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重视水利•经济发展】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下,民众修建大型水利工程
  • 2、【远古人类•文明渊源】云南的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距今约170万年。
  • 3、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春秋时期,诸侯国林立,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 B、稷下学宫对促进战国时期的学术繁荣起了重要作用 C、战国时期,人们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 D、长江上游地区的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
  • 4、《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
    A、夏朝时期 B、商朝时期 C、西周时期 D、春秋时期
  • 5、标志着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立的事件是(     )
    A、禹建夏朝 B、盘庚迁殷 C、汤战胜桀 D、废井田制
  • 6、良渚古城遗址距今5300-4300年,包含宫殿区、内城和外城,城北有水利系统,城中有大型广场和高级建筑,墓葬中有祭祀的玉琮、玉璧和象征权力的玉钺。这些说明当时(     )
    A、出现早期文明特征 B、人民生活非常富裕 C、城市规划十分完美 D、玉器工艺巅峰造极
  • 7、“稻花香里说丰年”出自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栽培水稻的是(     )
    A、北京人 B、河姆渡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 8、在贵州发掘出属于晚期智人的“兴义人”,与“兴义人”同一时期存在并懂得使用打制石器和人工取火的中国境内原始人类是(     )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 9、下图展示的是17——18世纪欧洲社会的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摘编自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

    (1)、请写出在A和B事件的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杰出人物。
    (2)、从图片事件中提炼一个合适的词语将“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补充完整,并进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字数200字左右。)
  • 10、思想变革往往推动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衰落”一词,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材料二

    《共产党宣言》书影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16世纪的意大利,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一观点。意大利这一“内部文化的巅峰”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2)、提取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信息,从背景、影响等角度进行简要说明。
  • 11、埃德蒙·柏克三世在《世界史——大时代》中提到:“……它发现后,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也在两个半球间传播。……欧洲自由民和非洲奴隶组成的新移民开始定居,同时欧洲亚洲人获得了新的食物……”下面示意图中,“它”的航海路线是(     )

    A、 B、 C、 D、
  • 12、下图是“中世纪的印刷工场”,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机器开始代替手工劳动 B、是西欧庄园的组成部分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D、图中人物分工明确,与工场主是雇佣关系
  • 13、下列图片是古代欧洲某一时期示意图,对其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通过战争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B、2世纪时进入黄金时期,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湖” C、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D、帝国扩张推动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 14、习近平于202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发端于文艺领域的创新风潮对社会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全民族思想解放运动的重 要引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观察上述图片,指出上述三幅图片所涉及的历史事件。
    (2)、任选1幅图片,探讨其发生历史背景是什么。
    (3)、任选2幅图片,提炼其蕴含的关联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 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形成结论。)
  • 15、

    中国近代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探究任务一:关税制度的变迁直接涉及国与国之间利益的调整,主权国家都以本国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来制定本国关税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关税税率的变化

    时期

    关税税率

    鸦片战争前

    实行单口贸易,进口税16%,出口税率4%,海关行政效率低下,贪污腐败盛行。

    鸦片战争后

    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协定关税,中英税则列举26大类进出口商品税率,其余商品进出口税率约为5%。完善船钞制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明确“值百抽五”原则,扩大免税商品范围,放松对外国商品管理,为降低外国商品在中国的流通成本,进口商品仅缴纳2.5%子口税即可在内地流通。船钞进一步降低,鸦片贸易合法化。

    甲午中日战争后

    日本在中国投资建厂,输入的设备同普通商品一样只缴纳很低的进口关税,产品销售于内地,缴纳5%的关税及 2.5%的子口税就能遍运全国。

    八国联军侵华后

    为保证清政府的还款能力,列强做出让步,对关税切实以5%征收,并大幅降低免税商品范围。

    材料二:西方列强从鸦片战争开始,参与清政府海关税则的制定。继而以维护对外贸易秩序为借口,借助上海小刀会起义(1853年)导致江海关瘫痪的契机,强行成立英、法、美三国关税管理委员会,取得江海关关税的征收权,逐步形成了外籍税务司制度。晚清关税制度的变迁是一种被动的变迁,其变迁的过程是我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最直接体现,其变迁的目的主要为迎合西方列强利益的需要。

    ——以上材料均改编自胡公启《晚清中国关税制度变迁及影响》

    (1)材料一中,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是源于哪一个不平等条约?鸦片贸易合法化是源于哪一个不平等条约?
    (2)据材料一,归纳总结晚清关税制度的变迁特点。(两点即可)
    (3)据材料二,关税制度变迁的实质是?

    探究任务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参加国际博览会展场及展品情况

    名称

    展品概况

    展场布置概况

    1876年 美国费 城世界 博览会

    绸缎、雕牙、银器、漆器、铜器、景泰器、玉器、古玩、绣货、瓷器、丝、茶、六谷、药材

    有木质大牌楼,上书“大清国”三字,贴有对联,两旁有辕门,上插黄地青龙旗,“与官衙一式,极形严肃”,进牌 楼,正中置有庙宇式橱柜;会场布置“悉尊华式”“无一外洋款式者”

    1910年 比利时 布鲁塞 尔博览 会

    花瓶、绣花品、风筝、豆腐、竹器、玩具、绸缎衣料、景泰蓝、雕刻家具、瓷器、云南腰刀、各省土特产

    会场正中悬今上圣容,四周以绸缎结彩,左首有大客厅,其中悬摄政王御容,并挂中国名画,及绣货桌椅器具,皆广东紫檀雕刻,极为精细,会场房屋式样,参酌中西

    ——摘编自洪振强《国际博览会与晚清中国“国家”之形塑》

    材料二:2000年4月,中国保利集团于拍卖行拍下圆明园猴首和牛首。5月拍卖 行将虎首拍下。2003年,爱国企业家捐赠600万购得圆明园猪首,斥资6910万 港币,马首最终回归祖国怀抱。2009年,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被法国企业购买 后归还中国。2018年3月,圆明园虎鉴即将在英国拍卖,国家文物局在第一时   间开展信息收集、协商谈判、协调联动、宣传引导等多方面工作综合运用外交、 商业、舆论等多种途径,积极推进青铜虎蓝返还。12月,青铜虎鉴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4)据材料一,晚清参加国际博览会的展品、展场布置有什么特点并加以说明? 为什么说晚清近代化的成效十分有限?
    (5)据材料二归纳流失的文物回归途径有哪些?(两点即可)文物的回归给我们 什么启示?

    探究任务三:中国近代史还是一部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2年,第一批留美学生由上海乘轮赴美,1875年最后一批送毕。按 规定,学生出洋后,学习西学,仍兼讲中学。“不准半途而废,亦不准入籍外洋”, 学成后听候酌量器使,奏明委用。

    ——摘编自郑振铎《晚清文选》等

    材料二: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准备选址建铁厂。

    大冶铁厂选址区域示意图

    材料三:张之洞认为“大冶路远,照料不便,若建于汉阳,吾犹及见铁厂之烟囱也”,历经波折最终选址汉阳(见下图)。铁厂采取官办,动用官款5829629两,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已无余力接济;1908年,盛宣怀将汉阳铁厂商办;一战期间,向日商借款3700万日元;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把全部设备运往重庆,剩下的建筑悉数炸毁,成立五十年不到的汉阳铁厂,就此灰飞烟灭。

    ——摘编自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6)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派遣留美学生与近代哪一场运动有关,其目的何在?
    (7)据材料二,假设你是当时留美回国学员,利用示意图并考虑近代工业发展条件(如:资源、交通等),在甲、乙、丙三处中推荐最合理的一处厂址,说明理由。
    (8)据材料三,概括张之洞最终选址汉阳建铁厂的原因。结合汉阳铁厂的命运, 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
  • 16、1918年1月,胡适、陈独秀等人编辑《新青年》时,开始用白话文发表文章。随后,陈独秀等人创办白话刊物《每周评论》,北大学生傅斯年等人创办《新潮》白话杂志。五四运动中,“以白话行文的定期刊物,遍于全国”,共有四百多种。这表明,此时(     )
    A、民主科学成为社会共识 B、白话文完全取代文言文 C、新思潮的社会影响扩大 D、国民精神改造任务完成
  • 17、下图为1913年钱病鹤所绘组画《老猿百态》中的《义旗所指,矢集独夫》。对作者表达的主题理解准确的是(     )

    A、二次革命得到社会响应 B、恢复帝制引发社会愤怒 C、袁世凯窃取革命的果实 D、革命武装力量准备充足
  • 18、据统计,从武昌起义爆发到1913年底,全国各地新成立的社团近700多个,这些社团种类很多,如联谊类79个,实业类72个,公益类53个,学术类52个,教育类28个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社团中,政治类312个,占总数的 45.7%。当时社团大量涌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朝统治被推翻 B、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C、护国战争的推动 D、民众的民主意识逐渐觉醒
  • 19、以下是1912年3月11日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部分内容,这说明(     )

    第一章第三条规定: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

    第二章第五条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三章第十八条规定: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 … …参议院会议时,每参议员有一表决权。

    A、辛亥革命提高国家认同 B、革命党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C、旧三民主义被彻底否定 D、参议员主导国家政治生活
  • 20、中国人民邮政为纪念某一事件发行了一组邮票。与该事件最相关的诗句是(     )

    A、“北伐西征荆满路” B、“致远鼓楫冲重围” C、“人间遍种自由花” D、“似火青春救国忙”
上一页 1071 1072 1073 1074 107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