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我国先秦历史朝代顺序的排列中,正确的是(     )
    A、西周→春秋→战国→商→夏 B、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C、夏→商→春秋→战国→西周 D、夏→商→西周→战国→春秋
  • 2、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铁制农具与牛耕出现,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导致。
  • 3、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和诠释。研究夏朝,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
    A、神话传说 B、二里头遗址 C、历史课本 D、学者的著述
  • 4、夏启即位后,有扈氏对这种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夏启发兵对有扈氏进行征伐,大战于甘,有扈氏战败被灭。启在钧台大宴各地首领,以期对他的地位予以确认,史称钧台之享。这段材料说明(     )
    A、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B、禹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王朝 C、与民争利,激化社会矛盾 D、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
  • 5、河姆渡遗址上普遍存在一层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0吨以上。由此可见河姆渡居民(     )
    A、掌握人工取火技术 B、过着农耕定居生活 C、处于打制石器时代 D、依靠食物采集为生
  • 6、《国际歌》中唱到:“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歌曲里的“真理”指的是
    A、人文主义思想 B、共产主义思想 C、理性主义思想 D、自然科学理论
  • 7、据统计,1500年至1867年间,有1200万到2000万奴隶被迫远离非洲。结果,在美洲的非洲育奴隶人数是白人的3倍到4倍。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因素是(     )
    A、罪恶的“三角贸易” B、新型物种传播 C、日不落帝国的形成 D、宗教冲突不断
  • 8、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冶铁等作坊,奶酪、衣服等也自己制作。中国黄梅戏《天仙配》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两者体现的共同特征是(     )
    A、自给自足 B、自由贸易 C、等级森严 D、市民自治
  • 9、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公元前106年—公元前43年)说:“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这部成文法典(     )
    A、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B、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C、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任意曲解和滥用 D、构建了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 10、香蕉叶饭是一种典型的印度食物,印度贵族在招待客人时,把香蕉叶当餐盘,据说是因为居上位者很忌讳接触较低阶级的人碰过的器皿,所以用后即丢的香蕉叶成了最佳的餐具。这个习俗适合来说明(       )
    A、宗教信仰影响生活习惯 B、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很特殊 C、种姓制度的影响 D、印度人民注重环境保护
  • 11、重温历史,做历史记忆的守护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结合所学,分析时间轴中相关事件的因果联系。并据此写出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

    (2)、材料二

    :1

    致電坏大帐元帥将以全力

    …到日破乎進入效後階段

    照片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摄于1942年)

    小说《斯大林格勒:为了正义的事业》

    纪录片《决战诺曼底》

    报纸《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请你为材料二归纳一个主题。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照片及文字说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对该信息进行合理解释。

    (3)、材料三 历史告诉我们,光明必将驱散黑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把战犯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两场大审判的正义性质、历史价值、时代意义不可撼动……坚定做历史记忆的守护者、发展振兴的同行者、国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携手为人类前途命运争取更加光明的未来。

    ——摘自国家主席习近平《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

    依据材料三,指出国际社会是如何惩治法西斯的?以史为鉴,映照出哪些教训和经验?  

  • 12、如果仅从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天津还不足以称为历史悠久;但从其进入近代社会后的急速变化来考察,近代天津无疑是近代中国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雏形:得名记】

    A.民间传说: 天津因 “天子渡津”之地而得名。

    B.《重修天津三官庙记》石碑: 1967年在天津旧城南门外发现此碑,刻有“我朝成祖文皇帝入靖内难,圣驾尝由此济渡沧州, 因赐名天津”。

    C.《明成祖实录》记载: “己未(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设天津卫”。

    上述材料中,哪一则是实物史料?  (写出相应字母即可),三则材料相互印证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2)、【转型:近代化】

    杨柳青年画也能反映天津城市近代化的转型,从年画中找出两处社会生活新变化。(4分)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3)、【先行:教育篇】

    时间

    概况

    19世纪

    80年代

    李鸿章在天津创办北洋水师学堂、北洋电报学堂、天津武备学堂(这是中国第一所陆军学校)。

    19世纪

    90年代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创办北洋西学堂,后更名为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前身)。

    20世纪初

    1905年清政府谕令停止科举考试,通令兴办学堂。1907年,爱国教育家严修、张伯苓在天津建成私立南开学校。

    依据表中信息并结合所学,分析天津近代教育不同阶段的发展原因有哪些?

  • 13、文化现象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为政以德,警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奉法者强,则国强。

    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些言论分别出自什么学派?上述言论共同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2)、材料二 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人民错居杂处,政治、经济、文化风习相互渗透……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袴褶渐成主流。而少数民族也受汉朝典章礼仪影响,特别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率“群臣皆服汉魏衣冠”,使秦汉以来冠服旧制得以赓续,推动了中华服饰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沈从文、王予《中国服饰史》

    依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服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这些变化反映出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高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杜甫《无家别》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一林升《题临安邸》

    相通的情感,不同的境遇。材料三中两位作者通过诗歌抒发了怎样的相通情感?结合所学史实,分析作品中反映的社会背景分别是什么?

  • 14、二战后期,革命浪潮席卷殖民帝国。1944年至1985年间,总共有96个国家赢得独立。这些国家大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对该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B、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 C、亚非拉国家主导联合国的话语权 D、亚非拉国家都实现了民主与富强
  • 15、下表信息反映出(    )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

    马歇尔计划提出

    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A、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形成 B、“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C、两极格局的形成 D、多极化世界格局的形成
  • 16、马克思说,“战斗不息、流血牺牲的巴黎……正放射着它的历史首创精神的光芒”。“历史首创”是指(    )
    A、马克思主义诞生 B、“第一国际”成立 C、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建立 D、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建立
  • 17、工业革命影响了人类文明进程。请回答21~22题
    (1)、在1866 年出使欧洲的清朝使团成员的笔记中记载,“以火灼(烧)水,藉(借)水气之力以运船”。笔记中描写的动力机器最可能是(    )
    A、鼓风机 B、蒸汽机 C、内燃机 D、发电机
    (2)、下表是 19 世纪中期《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表格中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国家

    总人口

    (单位: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

    约 1800

    48%

    52%

    法国

    约3600

    75%

    25%

    美国

    约2300

    87%

    13%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 18、下列选项中属于美国独立战争的是(    )
    A、摧毁了封建专制 B、推翻了殖民统治 C、建立议会君主制 D、颁布了《宅地法》
  • 19、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和拉斐尔都画过自画像,表达对“自我”的再认识。这反映了(    )
    A、绘画题材的匮乏 B、绘画技艺的提高 C、教会宣扬苦行禁欲 D、人文主义意识觉醒
  • 20、罗马共和国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509年。这一时间还可以表述为(    )
    A、公元前6世纪初期 B、公元前6世纪末期 C、公元前4世纪初期 D、公元前4世纪末期
上一页 329 330 331 332 33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