视纪录片《戊戌变法》 C、影视作品中“公车上书”的片段 D、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
  • 7、2018年是戊戌变法120周年,在研讨会上,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仅仅持续103天,但它却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撕开了一道口子。此观点主要说明戊戌变法(     )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D、倡导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 8、“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位于山东威海,它是“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座纪念馆建立在威海是因为(     )
    A、威海是这场战争爆发的地方 B、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C、爱国将领邓世昌在威海殉国 D、纪念在威海被屠杀的人民
  • 9、有人曾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百兆始。”材料所涉及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10、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既是帮凶,又单独作案”的国家是(     )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美国
  • 11、规定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 12、《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目的的内容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2100万元 C、允许鸦片贸易正常化 D、开放广州等五个通商口岸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史重要事件(部分)

    时期

    事件

    西周(前1046—前771年)

    实行分封制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

    诸侯争霸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商鞅变法

    百家争鸣

    秦朝(前221—前207年)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实行郡县制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实行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秦朝创立了什么制度?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社会变革”、“春秋战国的历史发展趋势是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制度创新有利于社会发展”,任选一个观点,选择材料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结合做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
  •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战国时期,新旧时代交替,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及在复杂的斗争中生存下去,各国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实行变法。商鞅变法重视“耕战”……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战国时代最先进的强因,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复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之地则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国之地主要接受……的学术。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图一的文字碎片出土于殷墟,请写出它的名称。观察图一、图二,任选其中一个,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2)、依据材料二,概括战国时期各国实行变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关于农业、军事方面的内容。
    (3)、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变法的认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材料反映当时思想学术领域的什么局面?这一局面有何意义?
  • 15、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共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深受各种因素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的发生是以人工驯化动物和栽培植物为最初契机和根本标志的。它的出现,不仅表现在生产技术上人类对于自然界动植物和生态环境操纵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农业经济使得人口以较大规模聚居,从而可以利用集体的能力来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摘编自赵毅、赵铁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中国的原始农业产生于约1万年前。人类栽培的谷物有粟、稻、黍、稷、麦等;种植的蔬菜有芥菜、白菜或油菜等;作为纺织原料的作物有大麻及苎麻;驯养的家畜有狗、猪、羊、牛、马、鸡等,还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制造石、木、骨、蚌质的农具,其种类有整地农具耒、耜、铲、锄、犁,收割农具有刀、镰,加工农具有磨盘等。

    材料三   楚国铁农具种类相当齐全。春秋中期,楚人创建了筑陵续水的水利工程,其排灌系统的体系之完备为列国所罕见。吴起变法时,针对楚国地广人稀这一突际,向楚悼王明确提出移民垦殖。此举对开发周边地区,扩大耕地面积,带去先进的生产方法,起到了巨大作用。楚国发达的农业,不仅造就了农家学派及其创立者——许行,而且催育了我国最早的农学著作——《神农》。

    ——摘编自陈绍辉《火耕水耨 粟支富足——楚国的农业与水利》

    (1)、根据材料一,指出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原始农业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战国时期楚国农业发达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 16、“秦朝在中央设置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左右丞相、主管军事的太尉以及掌管重要文件、监督百官和司法审判的御史大夫。他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从而保证决断权集中在皇帝手中。”由此可知,秦朝设置这些官职的根本目的是(     )
    A、提高决策效率 B、加强皇权 C、加强思想控制 D、扩大疆域
  • 1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出自李白《古风》组诗,与此句描述气势相关的事件是(     )
    A、牧野之战 B、桂陵之战 C、秦灭六国的战争 D、马陵之战
  • 18、战国初年被赵、魏、韩三家瓜分的诸侯国是(     )
    A、齐国 B、楚国 C、晋国 D、秦国
  • 19、《北京人的发现—中国重要古人类遗址》记载,对北京人地层中出土的植物孢粉的分析表明:榛、胡桃、松、榆等植物大量存在还发现了石球,它们可作为砸击坚果的工具(遗中)共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以上的考古发现不能说明北京人(     )
    A、会使用火 B、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C、依靠采集生活 D、会制造石器工具
  • 20、

    人类社会应顺应历史的时代潮流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西周分封示意图

    图二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比较周朝和秦朝的制度,指出管理地方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依据图二指出秦朝政治建制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2)从材料二的图片中任选其二,说出所选图片对应的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三   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和兵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征伐南方调发了五十余万士卒,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役使七十多万人,加上修池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人。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刻涂墨,判为刑徒。

    汉朝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汉高祖吸取秦亡教训,让部分士兵返乡务农,发展农业生产;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文帝景帝进一步减轻赋税,把田租降到三十税一;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3)据材料三,概括秦朝的统治者与汉初统治者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4)通过学习“秦亡汉兴“这段历史,你应该收获不少,如果你是君王,你如何治理国家?(不少于2点)
上一页 430 431 432 433 43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