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下图)封臣要解下佩带的武器,脱帽,下跪,将双手放在封君合拢的手掌中。说:“阁下,我是您的人了。”接下来,封臣还必须宣誓效忠,封君将封臣拉起,亲吻他的脸颊,宣誓保护封臣,并将象征分封的信物交给封臣,这样双方便明确了彼此间的义务和权利,于是结成了正式的( )
A、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B、政教合一的政体 C、租地农场这种新的经营方式 D、资本主义化的生产组织形式 -
2、依据下图知识卡片所列内容,判断该国家是
首都:君士坦丁堡
法律:《查士丁尼法典》
灭亡: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
A、西罗马帝国 B、查理曼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
3、苏格拉底认为,“正义”“虔诚”“节制”“勇敢”和“智慧”都只是“同一个东西的不同名称而已”。一切德行的本质与智慧的本质是相同的,“一个人是有德行的,当且并仅当且他是有知识的”。由此可见,苏格拉底( )A、对注重对人性本身的研究 B、对道德内涵没有清晰的认 C、具有并宣扬理性主义精神 D、强调知识比道德更重要
-
4、九上第五单元“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掠夺”等章节,表达的主题是( )A、走向近代社会 B、揭开殖民序幕 C、开启民主进程 D、传播人文精神
-
5、“无边风雨夜,天堑大渡横。火把照征途,飞兵夺泸定”“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些诗句描述的是( )A、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B、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伟大历程 C、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 D、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过程
-
6、邮票是国家的一张名片,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下面这组邮票纪念的是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
7、阅读下列材料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1)、反映了卫鞅的什么主张?(2)、商鞅何时、在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3)、根据你的判断,商鞅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4)、据《史记》记载,太子即位后,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5)、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结合当今改革开放,说一说,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哪些条件? -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初分封略表》
主要封国
受封对象
分封目的
晋
姬姓贵族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卫
姬姓贵族
鲁
姬姓贵族
燕
姬姓贵族
齐
功臣
宋
先代贵族
武王灭商之后,分封了对周人比较温顺并在商朝人中有影响的微子启,以此来统治商的遗民。
材料二“封建亲戚”的主要国家,大体就在黄河中下游的农耕文明区;其中鲁、卫、晋、燕这些姬姓封国势力最为强大,地处要冲,足以决定大局。
——【日】伊藤道治《中国古代王朝的形成》
(1)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统治,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信息给予说明。
材料三王(注:东周初年第二代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朝觐)。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2)依据材料三分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的变化,指出变化导致的后果。
材料四春秋战国时期,传统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士人们思考社会问题,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促进了思想文化的进步。
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③“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④“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
⑤“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3)以上主张【请选择其中两家学派主张写在对应横线上,只填写序号即可】
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属于道家学派的是;
属于法家学派的是。
-
9、同学们针对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开展课上大讨论。其中讨论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
10、历史课堂上,张老师提示“戍守长城”、“遇雨误期”、“张楚政权”等关键词,同学们能立刻联想到( )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 C、官渡之战 D、黄巾起义
-
11、“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历来被视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工程之一。下列关于秦长城的说法,正确的是A、秦朝初年为防御强大的匈奴、巩固北方边防而修 B、战国时期由李冰主持修建的 C、秦长城西起辽东,东至临洮 D、秦长城是连接秦都咸阳与外界的通道
-
12、秦始皇实行了“书同文字”的政策,废除结构上与秦相异的六国文字。这一措施实行有助于推动 ( )A、王国问题解决 B、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C、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D、疆域面积扩大
-
13、“他驱动万乘战车,点燃遍地烽烟……诸侯割据,十一年间完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中国大陆永远连成了统一的整体。”与歌词描述相符的史实是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C、推行改革,巩固统治 D、以农为本,让利于民
-
14、陆贾在《新语》中写道:“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这句话说明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A、暴政与严刑峻法 B、分封制的实行 C、陈胜、吴广起义 D、疆域过于辽阔
-
15、“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下列人物属于亡国之君的是( )A、启 B、桀 C、盘庚 D、周厉王
-
16、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标志着( )A、三省六部制逐渐建立起来 B、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 C、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
17、《诗经》记载:“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驟彭彭……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最能佐证以上记载真实性的是( )A、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牌 B、西周青铜器利簋的腹内铭文 C、小说《封神演义》的描述 D、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
-
18、北京人生存的地区有大片森林和水域,动物出没,水草丰美。他们采用打制方法,制作不同类型的工具,如尖状器、刮削器等。这些工具可用于( )A、采集狩猎 B、刀耕火种 C、家畜饲养 D、精耕细作
-
19、《史记》记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上述记载提供的历史信息是( )A、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创造 B、部落间的攻伐与部落联盟的形成 C、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D、炎帝部落与蚩尤部落的具体位置
-
20、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黍均发现于(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