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其货币材质发生变化的技术原因是(       )

    A、贝币数量的骤减 B、青铜冶炼的发展 C、审美观念的不同 D、铸铁技术的进步
  • 2、西汉初年,统治者认为“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因此采取的措施是(       )
    A、汉高祖实行都国并行 B、汉景帝大力削藩 C、汉武帝在地方设刺史 D、汉初“休养生息”
  • 3、在进行中国古代史复习时,一位同学制作了如下的“朝代更替表”,其中空格处的朝代应是(       )

    A、西周、春秋 B、春秋、战国 C、西周、秦 D、战国、秦
  • 4、《汉书•百官公卿表》中明确记载:“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由此可知(       )
    A、御史大夫是秦朝的最高监察官 B、监察制度由秦开创 C、秦朝御史大夫可获得大量封地 D、御史大夫管理丞相
  • 5、《论语•为政》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此句所表达的主张是(       )
    A、依法治国 B、无为而治 C、以德治国 D、兼爱非攻
  • 6、下表是对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学派思想观点的描述,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

    提倡节俭、互爱互利,反对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儒家

    B

    主张实行“仁政”,反对非正义战争,主张“礼治”

    道家

    C

    主张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墨家

    D

    主张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法家

    A、A B、B C、C D、D
  • 7、文物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出土了勾践剑动回和夫差矛。与这两件文物相关的成语是(       )
    A、退避三舍 B、纸上谈兵 C、朝秦暮楚 D、卧薪尝胆
  • 8、下图是一位同学在学习某段历史时整理的笔记。此结构图可用来说明(       )

    铁器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农业生产力提高

    出现个体劳动、私田开拓

    A、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必要性 B、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背景 C、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 D、西汉文景之治统治局面的出现
  • 9、下列器物中,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更成为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象征的是(       )
    A、石器 B、青铜器 C、玉器 D、铁器
  • 10、《孟子•告子》载:“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其中的“爵”(如下图所示)通常被认为是饮酒器,也是饮酒礼上尊卑关系的象征,进而被用来代表品位序列,逐渐形成了“五等爵”制。这反映了(       )

    A、冶炼技术的提高 B、铸造工艺的完善 C、等级制度的发展 D、宗法制度的崩溃
  • 11、《史记•周本纪》记载:“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视,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这反映的是(       )
    A、禅让制逐步形成 B、分封古帝王之后 C、世袭制已经出现 D、分割亲属和功臣
  • 12、公元前1046年,武王率兵在牧野打败商军,建立周朝。这一年处在(       )
    A、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 B、公元前10世纪下半叶 C、公元前11世纪上半叶 D、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
  • 13、周公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下图中属于股(商)代人“册真”的是(       )
    A、 B、 C、 D、
  • 14、甲骨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表中所示的商周时期甲骨文主要反映出当时的(       )

    (马)

    (犬)

    (牛)

    A、生态保护状况 B、定居农耕生活 C、阶级分化情况 D、军队装备情况
  • 15、梁启超《饮冰室合集》载:“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作者认为华夏族(       )
    A、是由单一民族演变发展而来 B、与太古以来的诸族没有关联 C、是由若干民族杂合拼凑而成 D、是由多个民族长期交融而成
  • 16、古陶器是早期文明创新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历史见证之一。下列各图中属于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文物是(       )
    A、 B、 C、 D、
  • 17、某学习小组开展“稻作农业起源及水稻演化历史”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如果由你负责收集“世界上已知的早期水稻田”这部分资料,最适合考察的遗址是下图中的(       )

    A、玉蟾岩遗址 B、东胡林遗址 C、半坡遗址 D、红山遗址
  • 18、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他们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我们了解这一信息的主要依据是(       )
    A、考古发现 B、文字记录 C、民间传说 D、文学作品
  • 19、阅读材料,按要求撰写短文。

    对于西方社会来讲,法治传统才是支撑着民主制度生根发芽的核心。从古代的罗马,到封建时代的拜占庭,从旧世界的英国、法国,到新大陆的美国,经历了漫长的磨合与适应,法治传统成为西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深厚土壤。

    ——摘编自《论西方民主制度的起源、发展与启示》

    依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五个不同国家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表述成文, 220字左右)

  • 20、

    从14世纪开始,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革新】

    材料一 14世纪前后,欧洲乡村经济出现新的面貌。重犁、马挽具等工具的使用,土地轮耕制度的革新,有效地增加了耕地的实际面积,耕种作物的品种增多,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 ……一批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市场等手段不断集中土地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新型地产。

    ——摘编自《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依据材料一,归纳农业“专业化”的原因。由此促进了哪一生产组织的出现? 建立起“新型地产”的人后来发展为哪一阶级?

    【思想革新】

    材料二   “旧运动”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它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被认为是冲破黑暗中世纪的一道“曙光”;“新运动”中的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无情批判是批判精神的重要体现。他们认为,理性的阳光必将冲破迷信与专制的漫漫长夜,给人们带来光明与幸福。

    ——摘编自《世界通史》

    (2)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二中的两个运动的名称以及它们的共同作用。
    (3)比较两次运动的批判目标有何不同? 写出两次运动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制度革新】

    材料三 英国人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重大创新,使后来西方各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之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英国为榜样。

    ——摘编自《大国崛起》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英国人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重大创新”。他们又是通过什么方式保证了制度的执行?

    材料四 美国的民主实践是一种崭新的尝试。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美国通过革命和协商的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主政体——总统制,与英国的议会制相比,美国不仅根除了“君主”“王权”的存在土壤,开启了国家元首的选举模式,而且还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论民主的多样性及其科学把握》

    (5)依据材料四概括美国民主实践的创新表现。

    【技术革新】

    材料五 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后来向全世界扩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工业革命不仅体现在生产工具的改造、人造动力的运用、交通运输的进步,还体现在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摘编自《大国崛起》

    (6)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写出英国的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列举英国在“人造动力”、“交通运输”方面相关史实各一例。
    (7)综上所述,请你说说引发社会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上一页 1069 1070 1071 1072 107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