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实际上书是由阿拉伯及其附近地区的各国人民集体创作而成,记录的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希腊、埃及、波斯、两河流域。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
    A、连接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 B、创造了独特的伊斯兰文化 C、继承发展了世界文明成果 D、实现了阿拉伯文明的传承
  • 2、中世纪西欧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被控告对领主运草的任务没有完成,而他们坚持没有违反义务规定,于是向法庭申诉,法庭依据习惯法确认:佃农有义务在草地里或领主院中将牧草垛起,但没有义务将牧草装上马车,最终领主败诉。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A、庄园法庭是实现庄园公平正义的机构 B、庄园法庭有时候可以维护佃户的权益 C、庄园法庭是维护领主经济利益的工具 D、西欧庄园是独立自主的政治经济单位
  • 3、亚历山大东征是世界古代史上的重要事件,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亚历山大东征所向披靡,建立起庞大的帝国。亚历山大在征服的地方兴建城市,在这些城市中有神庙、体育场等希腊式建筑。帝国东方的很多人学会了希腊语。亚历山大死后,希腊化时代开启。古希腊美术在这一时期深刻影响着东方美术,例如太阳神阿波罗出现在佛教艺术中;楼兰遗址的柱子也明显具有古希腊爱奥尼亚式的特点。

    (1)、上述材料意在肯定亚历山大东征(     )
    A、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帝国 B、加重了被征服人民的负担 C、改变了被征服地区的面貌 D、促进了各地区的文化传播
    (2)、亚历山大东征期间,希腊艺术在东方的出现证明(     )
    A、文明具有包容性和可吸收性 B、文明难以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C、东方无力抵抗西方强势侵略 D、东西方文明具有相同的内容
  • 4、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文字的不同体现出国家和书面表达和思维方式的不同。现在找到了下面四种人类早期文字,据此反映出(     )

    A、文明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有密切联系 B、世界文明发展具有多元化特点 C、不同区域文明产生时代具有同期性 D、古代亚非拉地区文明成就斐然
  • 5、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材料一   1978年纯粹是一个中国的时刻,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习近平讲故事: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壮丽史诗》

    材料二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材料三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正逐步健全,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

    ——摘自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1)、根据材料一归纳我国改革进程的特点。
    (2)、材料二中“富国强民的道路”指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时期对外开放的主要任务。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全国铁路共有2.18万km(部分线路被拆除),多建在东北和沿海地区,广阔的西北、西南地区只有1600多公里。铁路技术设备基本依赖进口,轨距不一,型号杂乱,有“万国铁路博物馆”之称;管理分割,运输效率低下。

    ——摘编自傅志寰等《中国铁路百年发展与创新》

    材料二   中国铁路发展大事表(部分)

    时期

    事件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重点在西南、西北地区建设新线。

    1952年开始,先后试制出多种蒸汽机车,设计制造各种客车和货车。

    1958年开始制造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随后投入批量生产。

    改革开放时期

    (1978—2012年)

    改革开放后,中国铁路组织了系列建设大会战,路网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

    1997年开始,我国铁路陆续实施6次大提速,累计提速里程为2.2万km。

    20世纪90年代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引进,实现高速铁路迅猛发展。

    ——摘编自傅志寰等《中国铁路百年发展与创新》

    (1)、根据材料一、二,与新中国成立前相比,简述1949—1978年我国铁路建设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2012年我国铁路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得出一个历史结论。
  • 7、材料一:中华民族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苦难,实现民族复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党留下的是满目疮痍的烂摊子,年轻的共和国面临帝国主义的颠覆,美国飞机对我国边境城市和乡村进行轰炸、扫射,严重侵犯我国主权。

    材料三: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渐实现“一化三改造”目标。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标志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事件是什么?谁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面对美国的侵扰,中国开始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这次战争的总指挥是谁?参战的军队名称是什么?

    (3)建国初期,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目标,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完成有何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大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 8、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到人民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A、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确立 D、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公元前8世纪,罗马城建立;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天亡;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摘编自人教社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等

    (1)根据材料一,运用时间轴的形式制作一份简要的罗马发展历史年表。

    材料二   共和国时代,贵族借助特权不断欺压平民,在法制方面,贵族垄断立法和司法大权,当时罗马只有习惯法,所谓的习惯法就是从氏族部落时代遗传下来的习俗和规矩。由于没有成文法,贵族可以随意解释法律,平民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在这种背景下,贵族和平民的斗争也日趋激烈起来。罗马贵族在平民的压力下开始启动制定成文法,但当时的罗马还没有制定法律的经验。于是,罗马在前460年派遣立法委员会到雅典学习、收集法典。3年后,立法委员会回国,他们结合罗马的实际情况,起草了成文法。

    ——摘编自符北斗《罗马法是如何走向了全世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发展经历的阶段以及推动罗马法发展的动力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古罗马的认识。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

    图1是瓦特改进的蒸汽机。17、18世纪,热力学发展起来。瓦特研读了有关热力学书籍,站在先驱者肩膀上,终于改进出新的蒸汽机,从而把工厂从选址限制中解放出来,带来整个工业领域的革命,蒸汽机不仅代表着能源技术的发展,更使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

    ——摘编自焦娅敏、张贵红主编《能源科技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瓦特成功改进蒸汽机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二

    图2

    图2是人类早期的发电机和内燃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能源科技进一步发展。电磁学理论的建立,推动发电机的诞生,电力成为新的能源,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热力学的成熟使蒸汽机日益完善,并促成内燃机的诞生,石油成为重要能源。

    ——摘编自焦娅敏、张贵红主编《能源科技史教程》

    (2)根据材料二,写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能源科技发展的表现。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提出应对当今能源危机的合理化建议

  • 11、劳动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填写“正确”;错误的填写“错误”,并加以改正。
    (1)、两河流域的雅利安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改为        

    (2)、《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罗马社会的主要文献。

            改为        

    (3)、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埃及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

            改为        

    (4)、拜占庭对西方古典文化传统和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

            改为        

  • 12、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文学艺术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世界近代史上,涌现出了许多科学巨匠、文学艺术大师,近代科学文化进一步走向繁荣。下列人物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有(     )

    ①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②达·芬奇——“俄国革命的镜子

    ③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观点       ④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13、“1873年,日本一些洋学家和思想教育界名流成立了“明六社”,创办机关刊物《明六杂志》,提倡自由主义、欧化主义,对人民进行启蒙教育。”这说明日本正在经历(     )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彼得一世改革 D、倒幕运动
  • 14、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流行的战歌以嘲讽英军将领败北,呼吁自由等为主;内战爆发后,流行《我的行动不再受约束》《蓄奴制已废除》等歌曲。这些不同时期的歌曲反映了(     )
    A、社会的时代背景 B、反抗殖民统治的决心 C、音乐的发展状况 D、奴隶社会地位的转变
  • 15、小明同学制作了下面人物卡片,他为其确定的主题应该是(     )

    玻利瓦尔

    圣马丁

    章西女王

    华盛顿

    A、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英雄 B、革除旧制,建立新兴政权的革命领袖 C、浴血奋战,维护国家利益的封建王公 D、指挥得当,赢得革命胜利的英雄人物
  • 16、它一经面世,就像灯塔一般照亮世界工人运动的方向。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由陈望道翻译并于1920年8月首次在上海出版。201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材料中的“它”有何理论意义(     )
    A、指引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B、指导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C、促进法兰西第一帝国成立 D、标志这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17、13世纪中叶,牛津大学校长罗伯特·哥罗塞特斯特曾对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提出质疑,并用数学和实验证明自己的哲学观点,其学生也曾进行科学实验和讲学,批评神学。这可用以说明英国早期大学(     )
    A、引领启蒙运动的潮流 B、摆脱了教会的思想束缚 C、鼓励质疑的科学精神 D、推动了自治城市的出现
  • 18、法律呈现历史,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下列法令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欧庄园(     )

    我的耕夫用牛所耕的土地和庄园上佃农们所当耕的土地;猪、地租、各种贡物与罚款的账目……得自磨坊、森林、田地、桥梁、船只的各种收益;市集、葡萄园和对我有缴纳酒的义务的人……渔夫、铁匠、制刀剑匠人、鞋匠的数目,铁与其他金属的矿坑与化炼场……都归我所用

    ——《庄园敕令》第62条(部分)

    A、农奴的悲惨生活 B、自营地的分配情况 C、自给自足的特征 D、法庭限制领主特权
  • 19、8世纪后,西欧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领取土地者对领主履行忠诚、服从、尊重、劝告、提供军事服务的义务,各级封建主构成了一个世袭的贵族阶层。这反映的是(     )
    A、农奴制度 B、封君封臣制度 C、城市自治制度 D、幕府制度
  • 20、有同学绘制了古代人类早期文明主要成果图。这些成果表明人类早期文明具有(     )

    A、发散性 B、普遍性 C、多元性 D、统一性
上一页 1047 1048 1049 1050 1051 下一页 跳转