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近代以来,随着列强侵略的不断加剧,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对近代化道路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运动】
材料一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广大劳动人民结成秘密团体,对列强进行斗争,进而汇成了波澜壮阔震惊中外的反帝爱国运动。这场运动与以往的农民运动相比,它没有统一的组织和纲领,也没有建立政权。这场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地主阶级的探索】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晚清一批比较开明的官员进行了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自救运动。
【民族资产阶级的探索】
材料三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反封建、兴民权,在他们的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皇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这次变法遭到顽固派的强烈抵制和反对,很快就失败了。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中的“这场运动”的名称是什么?这次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涉及的是哪一探索运动?此次运动有何积极影响?(3)、材料三涉及的变法的名称是什么?此次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什么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4)、材料四中为救治中国的“黑暗”,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5)、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具有什么特点? -
2、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甲午一役,既毁于日本。
——《清史稿》
材料三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辱。
材料四 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的地位进行了英勇抗争,展示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精神。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步入近代的标志性事件以及外国人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是哪一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一步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4)、材料四所述“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的地位进行了英勇抗争”,请你举出1例史实加以说明。(5)、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从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
3、在五四运动中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从口号中可以看出五四运动( )A、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B、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4、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辛亥革命纪念馆陈列着一幅黄兴撰写的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该对联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萍浏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广西起义 D、绍兴起义
-
5、以下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他是( )
时间
1894年
1905年
1912年
1913年
事件
成立兴中会
成立中国同盟会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发动“二次革命”
A、洪秀全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 -
6、太平天国面对的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所不曾有的新情况”。这个“新情况”是指( )A、统治阶级的镇压 B、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 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起义军内讧导致力量削弱
-
7、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材料反映了沙俄侵略中国的主要权利是( )A、勒索大量赔款 B、窃取军事情报 C、开设通商口岸 D、割占大片领土
-
8、工业革命造成了新的阶级对立,推动了思想的批判与创新,对人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阅读下列史事年表,按要求回答问题。
1820年,英国总就业人口的63%已集中在工业和服务业领域,反映出工业革命的发展
1825年,英国爆发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得到满足,但无产阶级却依然无权
1835年,英国棉纺厂工人的日劳动时间长达16小时,工资十分微薄,童工更占到52%
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兴起,表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新阶段
1847年,欧洲多国工人参加的国际性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在伦敦正式出版
1864年,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871年,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造成了哪两大对立阶级?(2)、依据“纲领”出版后的相关史事和所学知识,论述“纲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表为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依法治国”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国家
法律文献
文献地位(作用)
古巴比伦王国
①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②
《十二铜表法》
欧洲法学的渊源
英国
《权利法案》
③
法国
④
近代欧洲各国立法的蓝本
材料二:1787年5月,各州代表齐聚费城召开制宪会议。会议争论的问题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中央与州权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二类是中央行政、立法、司法三大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三类是……经过4个月的争论与妥协,制定并通过了宪法。该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次创举。
——摘编自张友伦等《美国的独立和初步繁荣》
材料三: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在合众国境内受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奴隶制和强制劳役都不得存在。……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修正案(1791—1920年)
(1)、请你在表格①②③④处填上相应的内容,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宪法为什么是“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次创举”?(3)、根据材料三,概括1787年美国宪法的局限性。综合材料二、三,谈谈你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历史事件。 -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世界在发生巨变。在神学笼罩的黑暗中,思想文化的巨人向愚昧和无知发起了挑战……
材料二:15——17世纪,由欧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发现、美洲的发现、环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险活动,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产生了飞跃。这些事件被统称为地理大发现。
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征服和掠夺,非洲变为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但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1)请你根据材料一指出,“世界在发生巨变”的原因是什么?“思想文化的巨人向愚昧和无知发起了挑战”指哪一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最早实现“由欧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航海家是谁?为地理大发现提供技术支持的是中国的哪一发明?
(3)根据材料三归纳新航路的开辟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如何理解“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
(4)材料一中的思想解放运动与材料二中的地理大发现有怎样的关系?
-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
材料一

材料二 亚历山大东征将希腊文化传播到西亚、中亚和埃及地区,促进了希腊文化与当地文化的交流与联系,东征也给东方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材料三 习总书记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1)、把材料一提供的四幅图片分成两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2)、根据三则材料概括出古代文明交流的两种主要方式,并分别举出这两种交往方式的历史事件。(3)、世界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化,面对不同文明,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
12、“这是人民的理论,是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这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这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题中的“理论”指的是A、空想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自由主义 D、理性主义
-
13、观察如图,导致两幅图片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厂数量的增加 B、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C、殖民扩张的刺激 D、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
14、1790年初的巴黎街头,很多时髦女性或以三色徽点缀自己的服饰,或用红蓝白三色作为衣饰的主色调。与这种时尚潮流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光荣革命 B、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拿破仑帝国成立
-
15、每年8月23日是“废除奴隶贸易国际纪念日”。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通过罪恶的“三角贸易”大发横财。下列表示罪恶的“三角贸易”的航程,顺序正确的是A、欧洲→美洲→非洲→欧洲 B、非洲→欧洲→美洲→非洲 C、美洲→欧洲→非洲→美洲 D、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
16、依据所给内容进行分析,选择与第五单元内容适合的标题( )
第五单元_______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60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65
第15课探寻新航路.......................70
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75
A、步入近代 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封建时代的欧洲 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
17、脍炙人口的文学名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均出自阿拉伯民间故事集A、《希腊神话》 B、《圣经故事》 C、《荷马史诗》 D、《天方夜谭》
-
18、阅读如表,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西欧某庄园法庭审判案件统计表
内容
数量
农奴之间的纠纷
100件
农奴与庄园主之间的纠纷
152件
农奴与爵士、教士之间的纠纷
5件
爵士、教士与庄园主之间的纠纷
8件
A、教士与庄园主的利益完全一致 B、在案件中,农奴之间的纠纷最多 C、庄园法庭起了处理庄园内部纠纷的作用 D、佃户利用庄园法庭维护自身利益 -
19、历史学家指出“近代的法兰西、意大利、德意志都是从它脱胎出来的”。这句话里的“它”是指( )A、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查理曼帝国 D、奥斯曼帝国
-
20、下图为某同学学习古代欧洲历史时梳理的时间轴,其中①处应填的内容是( )
A、波斯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