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开天辟地·帝制终结】下图反映的史事是

  • 2、【世纪之末·维新变法】1895年春,康有为等人发起的轰动京、沪,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 3、【牢记历史·以史为鉴】18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
  • 4、如下所示诗词描述的事件带来的影响是(     )

    红船初启,烟波江上情,思潮激荡,国梦正当行。月照南湖夜,星引壮志生,共产初心立,百年大业兴。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D、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
  • 5、下图所示两幅图片可以归入的主题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明定国是,变法救国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学习西方,自强求富
  • 6、下面是对新文化运动某一代表人物的信息描述,他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 7、下图是《新青年》杂志的第二卷,发行于民国五年十月一日,按照公元纪年的方法计算,民国五年 应该是(     )

    A、1914 年 B、1915 年 C、1916 年 D、1917 年
  • 8、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中国出现了一大批仁人志士,他们奔走呼号,著书立说(如图)。“他们”号召人们(     )

    A、引进西方技术,实现自强求富 B、进行变法改革,实现救亡图存 C、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主共和 D、宣传民主科学,进行思想改造
  • 9、下面是一幅近代北京城的区域图,这一情况的出现源于(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 10、光明中学八年级要排演一场《戊戌变法》的历史剧,张军饰演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那么他应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
    A、裁撤冗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训练新式军队
  • 11、历史漫画往往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从而揭示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下面的漫画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     )

    A、五口通商 B、租界设立 C、瓜分狂潮 D、“门户开放”
  • 12、《逃出大英博物馆》短剧引爆全网,中国流失文物归国路漫漫!中国近代史上文物遭到大量掠夺与 破坏。其中,十二生肖青铜兽首被掠走的场景应该是在(     )
    A、甲午中日战争 B、中法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 13、八年级(2)班同学以“变局的开端”为主题开展讨论会。小乐同学在讨论会上展示了下图所示战役绘画,与该战役相符的诗句是(     )

    A、保家卫国靖海疆,一十二载荡倭寇 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七旬老将守吴淞,秉旗促战殉国难 D、将军阵前抗英夷,血染炮台浴忠魂
  • 14、

    近代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器物革新】

    材料一: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一大批军工企业……逐步做到了“凡一切枪炮、轮船、军火均能自造”。……(洋务运动)把"近代工业导入中国,开始了中国的机器时代”,使中国在工业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摘编自谢石敏《世界经济大战:列强称霸之路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洋务派创办的军工企业。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

    【制度改革】

    材料二:维新派认为,中国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教育。甲午战争失败后,维新派积极推进新式学堂的开办。从京师大学堂到各省的实业学堂、南洋公学等各教学机构纷纷成立。长沙时务学堂和京师大学堂设立后,把经学(儒家经典)等列为普通学,以高等算学、农学、矿学、商学、卫生学等实学为专门学。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史》

                     《公车上书记》书影

    (2)材料二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意义?根据材料二文字,概括维新派创办新式教育的特点。

    【思想转变】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对民主与科学的追崇又与对专制主义、迷信愚昧思想以及旧伦理和旧道德,乃至整个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反思联系在一起,因而它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思想文化的交革。在新文化运动的批评声中,不难发现其中隐含的诸多真理因素。运动对西方的各种学说、主义不加区分地一股脑引进,确实造成了思想界的混乱。

    ——摘编自郑大华《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中国人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4)请你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末海外归国的留学革命分子从事革命的活动是积极而又热情的。众多报刊的发行以真轻便的方式把反清民主革命的思想向群众普及。1904 年黄兴等在长沙发起成立华兴会。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1907年到1908年的五次起义和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下的两广、云南边境的六次起义无一不是由同盟会中国留日学生担任骨干发动的。

    ——摘编自《辛亥革命爆发原因新探》

    材料二:辛亥革命不仅是一次结束中国帝制的革命运动,还是中国近代国家与近代民族形成的新起点。它以政治革命的方式来推翻腐朽的专制王朝,以达到目标。它使古老的中国由“家天下”的王朝国家,转化为具有共和性质的现代主权国家。

    ——摘编自李禹阶《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国家和民族的转型》

    材料三:辛亥革命后,一部分地区的县官选任陷入混乱,在全国政局趋于稳定后,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地方本籍官员被委任为县知事……在民国成立之初的北洋政府各部中,除司法、教育、内务等部外,其他各部旧官员占比都超过80%,留任比例整体上远高于州县官。

    ——摘编自杜佩红《“革命”是否“革官”?辛亥革命前后的县官人事变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革命志士参与革命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后官员选任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地位。
  •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中国资产阶级虽然幼稚,但为了免除自身经济上的压迫,一定会起来与世界资本帝国主义作斗争,并且认为资产阶级在现实斗争中已经与全国革命力量合作,共同反对外国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在对资产阶级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党的二大认为动员资产阶级参加革命、参加民主联合阵线是可能的。

    ——摘编自李传兵《中共二大与党的群众工作》

    (1)、材料一图A人物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图B处开幕;中共一大明确了党的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 , 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组织和推动工人运动,1923年2月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认为资产阶级“参加革命、参加民主联合阵线是可能的”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二大最低纲领中规定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 17、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
    A、为党的成立做了干部上的准备 B、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D、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 18、下图是马星驰先生所做的漫画〈民气一致之效果〉,它揭示了五四运动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商人罢市的推动 B、工人阶级参加斗争的巨大作用 C、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 D、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 19、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传统封建礼教仍阻碍着社会的进步。为改变这一状况,从1915年开始,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一场思想领域的革命,这场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 B、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D、中国同盟会创办机关报《民报》
  • 20、1915年12月,孙中山发布《讨袁檄文》,称袁世凯“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该宣言主要是针对袁世凯(     )
    A、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B、刺杀宋教仁 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公然复辟帝制
上一页 1057 1058 1059 1060 106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