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它的作者
    A、达•芬奇 B、莎士比亚 C、但丁 D、哥白尼
  • 2、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的《医学集成》和《医典》,都属于(     )
    A、古希腊文明 B、古罗马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阿拉伯文明
  • 3、中国近代,是一个外侵内腐、多灾多难的屈辱时代,也是爱国主义思想喷涌激发、大放异彩的光辉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

    事件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1—1864年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华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武昌起义

    1912年

    中华民国成立;《②》颁布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护国战争;新文化运动开始

    (1)、请你把材料中的事件补充完成。
    (2)、阅读材料,从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格式要求:

    历史事件:

    观点:

    论述:

    结论:

  •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强”就是民族意义而言,它所寻求的是:在“鸱张弥甚”的外国侵略者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庙堂中人的策论已见“制改在乎自强,自强必先练兵。”……自强以图御侮开始成为自觉意识,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的结果。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康有为托孔子之名及皇帝威严去变法,但他依旧失败了,因为西太后甘心作为顽固势力的中心。清朝皇室及士大夫阶层和民间的顽固势力实力本极雄厚,形成了一种不可抑制的反潮。加之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力量的弱小,他们所要依靠的皇帝又无实权,此次变法最终走向失败。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初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只存在了几个月即告夭折。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化。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操纵下,中国陷入四分五裂的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之中。在封建军阀专制统治下,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愈陷愈深。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体现洋务运动“自强”口号的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写出此次变法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此次变法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简述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 5、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中国近代所受的屈辱促使我们奋发图强。在此让我们重温历史,砥砺前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中期】

    材料一: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9世纪90年代】

    材料二: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像日本那样,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20世纪初】

    材料三:庚子(1900年)拳匪之乱以后,全体人民感觉清朝是我民族复兴的一种障碍,这种观察是很有根据的。……同盟会和其他革命志士看清了满人的把戏,积极的试图以武力推倒清朝的政权。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的是指哪次战争?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中国的失败”是指哪一次战争的失败?这次失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影响?
    (3)、材料三中的“拳匪之乱”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庚子年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以拳匪之乱为借口发动了哪一次战争?(“武力推倒清朝政权”指中国历史上哪一事件?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历史感悟?
  • 6、“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管束控制中国政府,‘合法’地剥夺榨取中国人民,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也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奋起。”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解放思想文化 B、发展近代工业 C、推翻反动政府 D、反帝反封建
  • 7、孙中山曾说:“我回上海时,见得宋教仁之被杀,完全出于袁世凯之主使,人证物证皆已完备……因为袁世凯是总统,总统指使暗杀,则断非法律所能解决,所能解决者只有武力。”为此,孙中山(     )
    A、发动二次革命 B、进行护国战争 C、创办黄埔军校 D、发起护法运动
  • 8、有民间歌谣唱道:“横商量,竖商量,摘下果子别人尝。今也让,明也让,吃人的‘老猿’称霸王。”据此可知(     )
    A、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B、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C、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 D、君主专制主义是当时主流思想
  • 9、1911年广州起义前,黄兴留下绝命书:“本日驰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这反映了革命党人(     )
    A、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B、坚持不懈的革命意志 C、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D、团结奋进的拼搏精神
  • 10、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在英国撰文宣扬他的政治主张,使国际社会对中国革命有了一定的认识。此时,他宣扬的政治主张是(     )
    A、“平均地权” B、“创立合众政府” C、三民主义 D、坚持“联俄联共”
  • 11、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这说明其成立(     )
    A、促使革命活动出现 B、出乎人们的意料 C、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D、促进了经济发展
  • 12、1898年,《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天演”“物竞”“天择”等术语渐渐成为报纸文章的常用语,许多爱国志士爱用这类术语作为子女的名字。这表明《天演论》在当时(     )
    A、开启了西学东渐的思想潮流 B、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 C、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D、阻碍了传统思想的发扬光大
  • 13、1874年,日本武力入侵台湾;1879年,日本吞并了清朝的藩属国——琉球;1885年,日本制定出“十年扩军计划”;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
    A、日本正在进行明治维新 B、清朝开始筹建近代海军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
  • 14、下图是八年级学生制作的中华民族英雄人物系列名片(部分),该名片是哪位民族英雄(     )

    籍贯所在: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历史功绩:抗法名将,镇南关大捷

    名言警句:宁可终身不做官,不可一日不勤奋(做人)。

    A、林则徐 B、左宗棠 C、冯子材 D、邓世昌
  • 15、“《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在当时是符合历史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的方向和道路。”这表明《资政新篇》(     )
    A、促使农民阶级摆脱了封建思想的羁绊 B、是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必然产物 C、是近代中国唯一而又正确的救国纲领 D、是先进中国人顺应近代化的救国方略
  • 16、太平天国时期有许多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光辉历史的歌谣。“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其中“金田”出的“新君”是(     )
    A、陈化成 B、关天培 C、洪秀全 D、洪仁玕
  • 17、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作者的观点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
    A、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 B、推动先进中国人寻求御侮之道 C、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D、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
  • 18、“英人以条约许增设长江海口商埠,欲先察看沿江形势。定约后,即遣水师、领事以轮船入江,溯流至汉口……而英师已薄城下,焚圆明园。”这些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天津条约》签订后 C、《虎门条约》签订后 D、《黄埔条约》签订后
  • 19、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使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文中“大变局”的含义指(     )
    A、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化的深渊 B、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20、在福州一纪念馆的檐柱上,挂着一幅郭沫若题词的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斩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楹联歌颂的是(        )
    A、关天培激战虎门 B、林则徐虎门销烟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邓世昌猛撞吉野
上一页 1088 1089 1090 1091 109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